第166章 164:谁是躺赢狗
一九九八年一月五日的午后,京城广播电影电视部大院内的寒意并未因室内会议的结束而消散多少。
铅灰色的天空低垂,预示着可能又一场冬雪的来临。
协调会散场,与会人员陆续走出会议室大门,三三两两地聚在廊檐下,或是低声交谈,或是等待着各自的车辆。
王盛、韩三坪与朱泳德,这三位方才在会议上或明或暗交锋的主角,也无可避免地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再度碰面。
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随即被朱泳德率先打破。
他脸上挂着那种经年累月修炼出来的、混合着精明与客套的笑容,目光先在韩三坪脸上停留片刻,然后缓缓转向王盛,语气带着几分听不出真心的赞叹:
“韩厂长,真是……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啊。”
他拖长了调子,仿佛在品味着每个字:“北影厂这块老牌子,如今能重现光彩,焕发第二春,实在是……令人羡慕。尤其是出了王总这样的年轻俊杰,眼光独到,手段了得,一部《30天》,搅动了半壁江山,让我们这些老家伙是又开眼界,又倍感压力啊。”
这话听着是夸赞北影厂和王盛,实则绵里藏针,暗指韩三坪这位厂长更多是倚仗了王盛的“横空出世”和“手段”,自身能耐反倒被隐去了。
将北影厂的复兴归功于“时势”和某个“个人”,其意不言自明。
韩三坪何等人物,岂会听不出这弦外之音。
他脸上依旧是那副沉稳如山岳的表情,呵呵一笑,抬手拍了拍朱泳德的胳膊,动作看似亲昵,回应却毫不示弱:“朱总过谦了。要说能力和魄力,谁能比得上您?魔都地面上,上影厂底蕴深厚,发行网络盘根错节,电视台关系紧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这些资源拧成一股绳,打造成如今这‘魔都电影电视集团’的铁桶阵,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大魄力!”
他目光扫过朱泳德略显矜持的脸,继续道:“我们这点小打小闹,不过是穷则思变,被逼无奈,想着给厂里万把口人找条活路。比不得朱总您,坐拥东方明珠之利,整合资源,构筑壁垒……哦不,是构建体系,那才是稳坐钓鱼台,着眼大局啊。”
韩三坪巧妙地将“地方保护”的帽子,用“构建体系”、“着眼大局”等褒义词包装了一下,反手就扣了回去,点出朱泳德整合魔都资源的本质,同样是某种形式的“画地为牢”,甚至因其体量更大、结合更紧密,而更具排他性。
朱泳德眼角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正要再开口,一旁一直安静旁观的王盛却适时插话了。
他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略显腼腆的笑容,语气诚恳,仿佛全然没听出两人话语中的机锋:
“朱总,韩厂,您二位都太自谦了。无论是北影厂的探索,还是魔都集团的整合,说到底,都是希望咱们中国的电影市场能更活跃,路子能更宽。
市场就像大江大河,单靠一两条支流滋养不了广阔流域,需要的是百川归海,各有各的奔头,最终才能汇聚成磅礴之势。
《30天》能有点成绩,离不开韩厂的信任支持和联盟同仁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像魔都这样的大市场未来可能带来的机遇。
我们盛影传媒,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未来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尤其是要向朱总您麾下那样成熟规范的市场体系多多取经。”
就在这时,韩三坪的座驾和朱泳德安排的车几乎同时驶到了台阶下。
朱泳德深深看了王盛一眼,那目光中审视的意味多过欣赏,他最终对韩韩两人点了点头,扯出一个公式化的笑容:“韩厂,王总,部里既然有了原则,那就希望后续合作顺利。我先走一步。”
说完,转身快步走向自己的轿车,身形挺拔,带着一丝海派特有的矜持与利落。
韩三坪和王盛目送他上车,这才走向自己的黑色轿车。
车内暖气开得很足,与外面的寒冷恍若两个世界。
车辆缓缓驶出部委大院,汇入京城冬日略显稀疏的车流。
韩三坪靠在舒适的后座椅背上,闭目养神了片刻,忽然开口道:“这个老朱,其实也不容易。”
王盛闻言,看向他。
韩三坪依旧闭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王盛听:“魔都那边,情况比咱们这边复杂。上影厂是老牌劲旅,底子厚,人也傲气;原来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转制过来的永乐,还有电视台那边,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老朱能把这几方势力捏合起来,组成集团,自己坐上头把交椅,背后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平衡了多少利益。他搞整合,搞集团化,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逼的,不整合,内部就先乱套了,更别说应对外面的竞争。
他今天在会上看似在维护旧体系,实际上,他比谁都清楚分账制是大势所趋,他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把分账的比例和结算周期定得对他更有利,顺便逼着下面那些更保守的省级公司跟他一起转型,方便他以后管理。他是在借我们的力,办他的事。”
王盛默默点头。
朱泳德确实是个人物,他的阻力并非来自观念守旧,而是源于利益博弈和内部整合的需要。
“不说他了。”韩三坪摆摆手,睁开眼,目光恢复了平时的锐利,转向王盛:“咱们自己的事要紧。会上说了要稳定产出影院电影,你之前提的那几个项目,规划得怎么样了?不能再像《30天》这样,搞突然袭击,得有个章法。”
王盛坐直了些,显然早有腹案:“韩厂,已经初步规划好了四个项目,确保今年不断档。”
“哦?具体说说。”韩三坪来了兴趣。
“第一个,霍健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王盛介绍道,“这是根据作家彭建明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剧本由霍导的爱人苏小薇老师亲自执笔,讲述一个即将退休的乡村邮递员带着接班的儿子走最后一次邮路,父子间情感交融的故事。
风格会比较温情,写实,带点散文诗的味道。预计三月底四月初,等西南地区天气暖和了,就在湘西一带选景开拍。这两个月主要进行前期筹备,堪景、定演员。”
韩三坪沉吟道:“老霍适合这种调调,故事听起来也不错,成本应该可控。可以搞。”
“第二个,吴一一导演的《疯狂彩票2》。”王盛继续说,“趁着去年《疯狂的彩票》在电视电影领域积累的名气和观众基础,我们把这个IP升级到影院版。剧本框架还是围绕彩票引发的连锁反应,但人物和故事会全新设计,延续那种黑色幽默和多线叙事的风格。吴导手快,团队也是现成的,抓紧点,这月底就能开机,争取三月份上映,快速回笼资金,维持市场热度。”
“嗯,打铁要趁热。这个安排不错。”韩三坪点头认可。
“第三个项目,交给张扬导演。他之前拍都市题材很有感觉,这次我们做一部青春片,暂定名《十七岁的单车》。”
王盛:“故事围绕几个高中生和一辆珍贵的山地车展开,涉及青春、梦想、友情和懵懂的爱情,反映九十年代末都市少年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预计三月开机。”
韩三坪不懂内容,只是点头道:“也算是圆了我答应那小子的许诺。”
“第四个项目,由霍桩导演执导。我打算让他拍影版的《四大名捕》。”
王盛解释道:“去年的时候,我已经让公司通过合作渠道,拿到了几部武侠小说的改编权。”
他略去了具体如何获取的过程,直接说结果:“其中,我们计划首先启动《四大名捕》剧版项目。”
“《四大名捕》?温瑞安的那个?”韩三坪确认道。
“对。无情、铁手、追命、冷血,人物鲜明,故事单元性强又互有关联,非常适合改编成系列剧。”
王盛解释道:“剧版导演人选,我考虑由李囯立来执导。他在港岛有丰富的电视剧制作经验,对武侠题材的理解和节奏把控都很到位,正好可以和我们内地的团队形成互补。剧本创作和前期筹备工作,春节过完就立刻启动,争取年中能开机。”
韩三坪微微颔首:“你看着办吧。”
说着话,韩三坪看向窗外,心里嘀咕道:能事半功倍的赢,有什么不好的?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5512/5512288/1111093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