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病弱世子,她靠诛心权倾朝 > 第35章 棋子翻身做棋手,谁见病骨燃烈火

第35章 棋子翻身做棋手,谁见病骨燃烈火


三日后,天刚破晓,宫门未启,百官已列队于丹墀之下。

晨风凛冽,吹动朝服翻飞,却压不住殿内骤然掀起的惊涛骇浪。

御座之上,皇帝面色铁青,手中紧攥着那份紫檀匣中的“遗书”与旁证名录,指节泛白。

他一字一顿地问:“先帝驾崩当晚,值夜近侍名单何在?”

无人应答。

陆判官跪伏阶前,额角冷汗涔涔,声音颤抖如秋叶:“臣……臣疏于职守,当日记录……已被虫蛀焚毁。”

“焚毁?”御史林大人冷笑出列,双手呈上一封密封奏函,“可有人亲眼所见?还是说,是被人连夜销毁?”

他当众拆封,朗声宣读——正是由小满凭惊人记忆复原的值班名册,辅以云娘泣血作证:那名篡改口谕、将“召太子入宫”误传为“七皇子随侍”的近侍,乃杜仲衡亲叔杜元通,亦是七皇子乳母之弟!

满殿哗然。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目光如针般刺向七皇子身侧。

那人平日趾高气扬,此刻却低垂着头,脸色惨白如纸。

太子虽未直接涉案,但多年来对后宫干政、内监擅权视若无睹,甚至默许其弟培植私党,终被皇帝厉声训斥:“身为储君,不察奸佞,纵虎伤人,何以继统?退居东宫,闭门思过!”

圣旨一下,东宫属官纷纷低头避祸,太子势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而风暴中心的“应行之”,仍立于群臣末列,素衣弱骨,咳声轻浅,仿佛这场掀翻朝堂的大案与他无关。

唯有眼底一抹冷光,如寒潭深处燃起的火种,悄然燎原。

果然,入夜不久,七皇子府中烛影摇红,密室紧闭。

杜仲衡一掌拍碎茶盏,怒吼道:“一个病秧子,如何能掘出十年前的烂泥?他不过区区兰台校书郎,竟敢动我根基!”

手下战战兢兢回禀:“查到他曾三更出入义庄,与一名戴白面具之人多次会面。另……九王爷曾在月华亭与其密谈整夜,直至天明。”

室内骤然死寂。

七皇子缓缓抬起眼,眸中杀意翻涌:“封意羡……竟亲自为他撑伞?”

他指尖敲击案几,声音阴冷如蛇行:“既然他自己送上门来,那就别怪我不讲规矩了。巡防营换防之际,调两队暗哨埋伏在丞相府归途——记住,不留活口。”

与此同时,裴家也在暗中串联旧党。

昔日依附陆判官的酷吏残余纷纷出动,散播谣言:“应行之勾结妖医,妄图以邪术惑乱天听!”更有匿名奏折递入御前,称其夜入义庄实为炼尸驱魂,图谋不轨。

风声鹤唳,黑云压城。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应竹君早已看穿这盘棋的每一步。

就在朝会之前,她已借兰台职务之便,悄悄复制了刑部近三年所有涉及冤狱、私刑、株连的卷宗。

那些被权贵踩进泥里的名字、籍贯、罪名、结局,尽数落入她手。

进入【书海阁】后,十倍时间流速下,她彻夜整理,笔耕不辍,终于完成《昭雪录》初稿——共载冤案七十三起,受害者四百八十六人,其中三成皆因酷吏后代徇私枉法而亡。

她命沈明远将此录匿名刊发于《京闻录》,又让小满执笔,凭记忆绘出百幅“亡者面容图”。

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或稚嫩孩童,或苍老妇人,或披枷带锁的士子,眼神空洞望向人间。

次日清晨,这些画像赫然张贴于城南忠烈祠外。

百姓围聚,观者无不落泪。

有人认出画中乃是自己失踪多年的兄长,当场跪地痛哭;有老妪指着一幅少女像喃喃:“那是我女儿……五年前被强征入宫,再无音讯……”

“清明天子安在?”

“还我公道!”

“莫让忠魂寒心!”

呼声如潮,一夜之间席卷全城。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人人议论“应行之”之胆识、“鬼医”之神秘、“亡者图”之震撼。

有人称他是孤臣孽子,也有人赞其为国之脊梁。

而在深宫一角,封意羡独坐灯下,指尖轻轻摩挲着一枚玉佩碎片——那是他多年前从战场带回的信物,如今竟与“玲珑心窍”隐隐共鸣。

他凝视窗外沉沉夜色,忽而低声一笑:“你以为你在布局天下……其实,天下早已为你心动。”

片刻后,一道极细的飞鸽掠过宫墙,落入丞相府西厢暗阁。

应竹君展开密信,只一眼,唇角便浮起一丝冰冷笑意。

窗外月色正浓,风穿庭树,沙沙作响,似万千耳语汇聚成河。

而她的目光,已穿透重重宫阙,直指那最高处的龙椅。

这一局,她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她是执棋者。

夜风穿巷,如刀割纸。

应竹君坐在轿中,指尖轻抚膝上那卷《昭雪录》抄本,指节苍白如玉,呼吸微弱却平稳。

轿帘半掀,街市灯火映入眼帘——人群簇拥、争相传阅,孩童踮脚抢夺,老者捧书落泪。

一张张“亡者面容图”被拓印张贴于坊墙之上,像是一道道无声的控诉,刺破这盛世太平的假面。

她唇角微扬,笑意却冷得能凝出霜来。

七皇子要她在夜里归府时死于“暴民之手”,可她偏要白日出行,光明正大地走在这条通往权势中心的路上。

她不是躲藏的猎物,而是引蛇出洞的饵;不需自辩清白,只待仇人亲手将罪证递上她的案前。

“大人,已过朱雀街。”沈明远低声禀报,立于轿侧,神情紧绷,“巡防营今日增派了三班人马,看似巡视,实则盯梢。”

“盯的是我。”她淡淡接话,声音轻如落雪,“让他们看个够。”

她抬手,将又一叠《昭雪录》交予路边一名寒门学子:“拿去刊发吧,不必署名。公道若无人言说,便永远沉在泥里。”

那学子双手颤抖,眼中泛红:“大人……您为何要做这些?不怕惹祸上身吗?”

她望向远处宫阙飞檐,在夕阳下镀着血一般的金光。

“因为我曾亲眼看着至亲之人,被一句‘谋逆’二字拖入地狱。”她说完,闭目养神,再未多言。

暮色四合,丞相府所在的靖安坊渐趋寂静。

轿队转入一条窄巷,青石板路幽深如井。

尾随已久的两道黑影终于按捺不住,从屋脊跃下,动作迅捷如鬼魅,刀锋直取轿中人咽喉。

然而就在他们落地瞬间,巷口骤然响起铁靴踏地之声。

谢无咎如幽魂现身,白衣胜雪,面具覆面,手中银针一闪即没。

一人闷哼倒地,脖颈处渗出黑血;另一人尚未反应,已被暗处扑出的黑衣卫拧臂擒拿,重重摔于地上。

“截脉手。”应竹君缓步走出轿外,咳嗽两声,披风轻扬,目光落在那刺客怀中滑落的密令上——火漆印赫然是七皇子私印,内容直指“清除兰台逆臣,伪作劫杀”。

她弯腰拾起,指尖摩挲印痕,眸底寒焰跳动。

不是伪造,是真迹。七皇子竟蠢到用自己的印信下达刺杀令?

不,不是蠢。

是狂妄。

他以为只要灭口,一切便可抹去。

他忘了,有些人,早已不再怕死。

“带回去。”她对谢无咎低语,“我要他们开口。”

但下一瞬,她却又改了主意。

目光扫过二人脖颈间统一佩戴的铜牌——那是巡防营左翼暗哨的标识。

若此刻公开审讯,皇帝震怒之下必会彻查巡防体系,牵连甚广,反而打草惊蛇。

她缓缓将密令收入袖中,语气平静:“杀了太便宜他们。留下活口,关进地牢,等一个更合适的时机。”

沈明远心头一凛:“大人是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她未答,只抬头望天。残月如钩,星河欲转。

当夜三更,一道飞鸽掠过宫墙,落入九王府西阁。

封意羡独坐灯下,展开绢帛密信,神色不动,眼底却掠过一丝赞许。

他提笔蘸墨,在空白奏折背面写下八字:“风起于青萍之末。”随即唤来心腹:“送入御书房,置于枕畔,不得留痕。”

次日清晨,皇帝临朝,面色阴沉如铁。

“七皇子纵容部属行凶,意图刺杀朝廷命官,其心可诛!”圣旨宣读之时,满殿哗然。

削其两处封邑,禁足王府一月,亲信幕僚尽数罢黜。

七皇子在府中咆哮砸物,杜仲衡跪地请罪,却被一脚踹翻:“你蠢得连死人都算计不清!他敢公开《昭雪录》,就说明他根本不怕乱!他在逼我出手,好让我自己把脖子伸到刀口上!”

而东宫之内,太子焚香静坐,听闻消息后久久不语。

良久,才问身边近侍:“那个‘应行之’……当真只是个病弱书生?”

“回殿下,他曾三日不出户,整理刑部旧档逾千卷。沈明远称其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且擅推演人心,断案如神。”

太子闭目,苦笑:“朕避祸自保,他却逆势而上……此人非池中物啊。”

于是孙舍人再度登门,态度谦卑许多:“殿下愿为您争取三甲进士授官优先之选,只求一篇《治蠹策》,以显新政清明。”

应竹君端坐堂上,素手执茶,轻啜一口。

“告诉殿下,”她放下杯盏,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我要的不是官职,是明年春闱主考权。”

孙舍人瞳孔一缩,几乎以为自己听错。

主考权?

那是宰辅重臣才有的殊荣!

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六品校书郎,竟敢开口索要抡才大典的执掌之权?

可他对上那双清淡如水、实则深不见底的眼眸,竟说不出半个“不”字。

他只得告退而去。

而此时,应竹君已悄然步入【玲珑心窍】的【演武场】。

百倍时间流速之下,一日如百日。

她盘膝而坐,反复演练“截脉手”最后一式——“断渊式”。

此技源自先祖秘传,专破内家真气,若练至圆满,可一指封喉,令宗师级高手瞬间瘫痪。

一次次失败,筋脉逆行,口吐鲜血。但她始终未停。

直到第一百零八次尝试,指尖划破空气,竟带起一道细微雷鸣般的爆响。

体内经络豁然贯通,识海轰然震荡:

【初级武学掌握度达十成,解锁【演武场】中级权限——可召唤青铜傀儡协同作战。】

地面震动,三具高三丈的青铜傀儡破土而出,通体刻满古老符文,双目泛起幽蓝光芒,单膝跪地,似在等待主人号令。

她伸手抚过冰冷金属躯壳,指尖传来古老战意的共鸣。

“你们以为我在求生……”她低语,声音散入虚空,“其实我在养兵。”

同一时刻,九王府观星台上,封意羡手持一枚命格签,缓缓插入星盘中央。

签上二字——“应行之”。

紫金命线骤然暴涨,如龙腾九霄,竟与帝王紫气交织缠绕,形成一张覆盖整个京城的天机巨网。

星辰流转,异象频现,北斗第七星忽明忽暗,似有变革将临。

他仰望苍穹,唇边浮起一抹极淡的笑。

“这一局,我们不再是棋子——”

“是执棋人。”

窗外,风声渐急。

七皇子削邑次日,京中骤起风声。


  (https://www.lewenvxs.cc/5511/5511233/50346770.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