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培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培训


一个新工人举手发言:"郑厂长,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好!"郑昊满意地点头,"我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

为了检验培训效果,郑昊还建立了考核制度。每个月都要进行技能考试,合格的可以转正,不合格的要继续培训。

第一次考试的结果让人欣慰,50个新工人中有40个通过了考试。

"不错,通过率80%。"张国强看着考试结果说,"这说明我们的培训方法是有效的。"

"那10个没通过的怎么办?"郑昊问道。

"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王师傅说,"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

没通过考试的工人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小王是其中一个,他主动找到郑昊。

"郑厂长,我知道自己基础差,但我真的想学好技术。"小王诚恳地说,"您能给我再一次机会吗?"

"当然可以。"郑昊拍拍他的肩膀,"只要你肯学,我们就肯教。"

经过一个月的强化培训,这10个工人也全部通过了考试。

晚上,郑昊在和赵晓兰聊天时说:"看着这些工人一点点成长,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是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赵晓兰赞同道,"教会他们技术,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为企业培养了人才。"

"明年我们还要招更多工人,培训工作会更加重要。"郑昊说,"你愿意继续帮忙吗?"

"当然愿意。"赵晓兰毫不犹豫地说,"这也是我的事业。"

三月中旬,春暖花开,西尧村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郑昊站在厂区的办公楼顶层,俯瞰着整个西尧重工。新建的车间正在紧张施工,扩建后的厂区面积将比现在大一倍。

"昊子,在想什么呢?"赵晓兰走了上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茶。

"在想我们的未来。"郑昊接过茶杯,望着远方说,"你看,现在的西尧重工已经不是当初的小作坊了。"

确实如此。经过近一年的发展,西尧重工已经成为拥有200多名工人、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现代化企业。拖拉机月产量达到400台,各种农用车月产量150台,产品销往十几个省市。

"更重要的是,我们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赵晓兰指着村子说,"你看那里,新建的文化站马上就要竣工了。还有那边,村民们正在修建新房子。"

郑昊点点头。随着厂子的发展,村里的变化确实很大。家家户户都通了电,主要道路都铺了石子,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保守封闭变得开放进取。

"昊子,我有个想法。"赵晓兰说,"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技术学校?"郑昊来了兴趣,"你详细说说。"

"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很大。"赵晓兰分析道,"咱们有技术、有设备、有师资,完全可以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培养机械、汽车方面的技术人才。"

郑昊觉得这个想法很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办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人才,也能为企业储备技术力量。

"这个想法很好,但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郑昊说,"我们可以先写个报告,向县里汇报一下。"

"我已经开始准备了。"赵晓兰拿出一个笔记本,"我想学校可以分几个专业:机械制造、汽车维修、电焊技术、数控加工等。"

"师资力量呢?"

"咱们厂里的技术骨干可以兼职教学,再从外面请一些专家来授课。"赵晓兰已经考虑得很周全,"学制可以设定为两年,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各个企业工作。"

郑昊越听越兴奋:"这样不仅解决了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还能提高整个地区的技术水平。"

"对!"赵晓兰眼中闪着光芒,"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办好一个企业,而是要推动整个地区的工业发展。"

两人正聊着,王师傅急匆匆跑了上来。

"昊子,好消息!"王师傅气喘吁吁地说,"四轮农用车的样机试制成功了!"

"真的?"郑昊立即跟着王师傅往车间跑,"快带我去看看!"

在汽车车间里,一辆崭新的四轮农用车停在那里。相比三轮车,四轮车看起来更加稳重大气,载货平台也更大。

"王家祥,介绍一下技术参数。"郑昊围着车子看了一圈。

"发动机还是用4105柴油机,功率50马力。"王家祥自豪地说,"载重量2.5吨,最高时速60公里。差速器、转向系统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

"成本呢?"

"材料成本5200块,加上人工和管理费用,总成本6000块。市场售价可以定到8500块。"

郑昊满意地点头。这个利润率比三轮车还要高。

"什么时候可以批量生产?"

"再调试一个星期,就可以开始小批量生产了。"王家祥说,"预计月产量能达到100台。"

"好!"郑昊拍手说,"这是我们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天晚上,郑昊召集所有中层干部开会,总结一季度的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

"同志们,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郑昊看着会议室里的同事们,"拖拉机生产1100台,各种农用车400台,实现产值580万元,利润85万元。"

掌声响起,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郑昊话锋一转,"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优势。"

张国强举手发言:"昊子,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强质量管理。现在产量上去了,但质量控制还不够严格。"

"国强说得对。"郑昊赞同道,"下一步我们要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

王家祥说:"技术方面,除了四轮农用车,我们还要考虑开发小货车。市场调研显示,小货车的需求量很大。"

"这个可以启动预研。"郑昊说,"但要注意技术路线的选择,不能盲目跟风。"

李工程师汇报道:"小功率发动机的研发进展顺利,预计6月份能拿出样机。"

"很好,这对我们的长远发展很重要。"郑昊说。

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确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四轮农用车批量生产,争取月产100台;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可靠性;

启动小货车预研项目;

推进小功率发动机研发;

筹备职业技术学校建设。

会议结束后,郑昊独自留在办公室里,思考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1980年才过去一个季度,但变化已经很明显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越来越明确,市场经济的活力开始释放。这对西尧重工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市场需求旺盛,政策环境宽松,发展空间巨大。

挑战在于竞争加剧,技术要求提高,管理难度增大。

但郑昊有信心。有了这么好的团队,有了这么好的基础,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西尧重工一定能够迎接各种挑战,实现更大的发展。


  (https://www.lewenvxs.cc/5506/5506942/1111076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