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方向

第三百三十七章 方向


"同志们,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郑昊开门见山地说,"今年的技术工作有几个重点,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王师傅第一个发言:"郑厂长,我觉得四轮农用车的技术攻关是重点。现在三轮车的技术已经成熟了,四轮车的市场需求更大。"

"我同意王师傅的看法。"王家祥说,"四轮车技术含量更高,利润也更大。但是难点在于差速器和转向系统。"

老张师傅推了推眼镜:"技术问题可以解决,关键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员投入。我建议成立专门的攻关小组。"

李工程师补充道:"发动机方面,我们也不能总依赖潍坊柴油机厂。应该考虑自主研发小功率发动机。"

郑昊记录着大家的发言,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

"好,那我们就确定几个攻关项目。"郑昊说,"第一,四轮农用车技术攻关,由王家祥牵头,老张师傅协助;第二,小功率发动机预研,由李工程师负责;第三,生产工艺改进,由王师傅总体负责。"

"人员和资金怎么安排?"张国强问道。

"每个项目配备5-8个技术人员,资金方面先拨付20万作为启动资金。"郑昊说,"如果需要外部技术支持,可以请专家来指导。"

会后,各个攻关小组立即投入工作。

王家祥的四轮车攻关小组在技术科占了一个单独的房间,墙上贴满了技术图纸和资料。

"咱们的难点主要在差速器和转向机构。"王家祥对组员们说,"差速器可以参考汽车的技术,但要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组员小刘问:"转向机构呢?是用齿轮齿条式,还是循环球式?"

"我倾向于齿轮齿条式,结构简单,成本低。"老张师傅说,"但是要解决密封和润滑问题。"

大家围在一起,热烈讨论着技术方案。

另一边,李工程师的发动机预研小组也在紧张工作。

"咱们的目标是研发20-30马力的小功率柴油机。"李工程师对组员们说,"主要用于小型农机和轻型汽车。"

"技术路线呢?"组员小王问。

"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技术,但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李工程师画了个草图,"单缸、风冷、直喷,结构要简单可靠。"

正在这时,郑昊走了进来。

"工作得怎么样了?"他关心地问。

"正在制定技术方案。"李工程师说,"预计需要6个月时间完成设计,再用3个月制作样机。"

"时间有点紧啊。"郑昊皱了皱眉,"能不能加快一些?"

"可以考虑分阶段进行。"李工程师想了想说,"先做理论设计和计算,然后制作关键零部件,最后总装调试。"

"好,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郑昊说,"这个项目对我们的长远发展很重要。"

下午,郑昊又到拖拉机车间看了看。王师傅正在和工人们研究生产工艺改进。

"王师傅,有什么新想法?"郑昊问道。

"我在考虑引入一些简单的自动化设备。"王师傅指着生产线说,"比如这个焊接工序,可以用自动焊机,效率能提高一倍。"

"投资大吗?"

"一台自动焊机大概2万块钱,但能替代3个焊工,一年就能收回投资。"王师傅算了一笔账。

"那就试试看。"郑昊当即决定,"先买一台试用,效果好的话再推广。"

晚上,郑昊在办公室整理当天的工作。赵晓兰端着茶水走了进来。

"还在忙啊?"她温柔地说,"喝口茶休息一下。"

"谢谢。"郑昊接过茶杯,"今天启动了几个技术攻关项目,感觉压力很大。"

"慢慢来,技术攻关本来就不容易。"赵晓兰安慰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郑昊叹了口气,"市场变化太快,技术发展也很快,稍微慢一点就可能被别人超过。"

"那就更要注意身体。"赵晓兰关心地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累垮了身体什么都干不成。"

郑昊点点头,握住了她的手:"有你在身边,我觉得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两人相视而笑,温馨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办公室。

第146章:培训新工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西尧重工急需更多的技术工人。年后第二周,厂里又招收了50名新工人,大部分是附近村庄的农民。

如何快速培养这些新工人,成为摆在郑昊面前的重要课题。

"昊子,这些新来的工人基础太差了。"王师傅有些担心地说,"有些人连最基本的机械常识都不懂。"

"慢慢教吧。"郑昊说,"咱们也是从不懂开始的,只要用心,都能学会。"

为了更好地培训新工人,郑昊决定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

首先是理论培训。郑昊请赵晓兰帮忙,在文化站的培训室里开设了机械基础知识讲座。

"同志们,今天我们学习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赵晓兰站在黑板前,认真地讲解着,"机械图纸是机械工人的语言,不会看图纸,就不能做好机械工作。"

台下坐着50多个新工人,有年轻的小伙子,也有中年农民,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这条线是什么意思?"一个工人举手问道。

"这是中心线,表示零件的对称中心。"赵晓兰耐心地解释,"在机械加工中,中心线很重要,它决定了零件的精度。"

除了赵晓兰的理论课,郑昊还安排了实践培训。每个新工人都分配给一个老师傅,进行一对一的技能培训。

在拖拉机车间,老工人郑大牛正在教新来的小李使用车床。

"车床是机械加工的基本设备,你看我怎么操作。"郑大牛一边操作一边讲解,"首先要装夹工件,一定要夹紧,否则会出安全事故。"

小李紧张地看着,生怕漏掉什么细节。

"然后选择合适的车刀,调整转速和进给量。"郑大牛继续说道,"这些参数都要根据加工材料和要求来确定。"

"大牛师傅,这么多参数,我怎么记得住啊?"小李有些发愁。

"不要着急,熟能生巧。"郑大牛鼓励道,"我刚开始也记不住,现在不是都会了吗?"

在汽车车间,情况类似。老张师傅正在教新工人装配技术。

"装配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考验技术。"老张师傅说,"每个零部件的装配顺序、扭矩要求,都有严格的标准。"

一个新工人问:"师傅,万一装错了怎么办?"

"装错了就要拆掉重装。"老张师傅严肃地说,"我们做的是汽车,质量不能有半点马虎。一个小错误,可能就会造成大事故。"

除了技术培训,郑昊还注重新工人的思想教育。

"同志们,你们来到西尧重工,就是我们的家人。"郑昊在新工人座谈会上说,"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要求。"

"第一,要热爱学习。技术在发展,工艺在改进,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第二,要讲质量。我们的产品要对得起用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第三,要团结协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

新工人们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https://www.lewenvxs.cc/5506/5506942/1111076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