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倒反天罡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阅兵!

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阅兵!


“什么?!”

不仅是赵王,肃王和秦王等北方藩王,就连蜀王,淮王,襄王等一些南方藩王,也都是满脸震惊,不敢置信地看着朱祐樘。

朱祐樘此举,当真是一点情分都不留啊!

朱见灂蓦地站起身,脸色阴沉:“陛下,各地藩王的封地政策,都是太祖皇帝规定好的,岂能说削就削的?”

朱祐樘盯着朱见灂,嘴角露出一丝笑容:“那朕就是削了,你们能怎么办?”

“太祖皇帝设立藩王制度,是为了让你们守护大明的江山,而不是让你们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搜刮民财!”

朱见灂身形晃了晃,心脏像是被人用锤子重击了一番,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朱诚泳几乎是咬着牙齿在说:“陛下,在场的藩王们,哪个不是家大业大?家里数百口人,如果都指着那点禄米过活,岂不是都要饿死?”

“还请陛下看在我等都是朱家子弟的份上,给我们这些皇叔,留点活路吧。”

朱诚泳说的话,也并不夸张。

若每个藩王真靠每年一万石禄米过活的话,有些藩王照样可以过得很滋润,可有些藩王的子孙们,就真要被活活饿死了。

归根到底,主要还是因为每个藩王的人口数量不同。

大明王朝的藩王和皇帝不同。

大明皇帝的子嗣少得可怜,通常只有三四个皇子可以活到成年,甚至两次出现没有子嗣,只能兄终弟及的情况。

而大明藩王的子嗣,那可谓是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大多数藩王,嫡子庶子加起来,可以轻松突破两位数。

更有多名王爷,例如朱济炫,朱瞻塙,朱钟镒等人,拥有超过三位数的子嗣,能生的吓人。

皇帝的儿子,不是怀不上,就是早夭。

而藩王的儿子,不仅生得多,长得还好,夭折的情况少得可怜,这也算是一桩怪事。

而太祖皇帝又规定,这些藩王的儿子中,除了世子能继承藩王的王位外。

其他儿子,也能降级获得爵位,袭封郡王。

光朱济炫,朱瞻塙,朱钟镒这三位藩王,就给大明贡献了三四百名郡王。

而每位郡王,每年又可获得两千石的禄米……

郡王还有孩子,郡王的孩子还有孩子……

而这些皇亲贵胄们,又要享受最好的待遇。

如此百年之后,现在到了弘治年间,大明朝廷每年光是养活这些皇亲后裔的支出,就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是啊陛下,请陛下三思!”

朱贡錝拱手行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陛下!”

“请陛下给臣等留一条生路,莫要逼死我们这些藩王啊!”

朱贡錝的话说的很卑微,但态度可是强硬得很。

并且他刚一说完,立刻便有数位北方的藩王同时起身上前,对着朱祐樘拱手行礼。

“是啊陛下!请陛下念及一些血肉亲缘,给我们一条生路吧!”

“陛下,咱们都是朱明的血脉,何必要赶尽杀绝呢?”

“请陛下三思,给我们这些叔叔伯伯们一条生路吧!”

“……”

奉天殿内的官员们,一边低着头装死,一边竖着耳朵仔细听着场中的动向。

自朱祐樘登基这段时间以来,朱祐樘一直收拾的,都是他们这些官员。

现在回想起来,都让官员透体生寒,晚上睡着了都能吓醒过来。

李东阳和刘健,一想到城外那被马蹄踏碎的残肢碎肉,午门前那血流成河的惨状,还有谢迁一族死去的场景……

李东阳和刘健打了个寒战,将头埋得更低了。

看来,朱祐樘不仅是对他们这些官员们残忍,对他自己的皇亲们,也是概不手软。

朱祐樘依旧没有动怒,反而好整以暇地看着他的这些皇叔们。

他的目光在站出来的这些藩王身上,一一落足。

人数不少,一共二十六位藩王,现在就足有十七位藩王,站了出来,试图阻止他。

这并不足以让朱祐樘感到意外,让他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九位藩王,没有站出来阻止他。

“蜀王,淮王,襄王……你们呢?不想阻止朕削藩吗?”

原本低头降低存在感的蜀王朱申凿,此刻被朱祐樘突然点名,顿时吓得浑身一激灵。

同时,他也不敢拖延,连忙站起身来,拱手表态。

“启禀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明是陛下的大明,一切皆由陛下处置,臣不敢有何异议,更不敢阻止陛下!”

“臣只求能安分守己,为陛下守护好蜀地,不给陛下添麻烦。”

朱申凿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正了,正得让人意外。

朱祐樘看向朱申凿,眼眸里有些惊讶,同时也有些赞许。

有了蜀王的开头之后,淮王和襄王等八位藩王,也争先恐后地向朱祐樘表忠诚。

“臣一切都听陛下的!”

“臣,唯陛下马首是瞻!”

“陛下的决定英明神武,臣坚决支持陛下!”

“……”

听着这些吃里扒外藩王的话,朱诚泳,朱见灂和朱贡錝几人,心里恨得牙痒痒。

好好好,什么好话都让你们说尽了是吧?

风险我们担,好处大家同享,真是狗贼!

朱祐樘笑了笑,记下这九位藩王,随后挥了挥手。

“行了,朕知道了。”

朱祐樘又看向朱诚泳等人:“至于你们……”

朱祐樘说到这里,突然满身戎装的徐昌,执剑上殿,跪倒在朱祐樘的面前。

“启禀陛下,京城三大营已经集结完毕!”

朱祐樘站起身来:“甚好,诸位藩王和爱卿们,随朕出城。”

“是,陛下。”

虽然奉天殿里大臣们心中有些疑惑,但他们依然遵守着朱祐樘的命令,随着朱祐樘走出奉天殿。

即便是心里有着千万个不满的朱诚泳,朱见灂,朱贡錝等藩王,此刻也只能压制着心中的不满,随着朱祐樘,一同走向殿外。

出了奉天殿,朱祐樘对着身边的张婉儿说道:“淑妃,你们回后宫里去安排晚上的晚宴吧。”

“今晚,朕还要在乾清宫里,给诸位皇叔设宴呢。”

“今晚,是家宴!”

“是,陛下。”

张婉儿和陈圆圆等妃子,便留在宫内,等候朱祐樘归来。

朱祐樘拍了拍张婉儿的手,坐上龙辇之后,龙辇便在锦衣卫和御林军的护卫下,向着紫禁城外行去。

其余的藩王和大臣们,没有事先准备的轿子马车,也便只能跟在朱祐樘的身后,徒步向西山军营出发。

走出了承天门之后,哪怕很多官员的轿子就停在承天门外,他们也没敢坐上马车。

而是老老实实地,用脚走到了西山军营。

这一路,虽然并不算特别远,但这些藩王和大臣们平日里养尊处优,很少走路,没走多久,便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秦王朱诚泳被家仆搀扶着,依旧走得十分艰难,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干裂。

赵王朱见灂,平日里更是少动,走了不到一半路程,脚掌便磨起了水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额头上的冷汗不断往下流。

朱贡錝虽然年轻一些,但也走得双腿发软,心中满是抱怨,却不敢有丝毫表露。

足足走了一个半时辰后,这支队伍才堪堪走进西山军营。

还未进入军营,累到极致的藩王和官员们,却立刻神情一振,神情变得郑重起来。

军营外,弥漫着一股肃杀的血腥味。

这种味道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隐刻在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身体内的。

只要他们存在的地方,这种直击灵魂的肃杀气,就会出现在那里。

光是在军营之外,这些藩王和大臣们,便已经感受到了这股血腥之气。

等进了军营之后,看到校场上那数十万披坚执锐的大军后,他们更是感觉到那股锋利的杀气,已经凝成实质一般,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他们看着那黑压压的一片,数也数不过来的大军,只觉得身有千钧重,连头也抬不起来了。

这数十万将士,分成了多个方队,军容肃穆地站得整整齐齐。

仅仅只是远远看上一眼,便知这知军队,在战场上绝对是指哪打哪的大杀器。

而在军阵的最前列,高顺看到朱祐樘的身影后,立刻拱手行礼。

“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

随着高顺的行礼,他身后的数十万大军,也齐齐向朱祐樘行礼。

“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十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将天空都震碎。

因为受制于人数众人,再加上朱祐樘提前便下过指令,所以将士们行礼时,并没有下跪,而是拱手行礼。

但即便如此,那整齐划一,响彻天际的吼声,依旧让随行而来的藩王和大臣们,感到耳晕目眩,整个人精神都为之一振。

像是突然从噩梦中惊醒一番,就连眼神都变得清澈了不少。

朱祐樘点了点头:“免礼。”

“谢陛下!”

将士们齐声应道,声音依旧洪亮,震得周围的树木都微微颤抖。

行过礼,高顺快步跑到了朱祐樘的龙辇前,向朱祐樘汇报如今军营内的情况。

“启禀陛下,西山军营二十万大军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接受陛下的检阅。”

“知道了,朕让你安排的观阅席呢?”

“回,陛下,观阅席就在讲武台上,按照您的命令,成阶梯式布局,能容纳超一千人观看。”

“不错,带朕去吧。”

“是,陛下。”

高顺在前方开路,朱祐樘和他身后的藩王大臣们,一路来到了讲武台。

讲武台呈阶梯式布局,用简单的木板搭成,能容纳上千人观看。

最中间位置摆放着一把宽大的龙椅,铺着明黄色的锦缎,两侧则依次排列着数十个座位,供藩王和大臣们落座。

朱祐樘坐在中央,他身后的藩王大臣们,就在讲武台上依次落座。

秦王朱诚泳、赵王朱见灂等北方藩王坐在最靠近朱祐樘的位置,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满是忐忑,不明白朱祐樘这是何意。

大臣们更是心惊胆战,在这之前,朱祐樘每一次搞出这么大阵势之后,免不了的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也不知道这一次,又会是谁,或者是哪些人倒霉呢?

待所有人都坐定之后,高顺来到朱祐樘门前,行礼后说道:“京城三大营集结完毕,请陛下巡阅!”

“善。”

朱祐樘下令后,便走下讲武台,一辆特制的,由八匹马拉着的战车,适时地停在了朱祐樘的面前。

这辆战车,分成前中后三排,前方是三名夫,后排是一节可供站立的平台。

而中间,则是宽大舒适的座位,里面铺满了柔软的丝绸。

朱祐樘径直走上马车中间,在柔软的位置上坐下。

高顺则是站在了后方的平台上,和他一起的,还有徐昌。

两人一左一右,站在朱祐樘的身后,肃穆以立。

当朱祐樘坐稳之后,马夫抽动缰绳,马车掉头,驶向最前方的方阵。

随后掉头,从最前方开始,缓缓行驶过这些方阵面前。

各个方阵的将士们,看着朱祐樘的龙驾近在眼前,各个都骄傲地挺起了胸膛,目光热切地注视着朱祐樘。

朱祐樘面带微笑,坐在战车上,对着身边的将士们,轻轻挥手。

看见这一幕,将士们激动难耐。

下一刻,朱祐樘面前的方队,突然爆发出响亮的吼声。

“陛下万岁!”

他们伸着脖子,脸色涨红,连脖子上的青筋,都根根必现。

这足以看出,这些受阅的将士们,当真是在拼命地发出,他们最响亮的声音。

朱祐樘对此满意地点了点头。

朱祐樘的点头,就是对这些战士们最大的鼓励。

受此激励,朱祐樘的战车所到之处,尽是将士们山呼海啸的声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士的回音在校场回响,深深地钻入在场每一个藩王和大臣的耳中。

看着眼前这一幕,他们的心里只有震撼。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锐的军队,从未见过如此忠诚的军队。

数十万人齐喊忠诚的场面,让他们振聋发聩,久久回不过神来。


  (https://www.lewenvxs.cc/782/782307/4333472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