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江夏文会(4)
第二日一早,文会继续进行。经过昨日辩论的激烈与夜晚的欢庆,今日的晴川阁氛围显得更为庄重,也更富于实践色彩。
如果说昨日的辩论更看重机辩与急智,那么今日,则是实打实的笔墨功夫,更贴近科举实务。
主评官再次登台,公布了今日的题目。果然是策论,两道题目任选其一:
其一,“屈子忠节与士子担当”。此题显然紧扣昨日祭奠屈原的传统,意在考察学子对忠君爱国、士人气节与个人责任的理解。
要求不能空谈道德,需结合历史人物、事件与当下士风,阐发士人立身处世之道,难度在于立意需高远,论述需有血肉,避免流于空洞说教。
其二,“江汉水利与民生”。此题则极具湖广地域特色,直指地方治理的核心难题。
江汉平原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水利之事,关乎农业命脉、漕运畅通乃至千万百姓的身家性命与安居乐业,是历代湖广地方官重中之重的工作,极其考验学子的经世致用之学,需要对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见解。
规则颇为严格,限时一个时辰,内完成一篇策论,题目任选其一。
需匿名作答,卷首只书写编号,隐去姓名、籍贯,以确保评阅公允。笔墨可自备,也可使用主办方提供的统一文具。
规则宣布完毕,阁内瞬间安静下来,只闻一片研墨铺纸的窸窣之声。
个个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懈怠。策论不同于辩论的口舌之快,它需要严谨的结构、真实论据和缜密逻辑,是科举场上硬实力的体现,也是将来为官施政能力的初步展现。
秦浩然略作思索,便选择了“屈子忠节与士子担当”一题。
他自有考量。那江汉水利一题,看似具体,实则涉及大量实际数据,工程知识与地方吏治详情,这些往往是官宦世家子弟凭借家族资源才能接触到的自留地。
刘夫子等人,虽平日亦有教导,但多为宏观理念,缺乏详细的数据和个案支撑。而屈子一题,更重义理阐发与历史纵深感,自问读书不少,尤其刘夫子等人,私下曾就此题写过文章,与他探讨过,心中颇有底气。此乃扬长避短之策。
确定方向后,秦思齐铺开试卷,沉心静气,开始运笔。
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气节入手,联系到太史公的忍辱负重、诸葛武侯的鞠躬尽瘁,阐述“忠”并非愚忠,而是对理想、对道义、对家国的坚守。
进而笔锋一转,论及当今士子,身处承平之世,虽无需如屈子般悲壮投江,亦当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在治学、为人、乃至将来若能为官一方时,皆应以道义为骨,以民生为念,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思路清晰,引证恰当,文笔流畅中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一个时辰,在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中,飞快流逝。
收卷后,试卷被立刻封存,送往评委处进行封闭评阅。阁内又陷入了等待的焦灼,只是这次,少了昨日的阵营分明,更多了个人的忐忑。
经过近一个半时辰的紧张评阅,结果终于揭晓。主评官再次宣读名次。
那江汉水利易结合实务,选择者众多,十之七八的学子都选了此题。
评委们看多了类似的漕运、堤防、蓄泄之论,不免有些乏味。
而秦浩然那篇关于“屈子忠节”的文章,观点鲜明,论述生动,情感充沛,在众多水利策论中,犹如一股清流,让评委们耳目一新,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终,秦浩然在此次策论中,获得了甲等第一名。而策论第二名,被武昌府一位家中世代研究地理志,对江汉水系了如指掌的学子夺得,其文数据详实,方案具体,确实令人信服。
第三名则来自荆州府,其文对荆江段险要河段的水利治理提出了独到见解。
听到名次,秦浩然理了一下因久坐而微皱的衣冠,在众人目光注视下,率先走向获得后两名的学子,郑重地拱手行礼,语气真诚地说道:“两位兄台高才,策论切中肯綮,见解深邃,论证严密,令浩然茅塞顿开,拜读之心甚切,受益匪浅,佩服之至!”
随后,他转向评委席和在场所有生员,朗声说道:
“学生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只盯着他人短处,则天下无一人可交;若能见贤思齐,看人之长,则世间一切尽是吾师。此番文会,诸位师长的点评,各位同窗的高论,皆是浩然之师,学生唯有勉力向学,方能不负此盛筵!”
这番谦逊豁达、又富有哲理与自省精神的言论,顿时赢得了满堂喝彩与更为热烈的掌声。
连端坐台上的主评官都微微颔首,抚须而笑,对这位年少成名却不骄不躁,深知进学之道在于博采众长的沔阳少年,更加高看一眼。
这份气度与见识,比单纯的策论名次,更令人称许,也更能走得长远。
下午,文会的氛围从严肃的考场、思辨的殿堂,彻底转向了轻松愉快,充满民俗活力的观赏环节。
众人移步至武昌城外长江边,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一年一度最负盛名的端午龙舟竞渡即将开始。
但见宽阔的江面上,早已排开十数条狭长龙舟。舟身极长,两侧船舷描绘着鳞甲纹路,舟首则雕刻着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龙头,有青龙、黄龙、红龙,皆怒目圆睁,张口欲啸。
舟尾插着不同颜色的旌旗,迎风招展。赤膊上身、肌肤被晒成古铜色的桡手们,手持木桨,肌肉贲张,精神抖擞地坐在舟中,只待令下,便要一展雄风。
竞渡开始前,照例有庄严而古老的“祭屈”与“祭龙神”仪式。
而此次,与往年不同的是,参与祭祀的除了地方官吏、乡绅耆老,还有与会的全体生员们。
他们作为地方斯文代表,身着统一的月白儒衫,头戴方巾,整齐列队于祭台之前,更显庄重文雅,与那些剽悍的桡手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融合在这古老的仪式中。
仪式由主评官和前翰林学士主持。焚香,献牲,诵读祭文。
祭文声情并茂,追思屈原的忠贞爱国,感念其文采风流,也祈求龙神保佑今年风调雨顺,江河安澜,国泰民安。
而整个仪式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象征意义的环节,莫过于为龙舟点睛。
这个代表着唤醒龙舟,赋予其灵性与生命,祈求其平安竞速、勇夺锦标的荣耀任务,经由主办方及地方士绅一致推举,落在了本届文会风头最劲,连夺辩论魁首与策论第一的秦浩然身上。
在无数道羡慕、赞赏、好奇的目光注视下,秦浩然从容自若地走上前台。
有司奉上一支蘸饱了朱砂的崭新毛笔。秦浩然接过笔,缓步走向那条被选为主龙、最为威武雄壮的青龙头舟前。在全场期待中,用那鲜红的笔尖,在那木质龙头空洞的眼眶中,轻轻点下两笔朱红。
这一点,仿佛真的具有了某种神秘的力量。在这两笔朱红落下之后,瞬间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变得威猛鲜活,昂首向天,眼神锐利,充满了腾跃飞升的动态感!
“点睛礼成!龙舟苏醒!”司仪高声宣布。
“吼!吼!吼!”岸上顿时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气氛瞬间被点燃,达到了最高潮!
这点睛仪式,乃是湖广水乡龙舟竞渡中,专属于文人士子的体面与尊荣。
它象征着文明对力量的引导,文采对勇武的加持。
今日由秦浩然这位年仅十一岁的小秀才完成,因其在文会上的卓越表现而更添一段佳话。
点睛礼成,标志着竞渡正式开始。只听三声炮响,鼓声雷动,如同疾风骤雨!
江面上十条龙舟闻令而动,如离弦之箭,破开碧波,飞驰而出!
桡手们喊着整齐划一的号子,奋力划桨,动作协调得如同一人。江面上水花激溅,龙舟你追我赶,岸上人山人海,欢呼声、助威声、锣鼓声汇成一片,声震云霄,充满了力与美的角逐,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节日的欢腾。
秦浩然退至一旁,与捻须微笑的王教授和兴奋指点的同窗们站在一起,共同观看这盛大的景象。
(https://www.lewenvxs.cc/5516/5516571/4205271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