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农门青云:全族赌我中状元 > 第184章 未来之路

第184章 未来之路


正当秦浩然凝神思索之时,身后传来了李竹暄略带关切的声音:“浩然,看什么呢?这么入神?可是这招工告示有何不妥?”  原来李竹暄在雅间内见其许久未归,担心他是不是找不到路,或者有什么不适,便寻了出来。

秦浩然闻声转过身,见是李竹暄,脸上并无尴尬,指着那张红纸告示,坦然说道:

“竹暄兄,并非不妥。只是见此酒楼招人,想起族中尚有几位族兄族弟,便想着能否为他们寻个机会,谋个前程。”

李竹暄闻言,脸上露出恍然之色,他看了看那招工告示,又看了看秦浩然眼中那毫不掩饰的期盼,心中顿时明了。

原本就对秦浩然的品性十分欣赏,此刻见他已是秀才,还不忘根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族人寻找差事,这份情义更是令其动容。

当即爽朗一笑,很是痛快地拍了拍胸脯,说道:“我当是何事!原来如此。浩然你心系族人,不忘根本,实在令人敬佩!

此事简单,这江汉楼本就是我家的产业之一,这样,我给你三个名额!两个跑堂,一个后厨,如何?食宿全包,月钱嘛……”

李竹暄略一思忖,给出了一个相当优厚的条件:“跑堂的给四百五十文,后厨的给四百文!只要人老实肯干,手脚麻利,我这就去跟掌柜的打声招呼,名额给你留着!”

这三个名额,尤其是跑堂伙计每月四百五十文的月钱,在沔阳府城的同类工作中已算是非常不错的待遇,足见李竹暄的诚意。

秦浩然没想到李竹暄如此爽快,出手就是三个名额,还给出了优厚条件。

这是看在此行同窗共历风雨的情分上,也是对自己人品和能力的认可与投资。

秦浩然并非迂腐不知变通之人,当即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李竹暄,拱手:“竹暄兄高义,浩然代族中兄弟,拜谢竹暄兄!此人情,浩然铭记下了。”

李竹暄哈哈一笑,浑不在意地说道:“浩然言重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你我同窗,理当互相帮衬。

日后说不定我还有事要求到你这位文魁首头上呢!走,回去继续,莫让他们等急了,还以为我俩躲起来说什么悄悄话呢!”  说着,揽着秦浩然的肩膀,亲热地将他带回了雅间。

宴席在宾主尽欢的氛围中散去,月上中天时,秦浩然才回到府学那间安静简朴的斋舍。窗外虫鸣唧唧,屋内一灯如豆。

秦浩然饮了些茶水,精神异常振奋,毫无睡意。在油灯下,铺开信纸,取出砚台,注入清水,拿起那锭普通的墨块,一圈一圈地研磨起来。他要休书一封,寄回柳塘村。

提笔蘸墨,他在信纸抬头写下:“孙儿浩然,敬禀叔爷、大伯尊前……”

这封信,首先,向叔爷秦德昌和大伯秦远山报了平安,简要讲述了武昌之行的顺利与收获,重点提了文会夺魁、为府学争光之事,也略谈了开阔眼界,结识省城才俊的见闻,让家中长辈安心、宽慰。

然后,重点详细说明了在江汉楼获得三个工作名额的经过。写道:

“……孙儿蒙府学同窗李竹暄,其家乃本地乡绅,颇有产业,仗义相助,于府城江汉楼,为族中谋得三个职位:跑堂伙计两名,后厨杂役一名。”

具体说明了待遇,让长辈们心中有数,皆包食宿。跑堂者,月钱四百五十文。后厨者,月钱四百文。孙儿思忖,此乃族中年轻子弟走出乡野,见识世面,赚取活钱之良机,远胜于在家闲散或做些零工。”

跑堂一职,需机灵懂事,口齿清晰,略识几个大字者为佳,因其常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可历练为人处世之能,增长见识。后厨杂役,则需身强体壮,吃苦耐劳,手脚勤快,无需太多学识。

关于人选,秦浩然充分尊重族中长辈的意见,请叔爷与族老,根据以上要求,仔细斟酌,选定老实可靠、愿意出来闯荡之人。”

最后,他点明了此举的深远意义:“此三人来府城后,彼等在酒楼,不仅能赚取银钱贴补家用,更能见识府城繁华,学习待人接物,甚至窥得些许经营之道。若用心做事,用心学习,将来或对咱家鸭场、铺子之经营拓展,亦能有所裨益……”

信的末尾,让族中尽快选定人选,直接到府学寻他即可,后续事宜由自己来安排。

翌日,府学下学的钟声敲响,众学子如潮水般从明伦堂涌出。秦浩然揣着那封昨夜写好的家书,径直出了府学大门,向着顺安镖局走去。

顺安镖局在沔阳府城也算小有名气,除了走镖护货,也兼营一些稳妥的捎带信件、小件物品的业务,因其路线固定,伙计可靠,颇得城中百姓信赖。

柜台后的镖头见秦浩然进来,便笑着招呼:“秦小相公,今日得闲?可是有何事要托付?”

秦浩然从怀中取出那封信,双手递上:“劳烦镖头,将此信捎往柳塘村,务必交予里正秦德昌亲收。”

那镖头接过信,看了看信封上工整写字样,点了点头,熟练地报价:“柳塘村,这条线我们熟,后天准能到。费用是五十文。”

秦浩然也不多话,从腰间的钱袋里,数出五十文铜钱,放在柜台上。又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有劳镖头费心,务必送到。”

镖头保证道:“小相公放心,包管原封不动,送到秦里正手里!”说着,利落地将信件和钱币收入柜中,又在一个登记簿上认真记下日期、收件人、托付人及费用。

看着这一切手续办妥,登记无误,秦浩然再次向镖头道了谢,这才转身,步履轻快地返回府学。

回到府学,稍事休息,便到了刘夫子单独指导秦浩然的时间。这是府学对优秀生员的一种优待,也是师长寄予厚望的体现。

在刘夫子那间堆满书籍的书房里,刘夫子先是为秦浩然深入讲解了《礼记》中一段关于礼乐相辅相成、教化人心的篇章。

夫子引经据典,阐述精微,秦浩然凝神静听,偶有领悟,便觉豁然开朗。


  (https://www.lewenvxs.cc/5516/5516571/4200233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