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我在卧龙岗剧透三国 > 第八十章:马蹄铁成,铁骑奔腾撼敌胆

第八十章:马蹄铁成,铁骑奔腾撼敌胆


诸葛彦解释道:“婶娘放心,马蹄的角质层,如同人的指甲,没有神经和血管,钉钉子时,战马并不会感到疼痛。

“待马蹄生长,角质层增厚,还可以定期更换马蹄铁。”

为了验证,诸葛彦亲自挑选了一匹战马,进行试验。

当铁匠将烧红的马蹄铁,小心翼翼地贴合在马蹄上,发出“滋啦”的声响,并钉上铁钉时,战马只是不安地刨了刨蹄子,并未表现出剧烈的疼痛。

待马蹄铁冷却固定好后,诸葛彦让人牵着战马,在粗糙的地面上行走。

战马行走如常,甚至比以前更加稳健。

“果然可行!”黄月英惊喜地说道。

工匠们也打消了疑虑,开始大规模打造马蹄铁。

相比之下,高桥马鞍的研制,要复杂一些。

它需要根据战马的脊背曲线,制作出合适的鞍座,鞍座两侧,要加装高高的鞍桥,前方用于固定骑手的大腿,后方用于支撑骑手的腰臀。

还要设计出舒适的马镫,让骑手的双脚有地方着力。

这需要精湛的木工和皮革工艺。

黄月英亲自指导工匠们,选择优质的木料和皮革,进行制作。

她根据诸葛彦的描述,结合战马的体型,反复修改设计,制作样品,让骑兵们试坐,不断调整。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第一批马蹄铁和高桥马鞍,终于制作完成了!

试验场地上,十名精选出来的骑兵,骑着装备了马蹄铁和高桥马鞍的战马,进行演练。

只见战马在粗糙的地面上疾驰,马蹄铁与地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却丝毫不影响战马的速度和稳定性。

骑兵们坐在高高的马鞍上,双脚蹬着马镫,身体稳固,无论是加速、转弯,还是做出各种战术动作,都显得轻松自如。

一名骑兵,甚至在马上,做出了俯身拾物、转身射箭等高难度动作,都稳稳当当!

“太好了!太稳了!”

“有了这马鞍和马镫,在马上打仗,就像站在平地上一样!”

“再配上诸葛连弩,我军骑兵,天下无敌!”

骑兵们兴奋地欢呼着,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信。

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军政要员,也亲自前来观看。

当看到骑兵们在马上如履平地般的表演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关羽抚着短髯,眼中精光一闪:“此等装备,若能普及全军骑兵,我军铁骑,将纵横天下,无人能挡!”

张飞更是激动地大喊:“俺老张也要给俺的战马装上这铁蹄子和高马鞍!”

赵云则仔细观察着战马的奔跑和骑兵的动作,沉声道:“有此二宝,骑兵的冲击力和持久力,将提升数倍!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

刘备看着那奔腾的铁骑,眼中充满了激动和憧憬:“思诚!月英!你们……你们真是我军的福星啊!有此神兵利器,何愁汉室不兴!”

诸葛亮也是感慨万千:“思诚之智,鬼神莫测!月英之能,巧夺天工!此二物,不亚于十万雄兵!”

诸葛彦和黄月英,站在众人身后,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从曲辕犁到诸葛连弩,再到马蹄铁和高桥马鞍,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发明创造,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走向。

“主公,军师,”诸葛彦上前一步,说道,“马蹄铁和高桥马鞍,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只要知晓其中道理,极易被其他诸侯仿制。

“属下建议,立刻将这两项技术,全军保密!所有战马,凡是配备马蹄铁及马鞍、马镫者,均不得外出!”

“只有在决定胜负生死存亡的大战中,方允许使用,以免被其他诸侯学了去。”

“好!”刘备立刻下令,“思诚所言有理,马蹄铁、马镫、马鞍等物,暂时只在工坊秘密制作,派专人保管,以防外泄!”

“诺!”

看着命令传达下去,诸葛彦心中豪情万丈。

农业、手工业、军事、经济……

刘备集团的根基,正在他的手中,一步步地夯实。

一个强大的蜀汉王朝的雏形,已经隐隐浮现。

而他,诸葛彦,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正站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他知道,前路依然充满荆棘和挑战。

曹丕不会坐以待毙,孙权也虎视眈眈。

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凉州的马腾、韩遂……

天下英雄,逐鹿中原。

但他有信心,辅佐刘备和诸葛亮,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

因为,他拥有来自未来的知识和视野。

因为,他身边,有诸葛亮这样的千古名相,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这样的绝世猛将。

因为,他已经点燃了技术革新和经济发展的火种。

这火种,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燎原!

随着曲辕犁、筒车、翻车、诸葛连弩、马蹄铁、高桥马鞍等一系列发明的成功,诸葛彦在刘备集团内部的声望,如日中天。

上至刘备、诸葛亮,下至普通士兵、百姓,无不对其敬佩有加,视若神明。

“诸葛小先生”的名号,响彻荆州。

但诸葛彦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

他深知,物质基础固然重要,但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样不可或缺。

要想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强大王朝,必须开启民智,普及教育,传播知识。

而这一切的基础,便是廉价、便捷的书写材料和高效的复制技术——纸和印刷术!

虽然蔡伦早已改进了造纸术,但在这个时代,纸张依然昂贵,普及度不高,大部分书籍,还是依靠竹简和绢帛。

至于印刷术,更是闻所未闻,书籍的复制,全靠人工抄写,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严重制约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

因此,在解决了粮食、军械、骑兵装备等迫切问题后,诸葛彦将目光,投向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良与发明。

秘工坊内,开辟出了新的区域,专门用于研制纸张和印刷设备。


  (https://www.lewenvxs.cc/5516/5516096/5021311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