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这叫文学加工
天幕之下的古人们看着这位30年的太子,也是忍俊不禁。
“这个俺也知道,天幕之前说了,这位是真的惨啊。”
货郎摇了摇头,
“还最高山?,最长河?俺看是最冤种才对!白打工三十七年,最后啥也没落着!”
旁边的秀才不认同这位货郎的话。
“兄台此言差矣,这不叫冤种,这叫悲剧。”
“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了!”
“.........”
视频继续播放。
【纵观历朝历代,从秦代开始再到清代,这些开国太子当中,能够熬到继位的满打满算也就只有3个。被废掉的也是3个,而提前挂掉的高达5个。】
【这些身处开国皇帝之后的继任者,几乎个个都属于高风险人群,就跟历史上的太宗皇帝大多数得位不正一样。】
【究其根源,开国初期本就是封建王朝最敏感的时期,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暗流涌动。 】
【人人都想趁着老皇帝下去,而新的势力还没有完全起来的时候,赶紧来一波抄底。】
【可是呢,这就会导致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
【结果那些个人抄完底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确实是抄底了,但马上自己也要被抄家了,而这些太子也往往容易沦为牺牲品......】
嬴政看着天幕上的数据,眉头紧锁:“才三个能顺利接班,这么少?”
他语气中带着说不出的凝重,因为他就是被提到的第一个朝代。
“字字诛心。新旧权力交替之时,确实是最凶险的关头,处处是暗流涌动......”
天幕之下,历朝历代的古人们听着这沉甸甸的总结,先前看热闹的轻松心情渐渐沉下来。
“11取3,这也太少了吧?”
“这开国太子当上皇帝的概率,感觉比之前那个全部太子中能当上皇帝的概率还要低不少啊。”
“而那些被废太子的下场,怕是一个比一个惨淡。又不是人人都能像刘强那样,识时务,懂进退,最后落得个善终。”
旁边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捋着胡须说道,
“唉,老弟啊,你这话说到根子上了。要老汉我说啊,这开国皇帝,哪一个不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
“他们眼光毒得很,要求更是严苛得没边儿。”
他啜了一口粗茶,继续道:
“他们立的太子,难啊!要么你得像他们一样狠辣果决,可你太狠了,皇帝老子夜里能睡得安稳吗?他就不怕你提前‘孝’顺他?”
“要么你就得格外仁厚贤德,可这乱世初定的江山,豺狼虎豹环伺,可一味仁厚,那能镇得住那帮骄兵悍将和功勋老臣?难!太难了!”
“啪!”邻桌一位风尘仆仆的江湖客猛地一拍桌子,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老爷子高见!”
“要俺说,这就是他娘的‘开国太子魔咒’!你们想想,老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可很多时候,就是老子太英雄了,把儿孙辈衬托的没有那么的英武了。”
“...........”
(评论:“啊?刘邦马车踹孩子是真的啊?”
“我一直以为是电视剧楚汉传奇里改编的呢[笑哭了]”
“真滴是6的飞起。”)
(追评:“吕后为这事后来还专门感谢夏侯婴,还赐给宅子。”
“好像是位于皇宫北侧的官邸,命名为“近我”,汉惠帝刘盈时期,他也因救驾之功长期受重用。”
“司马迁应该是根据这些事了解的故事,要么就是这些事情都是司马迁编的。”)
(评论:“你别说,这件事,还挺有争议的,刘邦扔了好几次孩子,夏侯婴停车捡了好几次。”
“最后刘邦还要和夏侯婴进行无限制自由格斗。那么请问,这么长时间,追兵在干啥。在看戏吗?”)
(追评:“丢孩子逃命大概是真的,但过程可能进行一定的戏剧化了。”)
刘邦对着虚空指手画脚。
“乃公说了多少遍了,那是策略,乃公那是为了分散项羽追兵的注意力,懂不懂兵不厌诈?!”
“再说了,最后孩子不也没事吗,司马迁!是不是你给乃公瞎写的?!”
吕雉:“赐宅邸之事,就是为了报答夏侯婴他救驾之功,有何不可?难不成后世以为本后在做戏不成?”
司马迁急得差点跳起来,“哎哎哎!且慢且慢!”
“这些事儿真不是我瞎编的啊,我司马迁写《史记》,那是要‘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我能拿自己的名声开玩笑吗?”
“高皇帝当年危急时刻的举措,还有夏侯婴将军拼死救护的忠勇,那都是有来源的!”
说到这里,他语气稍微弱了一点,有点不好意思地摸了摸下巴。
“可能传到我耳朵里的时候,细节上是传得神乎其神了那么一点点。”
“但是,核心绝对是真的!吕后娘娘后来重谢夏侯将军,惠帝陛下一直厚待他,这总做不得假吧?”
“这足以证明夏侯将军护驾有功,而且这‘驾’里面就包括当时年幼的惠帝和鲁元公主!”
“你们后世说我写的夸张,我顶多就是文笔好了点,描写生动了点,这叫文学加工!是为了让历史更好看。”
司马迁有点窘迫地为自己辩护。
“再说了,汉太祖他老人家自己都没完全否认(也可能只是没机会),你们咋就认定是我编的呢?这锅我可不全背啊!”
“唉,后世之人,读史要知史,不要轻易就说我们老祖宗编故事嘛!”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930/4347922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