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穿成早夭嫡子,全大清跪求我登基 > 第214章 继续搞基建

第214章 继续搞基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太子殿下都亲自下场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好矜持的?

一时间,无论是八旗的巴图鲁,还是蒙古的勇士,无论是汉人的工匠,还是归附的准噶尔降卒,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手拉着手,围绕着一堆堆篝火,跳起了最质朴、最欢快的舞蹈。

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和平安宁的感恩,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许多人跳着跳着就哭了。

他们想起了噶尔丹统治时期,那无休止的征战、苛刻的赋税和朝不保夕的日子。

那时候别说这样盛大的篝火晚宴,就连吃一顿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而如今,带给他们这一切的,正是眼前这位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起舞的太子殿下。

他尊贵如天神,却又亲切得像是自家的孩子。

这一刻,他们心中最后一丝对大清,对这位满人太子的隔阂与藩篱,彻底烟消云散。

他们不再是被迫归降的败者,而是心甘情愿追随这位主君的子民。

承祜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张张淳朴而激动的脸,听着耳边震天的欢笑,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曾在故纸堆里看过无数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论述,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这六个字的重量。

系统面板上,代表着民心归附度的数值,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飙升。

这,比任何冰冷的战功,都让他感到满足。

……

夜深,喧嚣散尽。

承祜的营帐内,灯火通明。

他褪去了华服,只着一身宽松的白绢中衣,墨发披散,正伏在案前,笔走龙蛇。

他正在给远在京城的康熙写奏折。

奏折中,他详述了伊犁新城的建设进度,各部族的安抚情况,以及与沙俄使臣戈洛文的谈判成果。

洋洋洒洒数千言,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但在写到庆功宴,写到民心归附时,他却刻意隐去了自己与民同乐的细节。

他只写道:“……伊犁之民,久经战乱,今沐皇恩,得享太平,无不感恩戴德。宴席之上,军民同庆,诸部归心,皆仰赖皇阿玛天威浩荡,仁德广布。儿臣亲见百姓叩拜东方,高呼万岁,此诚非儿臣一人之功,实乃我大清国运昌隆,皇阿玛德被四海之明证也……”

既是高明的政治手腕,也是他内心真实想法的一部分。

他深知,对于一个掌控欲极强的帝王而言,一个功高盖主、威望甚至超过自己的儿子,绝非好事。

将一切功劳归于皇恩,归于大清,才能最大程度地打消康熙的疑虑。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吹干墨迹,将奏折仔细封好,交给了门外等候的亲卫,命其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做完这一切,承祜才感到一丝疲惫。他揉了揉眉心,正准备熄灯安歇,帐外却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带了进来,呈上了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

是康熙的亲笔朱批,回复的是他上一封报捷的奏折。

承祜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信中,康熙对他平定噶尔丹、威逼沙俄的功绩大加赞赏,字里行间充满了为人父的骄傲与欣慰。

而在信的末尾,康熙话锋一转,用一种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写道:

“……朕闻西域水土,与中原迥异。你在奏折中规划伊犁屯田、商路,事事周详,颇有长久经营之意。怎么,还真再次打算在那不毛之地,再待上个三年不成?”

承祜看着这行字,不禁失笑。

他能想象出康熙写下这行字时,那副既得意又带着点试探的表情。

他将信纸凑到烛火前,看着它化为灰烬,眸色在火光中明明灭灭,深邃如夜。

三年?

不。

皇阿玛,你还是小看了儿臣的决心。

承祜没有回复康熙这个问题。

他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他没有在伊犁待三年。

这一待,就是整整五年。

五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伊犁河谷,早已换了人间。

昔日的战场废墟,拔地而起一座雄城。

承祜以中轴对称的格局规划全城,东西为市,南北为坊,引伊犁河水穿城而过,形成了完善的供水与防御体系。

城墙以最新式的夯土技术混合砖石垒砌,坚固异常,足以抵御任何游牧民族的冲击。

五年里,他兴修水利,开垦良田百万亩。

从内地迁来的汉民与归附的各族百姓混居屯垦,汉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牧民则负责畜牧与守卫。

第一年,粮食便足以自给;第三年,伊犁的屯田粮仓便已满溢,甚至可以反哺关内。

五年里,承祜重开商路。

以伊犁新城为中心,东连哈密,西接浩罕、布哈拉,南通叶尔羌,北达沙俄。

减免关税,保护商队,严惩盗匪。

无数波斯、大食、罗刹的商队,牵着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的骆驼,再次踏上了这条沉寂了数百年的黄金之路,为这座新城带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与生机。

五年里,承祜设立学堂,推行教化。

学堂中,不仅教授满、汉文字与儒家经典,也尊重各部族的语言和信仰。

孩子们在一起读书、玩耍,潜移默化间,早已将自己视作大清的子民。

五年里,承祜将数万准噶尔降卒,整编为新的伊犁镇,由费扬古统帅。

这些昔日桀骜的骑兵,如今一手拿刀,一手拿镐,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成为了西域边陲最可靠的屏障。

当第五年的春风再次吹绿伊犁河谷两岸时,承祜一身常服,立于伊犁新城最高的角楼之上。

在他身后,是鳞次栉比的屋舍,是人声鼎沸的街市,是阡陌纵横的良田。

远方,天山雪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座昔日的蛮荒之地,如今已是他一手打造的帝国基石,是他未来登顶之路上,最坚实、最无可撼动的一块踏板。

是时候,回京了。

承祜的目光望向遥远的东方,眼神平静而坚定。

紫禁城里的那位皇阿玛,还有那些亲爱的弟弟们,想必已经等急了吧。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185/4368845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