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五年之约,十年之志
在东宫党羽的连番攻势下,朝堂上也分成了两派。
有人觉得,此办法一举两得,既能收获民心,也能解决国库空虚的困境。
就连六部尚书也是纷纷点头同意,这是来钱最快的方法了,相对而言,摊丁入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远没有抄家灭族来得简单粗暴。
也官员反驳说,此政策虽然能化解民怨收获民心,也能短时间解决财政问题,但地主豪绅和门阀氏族的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恐怕不能施行下去。此外,这个政策有小利却没有道德廉耻,提出此政策的分明是把朝廷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其心可诛。
双方也是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人开始弹劾周淮安,让皇帝把他罢官流放。
最后,所有人全都看向了老皇帝,老皇帝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皇帝掌管密谍司,监察天下百官,地方官吏的情况他也了如指掌。
武朝吏治崩坏,已经到了大换血的时候,大公无私的清官简直凤毛麟角。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听起来很好,但很容易成为地方官吏勒索地主豪绅的手段,若是有人激烈反抗,恐怕会衍生出大规模的叛乱。
打开周淮安的奏疏,老皇帝又仔细看了一遍,终于发现了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把能臣干臣下放到地方卫所,并派人走访调查,已经查到犯罪证据,可越过各个衙署,卫所直接抓人问讯,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此法绝对可行。
武朝虽然到了王朝末期,但军队还没腐烂;如果军队开始腐败,那武朝也就彻底走到头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老皇帝想到了解决办法,“传朕旨意,保定巡抚吴受之,立刻召集治下所有官吏开会,秉承从严从速从重的原则,积极开展打击刑事犯罪工作。保定卫千户马统,晋升武德将军,协助吴受之办案。秦王赢彪代任督察使,赈灾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基建和招商引资相关事宜。”
朝臣们相互对望,这才发现已经没什么可吵的了,皇帝又要在保定府做试点工程了……可是,您老确定这样不会打草惊蛇吗?
但反过来一想,这种事就不存在什么打草惊蛇,只有敲山震虎,老皇帝此举是做给门阀氏族看的,他的刀锋不在地主豪绅,而是门阀氏族。
群臣纷纷露出无奈之色,但也只能对着老皇帝躬身施礼,高呼“陛下圣明”。
…………………
灵山镇,刘基招工结束,灵山被服厂也正式挂牌营业。
“少爷,现在麻布的价格是三百文一匹,棉布价格六百五十文一匹,普通丝绢涨到了一两银子一匹……”刘基疑惑地看着沈庆之,“棉花从五十文钱涨到了二百文,咱们现在开被服厂能赚钱吗?”
“我们批量生产,只做均码的服装、被褥和鞋子,暂时可能会赔钱,但长远看稳赚不亏。”沈庆之叹了一口气,“开会的时候,很多人都没穿棉衣,工人们大多数还穿着单衣,全靠一身火力苦撑着。工钱虽然挣了不少,可开春之后要交赋税,很多人都是有钱不敢花。所以我才搞了被服厂,先给工人们做棉质的工作服,然后再进行售卖。记住了,一定要让他们穿暖,咱们所有工坊全都要统一标准,千万别出任何差错。”
“少爷,这可不是小数目,光工作服下来恐怕就要千两银子……”
“花多少钱都做!”沈庆之不容置疑道,“只要是在咱们家务工做事的,都不能让他们饿着、冻着,家里有困难的能帮也要帮。还有敬老院,也要提上日程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不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刘基想想新加入的村镇,已经进入冬季了,他们还穿着破洞的单衣,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正了正衣襟,对着沈庆之深施一礼,“少爷仁德,灵山亭有你做亭长,是治下百姓的福祉!”
“明年开春咱们要大搞基建了,你抽空去新并入灵山亭的村镇走走转转,看看能不能多建几处窑厂,招募那些穷苦百姓务工,也算是给他们安身立命之本,不至于在冬天饿死冻死。”说到这沈庆之狠狠一拍脑门,“石灰,一定要多储存生石灰,咱们的道路耐不耐用,就看石灰的质量和数量了。”
“少爷,我立刻就去办。”刘基用小本本记录好接下来的工作,看沈庆之的时候全都是崇拜之色,为了让百姓吃饱饭,少爷也是煞费苦心啊。
刘基离开,沈庆之开始琢磨起来四大才子,灵山亭有了五年计划,四大才子不能没有。
很快,第一次家庭会议开始,苏渊明和沈子衿坐在茶桌前旁听,会议主要是给四大才子开的。
“虽然说第一次家庭会议,但你们都不要紧张。”
沈庆之抿了一口茶,声音严肃认真,“鉴于你们四人最近都很努力,我和师父商量了一下,决定给你们放假三天。”
四大才子听闻,眼睛全都亮了起来,精神也为之一振,立刻拍手叫好。
“明年就是秋闱了,不要给自己任何压力,考什么样算什么样。”
“开会的主要议题是,五年后、十年后,你们觉得自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五年后、十年后?
四大才子相互对望,全都露出迷茫之色,唯独苏渊明心生赞赏,自己这个好徒儿竟然还懂得心学。
会议看似普通,实则蕴藏了很多东西,包括个人的野望、个人对未来的憧憬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
见四人全都陷入迷茫,谁也不开口说话,沈庆之看向陈长青,“陈叔叔,你给大家打个样儿。”
“我今年二十七岁,五年之后三十二,我觉得那时候我应该在做县令,也或许在翰林院编修。”
陈长青挠挠头,经过简单的思考之后说道,“我们家出过最大的官是吏部侍郎,但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家里人都说吏部是六部最牛逼的部门……所以进入吏部一直是我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县令、编修生涯,我想十年后我会调任吏部吧。”
“好,说得好啊!”沈庆之对陈长青竖起了大拇指,“十年后,陈叔叔少说也是个吏部侍郎。”
“十年后他才三十七,远没有做侍郎的资历。”苏渊明无奈地笑道,“但根据老夫对长青的了解,只要县令任期内作出政绩,晋升个吏部员外郎还是很轻松的。”
有了苏渊明的夸奖,陈长青顿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沈道正三人更是摩拳擦掌,准备给自己也定下五年之约、十年之志……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123/1111100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