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北派摸金手记 > 第48章笔记往事(上)

第48章笔记往事(上)


斌子和泥鳅还沉浸在发现军火库的兴奋中,两人围着那几支毛瑟M1898步枪,摸摸这,看看那,嘴里啧啧称奇,讨论着这些家伙的成色和来历,仿佛暂时忘却了身处何地。泥鳅甚至笨拙地试图把玩一下步枪,被斌子低声呵斥才讪讪放下。

趁着这个间隙,我忽然想起了自己背包里那个刚刚得来的皮挎包。刚才被斌子一嗓子吓到,都没来得及细看。

我把它从背包里拿出来,拍掉上面厚厚的灰尘。皮质的表面因为岁月和潮湿变得有些硬脆,但整体结构完好,搭扣是铜质的,已经布满了绿锈。我小心翼翼地掰开搭扣,打开了这个尘封已久的皮包。

一股混合了陈旧皮革、干燥香料和某种淡淡腐殖质的气味散发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零零碎碎的女性用品......一把缺了齿的木梳,一面边缘锈蚀的小圆镜,还有几个或圆或方、材质各异的小盒子。

我拿起其中一个扁平的、沉甸甸的盒子,擦去表面的污垢,入手冰凉,竟是一个做工精巧的黄金小匣。匣子不过巴掌大小,上面用细如发丝的金线掐出缠枝莲的图案,虽然蒙尘,但依旧难掩其贵气。打开匣盖,里面是早已干涸凝结、变成黑褐色硬块的膏体,想来应该是某种香膏或胭脂。

接着,我又拿起一个圆形的、如同荔枝大小的金器,通体镂空,雕刻着极其繁复细密的花鸟纹饰,玲珑剔透,工艺精湛得令人咋舌。这显然也是盛放香粉或小物件的容器。这东西我曾经在黄爷书房的《旧唐书》中见到过类似的画册,名叫“葡萄花鸟银纹香囊”。相传是唐玄宗赏赐给杨贵妃的礼物。就是不知道我们手中的这件小香囊和杨贵妃的小香囊,哪个更值钱?

“哎哟我去!金子!还有宝石!”正在摆弄步枪的斌子眼尖,一下子瞥见了金光,立刻凑了过来,眼睛瞪得溜圆。泥鳅也扔下枪,像闻到腥味的猫一样蹿到我身边。

“我的老天爷!这......这得值多少钱啊!”斌子一把从我手里抢过那个黄金小匣,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上面的纹路,激动得手都在抖。泥鳅则捧起那个镂空金球,对着光看,嘴里不住地念叨:“发了,这下真发了!比那些破枪值钱多了!”

看着两人瞬间被这些金光闪闪的小物件吸引,连刚发现的枪支都抛到了脑后,我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些确实是值钱的东西,尤其是那精巧的工艺,绝非寻常人家所有。但我的注意力,却更多地被皮包本身和它可能隐藏的其他信息所吸引。

我没理会沉浸在“发财梦”里的两人,继续翻找皮包内的其他夹层。在包的内侧,有一个用纽扣扣住的暗袋。我费力地解开已经有些僵硬的纽扣,伸手进去摸索。

指尖触碰到一个硬物,长长的,带着金属的冰凉。我小心地把它掏了出来。那东西被一块已经发黄、但质地细密的白色棉布紧紧包裹着。解开布包,里面赫然是一把手枪。

这把手枪造型与我们找到的毛瑟步枪截然不同,线条更加流畅现代,握把上有格子状的防滑纹路,还有最为标志性的转轮构件。我对枪械了解不多,但依稀记得好像在什么画报上见过类似的,似乎是叫......柯尔特M1873单动式转轮手枪?总之,这绝不是国内常见的制式武器。

除了这把转轮手枪,暗袋里还有一支黑色的钢笔,以及一个用油布仔细包裹着的、厚厚的方形物件。

我拿起那个油布包,入手沉甸甸的。解开系绳,掀开油布,里面是一本硬皮封面的笔记本。笔记本的封面没有任何字样,边角已经磨损,透着一股被频繁翻阅的痕迹。

“这还有个本子。”我招呼了一声。

斌子和泥鳅这才从金器的陶醉中稍微回过神,凑过来看。斌子拿起那把手枪,熟练地退出弹夹看了看:“哟,还是满的。好家伙,这洋玩意儿挺精致啊。既然是你找到的,那就拿着防身吧。”

我没来得及理会。我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那本笔记本吸引了。我深吸一口气,怀着一种揭开谜底的期待,翻开了笔记本的第一页。然而,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如同天书般的......英文......

“操!洋文!”斌子探头看了一眼,立刻丧气地骂了一句,“这他妈的谁看得懂?”

泥鳅也挠着头:“咱仨绑一块,认识的洋文字母不超过十个,这咋整?”

我们三个大眼瞪小眼,刚刚升起的希望瞬间被浇灭大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尤其是在我们这种混迹底层、没受过太多正规教育的人看来,英文简直比墓里的甲骨文还难认。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际,一直在一旁警戒并观察着我们的三娘走了过来。“我看看。”她轻声说道,从我手中接过了笔记本。

我们这才想起,三娘毕竟是黄爷的女儿,黄爷走南闯北,见识广博,对三娘的教育也远比我们强得多,认识英文并不奇怪。

三娘就着从破损屋顶投下的光线,纤细的手指拂过泛黄的纸页,开始低声为我们翻译起来。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将那些陌生的字母,转化为一段段尘封的往事:“我的祖父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那是发生在他移民美国之前的事了。”

三娘念出第一句,我们立刻屏住了呼吸。

“1860年10月18日,我的祖父亚瑟(Arthur)同战友一起,洗劫了北京城外的清廷园林圆明园。他在日记里写道,那里有数不胜数的宝物,仿佛进入了上帝的后花园,每一件都精美得让人窒息。也正是在那时,我的祖父遇到了困惑他一生的东西。那是一张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皮革,原本是用作包裹青铜兽首的。但是由于需要带走的宝物实在太多,长官下令只将最珍贵的兽首装车,像包裹皮这样的杂物直接丢弃就好。我的祖父觉得那张皮革上的花纹非常奇特,带着一种东方的神秘感,于是偷偷把它藏在了自己的行囊里,没有丢弃。”

“后来由于军队事务繁忙,我的祖父几乎将这张皮革彻底忘了。直到他退役后,准备带着我们全家移民美国,在收拾行李时,才再次发现了它。我的祖母劝他把这‘脏兮兮的旧皮子’扔掉,免得路上麻烦,但祖父看着上面那些仿佛会说话的奇异花纹,最终还是坚持要把它带去那片新大陆。”

“来到美国后,生活逐渐安定。有一次,祖父将这张皮革送去干洗店清洗,没想到干洗店的老板在清理时,竟意外地在皮革的一个隐秘夹层里,发现了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白色布帛。祖父取回这张意外发现的帛书,看着上面那些更加古老、更加复杂的文字,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从那天起,他就仿佛着了魔,开始疯狂地学习中文,研究那个遥远东方国度的历史和文化。”

三娘翻过一页,继续翻译:

“经过好几年的刻苦学习,我的祖父终于大致读懂了那张帛书上的文字。原来,上面记载了一位古老国王的陵墓位置和其中埋藏的惊人宝藏。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他认为这是上帝给予他的启示和机遇。于是,在1869年,他联络了一位同样对东方探险充满兴趣的战友吉米(Jimmy),两人一拍即合,组建了一支小小的探险队,远渡重洋,前往中国云南寻宝。那一年,我刚刚出生,祖父在为我取名为奥利维亚(Olivia)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再也没有回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祖父,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日记到这里,笔触明显变得沉重。

“三年后,我的父亲,无法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和谜团,毅然决定前往中国,寻找祖父失踪的真相。结果......他也一样,如同石沉大海,音讯全无。我和母亲整日都在向上帝祈祷,可上帝为什么不回应我们呢?”

三娘的声音也带上了一丝凝重,我们听得心头沉甸甸的。两代人的失踪,都指向了云南,指向了那传说中的宝藏。

“1990年,我从加州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决定在前往纽约工作之前,回加州的老房子看看,整理一下旧物。结果,在祖父尘封已久的书房里,我不仅找到了他留下的探险日记,也发现了那卷引发了一切的开端......那张神秘的帛书!从日记里,我得知了祖父的全部计划,他是为了寻找一个叫做‘哀牢’的古国宝藏才去的云南。”

“为了找到祖父和父亲失踪的真相,也为了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我找到了班级里一位对中国文化极其痴迷的学长,乔·波比(Joe  Bobby)。乔的父亲是美国海军的一位大校,但他非常看不起儿子整天沉迷于研究落后的东方文化,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他们父子关系因此很僵。乔一直渴望能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当他听说了我的故事和那张帛书的存在后,他觉得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同时实现学术探索和个人证明的冒险。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日记到这里,这一页的内容结束了。

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巨大的震撼。这个皮包的主人,竟然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女人,奥利维亚。她的祖父是参与洗劫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士兵。而她来到这“葫芦禁”的原因,竟然也是因为那张从圆明园流出的、隐藏着哀牢王陵秘密的皮革帛书。

历史的纠葛、家族的宿命、对财富的渴望、对真相的追寻......种种线索,如同无形的丝线,将相隔百年、远隔重洋的人和事,紧紧地缠绕在了这片与世隔绝的诡异盆地之中。

那个叫奥利维亚的女人,和她的学长乔·波比,后来怎么样了?他们是否找到了陵墓?又为何会死在这里?那个军火库,又是怎么回事?

笔记本的后面,或许会给我们答案。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596/4370745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