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罗马尼亚宣战
罗马尼亚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
这样的选择对罗马尼亚来说是必然的,对协约国来说是欣喜的,对同盟国来说则是愤怒的。
在罗马尼亚政府一致性认为加入协约国更加划算之后,罗马尼亚政府就开始了对战争的准备。
不管是老国王卡罗尔一世还是王储斐迪南都不傻,他们清楚罗马尼亚想要获得特兰西瓦尼亚,就必须得在战争中建立足够的贡献才行。
要是罗马尼亚只在口头上支持协约国,别说特兰西瓦尼亚了,事后不遭到协约国的报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轻易不站队,一旦选择了阵营,可就没有任何反悔的机会了。
作为法国和俄国的亲密合作伙伴,西班牙当然也得知罗马尼亚和协约国签订盟约的消息。
甚至就连协约国答应向罗马尼亚提供的20万支步枪和其他一系列武器装备,也大多都是从西班牙这里购买的。
没办法,协约国目前的大体框架以法俄为主,只有法国才拥有不错的军工生产能力。
可法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兼顾整个协约国的武器装备消耗。
战争爆发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西班牙向协约国出售的武器装备已经不可计数,卡洛原本囤积的大量武器装备也差不多快要耗光了。
好在西班牙的军工行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如今按照西班牙的军工厂生产速度来看,勉强维持协约国的武器装备消耗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战争的原因,参战各国的货币都在大幅度的贬值。
原本在战争爆发前,法郎和克朗与英镑的汇率差不多都是25:1,马克与英镑的汇率则是20:1,卢布与英镑的汇率则是10:1。
西班牙的比塞塔和法国法郎的价值也是等同的,虽然英镑的价值较高,可法郎、比塞塔这样价值较低的货币才是真正的通用货币。
原因也很简单,英镑的面值实在太高,并不适合日常使用。
虽然英镑之下也有先令和便士作为价值更低的货币和英镑通行,但因为英镑兑先令,先令兑便士的汇率并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国货币的流通。
欧洲各国在计算货币价值的时候,虽然也会参考英镑,但更多的是以法郎作为标准。
除了法国在使用法郎之外,比利时、瑞士和卢森堡也都将法郎视为官方货币。与法国的法郎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各国的法郎由自己印刷并且发行。
但在价值上,这些国家使用的法郎都是等同的。
除了这么多使用法郎的国家之外,法郎还和意大利里拉、西班牙比塞塔、奥匈帝国克朗等同价值,这也是欧洲各国普遍喜欢用法郎衡量经济的原因。不仅方便计算,也方便与欧洲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原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郎是欧洲最受欢迎的货币。
可随着法国发行的法郎不断贬值,也引起了欧洲资本对法郎的排斥。
欧洲所有列强国家当中,唯二没有参与战争的也就只剩下英国和西班牙。
虽然英国的英镑也可以作为货币的替代,但相较于和法郎具备同等价值的西班牙比塞塔,英国的英镑换算起来明显更加麻烦,而且对现有的欧洲货币结算体系来说是不小的变动。
相较于战争爆发前,西班牙比塞塔的价值是没有任何贬值的。甚至还因为欧洲各国倾向用比塞塔来衡量价值的原因,让比塞塔在欧洲范围内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值。
原本的比塞塔和法郎是同等价值的。但随着法郎的贬值,目前法郎与比塞塔的汇率已经变成了1.24:1,与英镑的汇率更是变成了31:1,贬值幅度高达24%,已经是相当夸张的了。
还有更夸张的。
原本德国马克与比塞塔的汇率是0.8:1,马克相较于比塞塔来说更加值钱。在战争爆发后,虽然只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但马克的价值却不断的降低。
目前德国马克和西班牙比塞塔的汇率已经来到了1.1:1,与英镑的汇率也降低到了27.5:1,贬值幅度达到了更加夸张的37.5%。
光从法郎和马克的贬值幅度也能看出战争对德法两个国家的危害了。
其实非要说的话,俄国卢布的贬值也是相当严重的,甚至比法郎和马克的贬值还要严重。
不过好消息是,俄国政府内部对货币的监管并没有那么有力,再加上幅员辽阔的原因,根本无法统计出比较确切的卢布贬值幅度。
这也导致关于俄国卢布贬值幅度的讨论众说纷纭。有的欧洲报社认为俄国卢布的贬值幅度已经超过了50%,也有人认为俄国卢布的贬值幅度应当和德国相差不大,都在四成以内。
虽然并不清楚卢布的贬值幅度,但可以确定的是,俄国此时的经济状况绝对是德法俄三大列强中最糟糕的,而且已经到了快要破产的地步。
如果不是法国的资金救济外加西班牙的物资援助,恐怕俄国这个看起来庞然大物的国家,早就在战争中彻底崩溃了。
作为俄国的首相,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对俄国国内糟糕的经济状况也是深有了解的。
为了以防万一,在请示尼古拉二世的情况下,斯托雷平在俄国国内实行了战时经济,并且用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大量物资救济了许多民众,这才让俄国继续摇摇晃晃地维持了下去。
虽然清楚这么做并不是长久之计,但斯托雷平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这场战争能够早点取得胜利,通过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赔款,来让俄国政府续续命了。
正因为清楚这场战争实在拖不得,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这才联系了法国政府一起拉拢罗马尼亚,并且与罗马尼亚制定了救援塞尔维亚、攻入匈牙利的计划。
按照罗马尼亚和法俄两国的约定,罗马尼亚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陆军人数扩充到50万人,并且投入至少40万人加入到战争当中。
俄国再调动40万的兵力,加上塞尔维亚仅剩的10多万人,倒也能勉强凑出一支百万规模的联军。
因为其中大半兵力都由巴尔干国家组成,这一支联军的战斗力还是能够保证的。
如果能够伺机攻入匈牙利境内,不仅会让奥匈帝国失了分寸,也会让德国乱了阵脚,不得不为了救援盟友而从东西两线抽调军队支援。
距离匈牙利最近的就是东线战场的德军了,如果德国从东线战场抽调军队的话,那么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部署,将能成功地为自己的主要战场减缓一部分压力。
要是德国从西线战场抽调军队的话,那也能算是一件好消息。毕竟西线战场距离匈牙利更加遥远,协约国联军将拥有更长的时间可以占领匈牙利,顺带也能让法国军队喘一口气,寻求打赢凡尔登战役的机会。
不只是同盟国国内将凡尔登战役看得非常重要,协约国也将凡尔登战役视作实现战争胜利的初步计划。
如果凡尔登要塞沦陷,西线战场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局面将全面崩盘,法国大半国土也将沦陷。
一旦法国大半国土沦陷,就算法国政府再富裕,也是没有任何余力去救济俄国政府的。
到时候协约国的战败就成了必然,光是凭借这一点,就注定不管是法国还是俄国,都不可能放弃凡尔登要塞。
只要能够打赢凡尔登战役,协约国在西线战场的局面将彻底扭转。
虽然法国和德国战争陷入了僵持,但西线战场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德国人扮演进攻的角色的,法国军队只能被迫防守,苦守巴黎以北的地区。
要是能在凡尔登战役中取得胜利,不仅能够激励法国军民抵抗德国军队入侵的热情,也能为这场战争创造美妙的开端。
虽然俄国国内的状况并不良好,但不管是尼古拉二世还是斯托雷平都清楚,法国对协约国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俄国的经济可以崩溃,但法国是绝对不能崩溃的。就算俄国经济崩溃了,有着法国的援助,国家也不至于出现大乱子,战争还是有的打的。
但要是法国崩溃的话,俄国可是无法自己维持的。别说打赢战争了,能保持国内的稳定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毕竟国内的革命党派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可不会放过任何颠覆沙皇政权的机会。
虽然罗马尼亚国内的动员并没有大张旗鼓,甚至还有意隐瞒了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
但罗马尼亚毕竟是一个小国家,又被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南北夹击,走漏消息是必然的。
当罗马尼亚国内在悄悄进行动员的消息传回德国和奥匈帝国国内,不用多说,两国政府也都明白罗马尼亚政府的选择。
明白归明白,这并不代表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就如此轻易地接受了罗马尼亚政府的选择。
特别是偏执的德皇威廉二世,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居然会选择站在协约国那边。
要知道,在巴尔干战争爆发之前,罗马尼亚可是靠着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的秘密盟约,才勉强在俄国的觊觎下维持独立地位的。
如果不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对俄国的牵制,就凭罗马尼亚一个小小的巴尔干国家,凭什么面对俄国这个庞然大物还能安然无恙呢?
威廉二世自问对罗马尼亚王室并不差,甚至还特意联合奥匈帝国,共同向罗马尼亚许诺了种种条件。
在威廉二世看来,不管是两国王室同属霍亨索伦家族的良好关系,还是罗马尼亚在巴尔干半岛自身的处境,都应当影响罗马尼亚倒向同盟国才对。
要知道,塞尔维亚可是俄国扶持起来的巴尔干强国,而且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了最多的领土和人口。
就算不考虑俄国的威胁,塞尔维亚也应当是罗马尼亚在巴尔干最大的竞争对手。
罗马尼亚自身又被塞尔维亚和俄国东西夹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但凡罗马尼亚的统治者不蠢,都应当明白如何选择才是最合理的。
威廉二世愣是想不明白罗马尼亚为何会选择加入协约国,在得知消息的那天夜里,甚至气到一夜没睡,眼睛通红地看着巴尔干地图,恨不得德国军队第二天就能踏平罗马尼亚,把那位可憎的老国王卡罗尔一世抓回柏林,好好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还有没有作为霍亨索伦王朝一员的认知?
相较于愤怒的威廉二世,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罗马尼亚的背叛虽然惊讶,但却没有太大的反应。
老皇帝毕竟也见过世面,清楚所谓的秘密盟约并不是什么稳妥的事情。国家之间本来就利益至上,罗马尼亚既然背叛了同盟国,就代表协约国给罗马尼亚开出了更加丰厚的条件。
至于是什么条件,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是能猜出来的。
与罗马尼亚相邻的同盟国也就两个,不是在保加利亚身上割肉,就是在奥匈帝国身上割肉,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大概能猜出来协约国给罗马尼亚开出的条件,但这并不代表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就会束手就擒。
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看来,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也不是非罗马尼亚不可。
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对奥匈帝国来说也并非完全的坏消息。如果奥匈帝国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那就不是罗马尼亚在奥匈帝国身上割肉了,而是奥匈帝国在罗马尼亚身上割肉。
战争胜利后的奥匈帝国不仅能够吞并塞尔维亚,还能和保加利亚联合瓜分罗马尼亚,取得的成果可一点不比德国少。
到时候的奥匈帝国就算不能成长为超级列强,也绝对是欧洲霸权有力的竞争者,不会被其他任何国家小觑。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算是无憾了。
在经历了中年丧子这一巨大悲痛之后,目前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唯一的念想,就是希望奥匈帝国不会灭亡在自己的手中。
哈布斯堡的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实在不愿意如此辉煌的王朝败坏在自己的手中。
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那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话,就得想办法保住哈布斯堡家族的地位,至少也得保住奥地利这个最基础的基本盘。
随着德国和奥匈帝国都察觉到了罗马尼亚的异动,同盟国也开始对罗马尼亚防备起来。
眼见自己的秘密动员已经被察觉,罗马尼亚也不装了,开始光明正大的动员起来。
罗马尼亚政府一边进行全国性质的总动员,另一边则公布了和协约国签订的同盟条约,并且向南边的保加利亚宣战。
在宣战的当天,20多万罗马尼亚军队就浩浩荡荡的跨过了边境,向南边的保加利亚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保加利亚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勇猛,但此时的保加利亚不管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都是巴尔干强国中最少的。
别说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了,保加利亚目前的体量连希腊都比不上,足以见得保加利亚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被针对的有多惨。
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军队有了上一次打败保加利亚军队的经验,对于和保加利亚军队作战自然也不陌生。
罗马尼亚的参战对塞尔维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有了罗马尼亚军队的帮助,塞尔维亚可以摆脱被强敌包围的局面,并且获得来自俄国途经罗马尼亚的物资。
对保加利亚来说,这可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
德国和奥匈帝国虽然早就察觉到了罗马尼亚的异动,也提醒了保加利亚政府。
但这一来一回就浪费了很长时间,等到保加利亚政府得到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提醒的时候,罗马尼亚的宣战书也紧接着到来。
因为之前奥匈帝国和德国还在拉拢罗马尼亚的原因,导致保加利亚对罗马尼亚的防备并不完善。
当罗马尼亚军队大肆入侵保加利亚的时候,再想要调动军队反击也就晚了。
保加利亚的国土面积本来就不大,被罗马尼亚偷袭的情况下,仅仅几天的时间就沦陷了接近四分之一的国土。
面对罗马尼亚准备充分的攻势,保加利亚政府完全抵抗不住。此时的保加利亚军队有一半在和塞尔维亚的前线作战,国内的军队要么是刚刚训练的新军,要么就是刚从前线撤离正在休整的军队,战斗力自然比不上前线正在作战的主力军队。
为了避免像比利时那样被快速灭国,保加利亚政府也只能求援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希望两大列强能够帮自己一把。
面对保加利亚的求援,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保加利亚是同盟国重要成员,自然是需要救援的。
在罗马尼亚军队入侵保加利亚三天后,德国先后向罗马尼亚宣战,罗马尼亚也紧接着向同盟国所有国家宣战,正式地加入到了世界大战当中。
5000字第一更,求支持!
稍后还有一更,今天日万。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328/1111059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