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499章 战争的影响

第499章 战争的影响


随着1913年年末的到来,东线战场的战火也逐渐开始停歇。

    倒不是德国人不想乘胜追击,主要还是俄国的土地非常寒冷,德国人并不适应这种刺骨的严寒。

    更要命的是,虽然德国国内准备了厚厚的棉衣应对俄国寒冷的冬天,但这些棉衣一旦进入俄国国内,就会被俄国糟糕的交通条件所阻挡。

    从德国各地征调棉衣只需要数天的时间,但想要把这些棉衣从边境运到前线,至少也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到。

    要是天公不作美的话,汽车马车这些交通工具都将无法发挥作用,能够运输物资的也就只剩下人力了。

    如果只是运送棉衣,对德国的后勤部门来说也不算什么难事。可前线的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的消耗也是非常多的,总不能只顾着向前线运输棉衣,把武器弹药和医疗物资全部放在一边吧?

    其实从9月底开始,德国军队就已经暂缓了东线战场的攻势。这也让俄国军队松了一口气,甚至有时间策划和罗马尼亚联合进攻保加利亚的事情。

    虽然最后俄国政府的谋划被奥斯曼帝国的参战破坏,但总体上对法国和俄国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

    东线战场暂缓攻势之后,法国和西班牙也就不需要将大量的物资运输到俄国了。

    这些省下来的物资自然是要运到法国境内的,西线战场是目前最主要的战场,凡尔登战役又是西线战场最主要且最残酷的战役。

    凡尔登战役的胜负关乎到这场战争的胜负,不管是法俄两国还是西班牙,都在密切关注着凡尔登战役的局势发展。

    虽然凡尔登战役爆发的时间和历史上完全不同,但两场凡尔登战役的性质是一致的。

    这两场战役的伤亡也都相当惨烈,如今爆发的这场凡尔登战役,称其为凡尔登绞肉机也是完全合理的。

    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凡尔登战役还没有明显的胜负倾向。以同盟国和协约国对凡尔登战役的重视程度来看,未来德国和法国还会在凡尔登周边投入更多的兵力,这场战役也注定会迎来更多的伤亡。

    最初的凡尔登战役只有两个集团军对战,兵力加起来也就只有几十万人而已。随着时间来到1914年年初,德国和法国在凡尔登周边的兵力都达到了百万以上,每天的碰撞都能产生上万人的伤亡,严峻的时候伤亡能够达到数万人,是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战场。

    到了如今这种局面,哪怕清楚凡尔登战役继续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德国和法国政府也只能继续不断地向凡尔登周边增派兵力。

    法国政府已经退无可退,如果凡尔登要塞沦陷,巴黎沦陷也是迟早的事情。这也让法国军队爆发出了极其强大的战斗力,一时间竟和德国军队打成了一比一的战损比。

    对于德国政府来说,凡尔登战役如此焦灼,可就不是一件好消息了。

    战争爆发到现在,德国在西线和东线战场基本都是僵持的局面。虽然两线战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家大业大的法国和俄国来说,此时还没有触及他们的底线。

    反倒是德国,随着占领区域的不断扩大,德国的战线也被不断的拉长。

    德国的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相隔超过1600公里,德国政府需要不断地向两线战场运输各种各样的物资,极大程度地加大了后勤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德国并没有太多的殖民地,战争爆发后的物资补给,几乎都靠着英国的援助。

    虽然英国政府确实向德国提供了足够的物资,但这些物资可都不是免费的,是德国政府用真金白银购买来的。

    因为德国马克在战争爆发后大幅度贬值的原因,英国政府在和德国政府进行贸易的时候,要求要么使用英镑进行结算,要么使用黄金进行结算。

    除了英镑和黄金是英国政府认可的货币之外,德国政府只能选择用工业资源和企业抵押一定的资金代付。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德国政府的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德国国内的经济也在不断的走向悬崖。

    对于德国国内的经济状况,德国政府是相当清楚的。

    战争爆发对德国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有数百万军队走向战场,就代表着后方损失了数百万劳动力。

    目前德国在西线战场的总兵力高达270万人,在东线战场的总兵力高达120万人,现役陆军人数接近400万人,总规模是相当夸张的。

    这还没算那些战死或者因为重伤而不得不退出军队的士兵。如果算上这些人的话,德国在这场战争中累计动员的士兵数量已经超过500万人,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常备陆军人数的十倍左右。

    维持数百万军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物资消耗和军费的支出,就足以让德国政府头疼不已。

    根据资料显示,德国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虽然每年的军费开支也在增长,但没有夸张到远超财政总收入的地步。

    欧洲其他国家也差不多都是同样的情况,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最多的也只是勉强超过财政总收入。

    可随着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欧洲各国不断扩军的情况下,各国的军费开支也在不断的增长。

    根据西班牙皇家安全情报局的消息,目前参与战争的欧洲四大列强,每年的军费都已经增长到了相当夸张的水平。

    其中军费增长最迅速的是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也是四大列强中最有钱的国家。

    根据消息,1912年全年,德国政府的军费开支就高达6.7亿英镑,也就是134亿马克。

    而到了1913年,德国政府的军费开支就增长到了夸张的15.1亿英镑,再结合马克的贬值,德国政府的军费总开支高达407.7亿马克。

    这样的军费开支有多么夸张呢?其实对比一下德国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军费开支就明白了。

    1911年,德国政府全年的军费开支只有5700万英镑,折合为马克也只有11.4亿马克而已。

    从这点就能看出德国政府的军费开支增长有多么夸张,战争爆发后的军费支出是战争爆发之前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在德国政府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到战争之中的情况下,德国经济的崩溃和马克的不断贬值也就很正常了。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财政总收入只能有一少部分投入到军费当中,更多的部分需要投入到国家的基础建设、工业扶持以及教育和医疗等等领域。

    虽然战争爆发之后将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到军费上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么做对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也注定会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战争爆发到现在,这些参战国家的人口基本都是在负增长的,财政收入也在不断的降低。

    德国还好,因为将战场全部转移到敌国的原因,德国本土受到的影响相较于法国和俄国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法国绝对是世界大战中最惨的国家。战争爆发到现在,法国投入到战争中的费用可不比德国少。

    再加上法国相当一部分土地被德国占领的原因,导致法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降低,现在基本上是在砸锅卖铁的打赢这场战争。

    其实光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目前的西班牙对法国的重要。如果没有来自西班牙的物资支持,法国政府可没有那么容易能够撑得住德国军队的进攻。

    虽然法国政府也能从英国那里购买物资,但英法长时间的仇恨注定了,英国人不可能像西班牙这样,给法国政府一个比较低的价格。

    甚至英国政府在和德国政府做生意的时候,考虑的也是战争爆发之后的价格。

    别看德国和法国的军费是战争爆发之前的几十倍,实际上这些军费有相当一部分都花在了英国和西班牙的身上。

    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西班牙政府在战争爆发之后,财政总收入那是一年比一年高。

    不过卡洛也在不断提高着西班牙的军费开支,这也导致西班牙政府到目前为止,财政状况仍然是亏损的。

    随着战争的爆发,西班牙军队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

    卡洛已经命令西班牙的非洲和菲律宾殖民地进行局部战争动员,为西班牙提供至少百万级别的殖民地军队。

    按照目前战争发展的趋势来看,西班牙加入战争的时间也不远了。卡洛希望西班牙加入战争后能够起到更有效的效果,这么做不仅能够体现西班牙的重要性,也能在未来战争胜利的时候,为西班牙争取更大的利益和蛋糕分配。

    对于欧洲领土,卡洛是没有什么兴趣的。甚至对非洲殖民地的领土,卡洛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目前西班牙掌握的本土和非洲殖民地,已经足够开发很长时间了。西班牙的刚果殖民地也有大量的铀矿,未来发展核武器具备更大的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卡洛想要的并不是领土的扩张,而是高级人才和工业基础的积累。

    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心心念念的领土,卡洛对战败国的工业设备、生产资料以及高级人才更感兴趣。

    按照目前英国和西班牙的选择来看,如果西班牙加入战争的话,大概率会站在协约国这一边。

    这也代表着,未来被瓜分的肯定是德国和奥匈帝国了。

    对于德国,卡洛还是相当感兴趣的。

    作为目前欧洲最大的工业国家,德国能在短时间内弥补和英国的工业差距,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整合的德意志地区不仅人口稠密,而且交通体系便利,适合工业发展。

    与德国的地理环境相比,西班牙的地理环境就有着较大的限制了。西班牙的人口只集中在个别地区,这也导致想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得在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进行。

    中部和南部的山区虽然有矿,但因为人口不足的原因,并不适合建造工业区。

    在这样的地区建造工业区,就算能够顺利建成,未来工业区也是大概率招聘不到足够的工人的。

    工业区想要顺利的运行下去,除了靠近矿区外加交通便利的条件之外,还要拥有足够的工人来源,并且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西班牙最大的两座工业城市,巴塞罗那和马德里都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城市,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原因。

    西班牙的第三大人口城市是塞维利亚,塞维利亚也是西班牙的第三大工业城市。

    总结来说就是,这个时代的工业发展除了重要的矿产资源之外,也离不开人口这个最基础的要素。

    没有人口就没有工业,这是大环境决定的,也是德国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人口也不是唯一的因素。如果有人口就能发展工业的话,那俄国肯定是欧洲工业最强大的国家。

    当然,俄国的工业其实也不弱,只不过相较于超级列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在1910年之前,西班牙的工业和法国、俄国处于同一水平。

    在1910年之后,西班牙的工业发展就已经逐步的超过法国和俄国了,在向着更加庞大的目标,英国和德国进行追赶。

    相较于法国和俄国来说,追赶英国和德国的难度明显是更大的。

    哪怕西班牙的工业在战争爆发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和英国以及德国的工业体量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的。

    好消息是,如果西班牙加入协约国并且打赢世界大战,在战争结束后还是有一次工业大扩张的机会的。

    到时候的德国作为战败国,国内的工厂资源和工人肯定是任由欧洲各国瓜分的。

    如果俄国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动乱,法国政府又因为损失惨重的原因,肯定是无法和西班牙进行竞争的。

    只要西班牙接收了来自德国大量的工厂、工业设备和技术资料,再想办法拉拢一些比较熟练的优秀工人,西班牙的工业在未来就有希望赶超英国和德国,成为世界前三的工业强国。

      今天一更,头疼头晕,不知道是不是感冒的原因。

        硬写出来的也没啥好看的,就不勉强写了,跟大家说声抱歉!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328/1111059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