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去羊城
"谁敢动我们祖坟!"周铁柱抡起扁担砸向石灰线,"老祖宗在地下躺了三百年,今天让你们惊动了,周家还怎么在十里八乡抬头?"
现场顿时乱作一团,女人们赶紧把孩子们护到身后,苏广茂一个箭步冲上前,胸口结结实实挨了周铁柱一扁担。
"都住手!"苏铁钢吼道,声音像炸雷般震住了众人,"谁说要动祖坟了?路线往西偏三十米,绕开柏树林!"
周铁柱愣住了,扁担悬在半空:"可福海叔说……"
"放你娘的屁!"周福海突然跳起来扇了侄子一耳光,"我什么时候说过?"他转向苏铁钢,眼神闪烁,"孩子们不懂事……"
苏铁钢面色阴沉地看着周福海:"咱俩去柏树林走走?"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幽静的柏树林。三百年的古柏散发着清香,坟茔间的石碑上刻着"皇清待赠"的字样。苏铁钢在一座新坟前停下,摆正被风吹歪的花圈。
"这是铁柱他爹的坟吧?去年腊月走的,肺痨?"苏铁钢点了三支烟插在坟头,"老周哥活着时常说,盼着能看见汽车开进村。"
周福海蹲下来拔坟头的草,手有点抖。
"新路线要多挖两里地的山崖。"苏铁钢也蹲下来,"得用炸药。技术员说……可能会震松柏树林的土。"
"你!"周福海猛地抬头,眼睛通红。
"所以我想。"苏铁钢从兜里掏出张图纸,"不如把路往东移,从祠堂前过。虽然要多占三分菜地,但能保住柏树林。再在路口立个碑,写上周氏先祖福荫……"
夕阳西沉时,两人走出柏树林。周福海朝等在外面的族人们挥手:"明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来上工!谁偷懒,族规伺候!"
第二天天没亮,周家洼的锣鼓就响遍了四村。周铁柱扛着两把铁锹冲在最前面,他爹坟前那三支烟头还亮着微光。
路修的差不多了,苏红秀这才提建房子的事情。
苏铁钢道:"这事儿好办,今晚村里开大会,你当着大伙儿的面说说这事。"
傍晚的村民大会上,全村人几乎都来了,男人们蹲在地上抽烟,女人们纳着鞋底,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苏铁钢说了这事,村民们就立即回应。
"红秀,这事你咋不早说!"王婶第一个响应,"你王叔会砌墙,算他一个!"
"我儿子在县里建筑队干过,懂点门道。"陈大婶道。
"我那有打好的铁钉,要多少拿多少。"
苏铁钢敲了敲烟袋锅:"那就这么定了!后天是黄道吉日,动土!各家出个劳力,妇女们负责做饭,孩子们打下手。咱们红崖村的老规矩——一家有事,全村帮忙!"
动工那天,天还没亮,老苏家人就起床和面蒸馒头。第一缕阳光照进院子时,已经有十几个村民扛着工具来了。李叔带着几个后生量地基,张铁匠和几个汉子在清理旧房子的废墟,妇女们在临时搭起的灶台边忙碌,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跑来跑去帮忙递东西。
苏广业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一个劲儿地给大伙儿递烟。苏红秀则忙着给每个人碗里添茶,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心里激荡着波澜。
中午开饭时,二十多口人围坐在院子里临时支起的木板旁。苏红秀亲自下厨,给大家做的全是大菜,大家吃的满嘴流油。
"红秀,你这手艺见长啊!"王婶咬了口馒头夸道。
"就是,这醋溜白菜都比我们做的好吃。"李婶笑着接话。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都有不同的村民来帮忙。男人们砌墙、上梁、铺瓦;妇女们轮流来做饭、打扫;连孩子们都有任务——捡拾散落的钉子,清理碎砖块。整个红崖村仿佛都投入到这场建设中。
最让苏红秀难忘的是上梁那天。按照当地风俗,主梁要选最好的木材,由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仪式。李叔亲手将那根粗壮的榆木梁架上去时,全村人都聚集在院子里。王建国点燃了一挂鞭炮,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妇女们往梁上抛洒染红的花生和枣子,寓意"早生贵子"。孩子们争抢着落下来的糖果,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上空。
然而,就在房子即将完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喜悦。那天傍晚,天空突然阴沉下来,远处传来闷雷声。苏母正在新房里收拾工具,苏广业慌慌张张跑进来。
"要下大雨了!西墙的泥还没干透,雨水一冲就完了!"
苏红秀跑到院子里,只见乌云已经压到了村头。她急中生智:"快去找塑料布!把西墙遮起来!"
"哪来那么多塑料布?"苏广业急得直跺脚,"应该先加固墙基!"
两人正争执不下,忽然听见院门外一片嘈杂。只见十几个村民顶着渐起的狂风跑来,有的扛着塑料布,有的拿着木桩和绳子,有的抱着自家的棉被。
"我们就知道新墙经不住雨!"王婶气喘吁吁地说,"快!大家一起动手!”
在暴雨倾盆而下的前一刻,村民们用塑料布、油毡甚至自家的被褥,将西墙遮得严严实实。张铁匠还带着几个汉子在墙外围了一圈木桩,用绳子固定。雨水终于落下时,所有人都挤在新房的屋檐下躲雨,看着被保护好的西墙,发出胜利的欢呼。
苏红秀眼里涌动着泪花,那一晚,尽管外面风雨交加,新房子里却挤满了不愿离去的村民。妇女们煮了姜汤,孩子们在角落里玩抓石子,男人们抽着烟讨论明天的收尾工作。苏红秀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它不仅是用砖瓦砌成的庇护所,更是用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构筑的港湾。
二十天后,苏红秀家的新房正式落成。六间的砖瓦房坐北朝南,窗户擦得锃亮,门上贴着大红的"福"字。为了庆祝,苏红秀特意买来半扇猪,煮了一大锅肉,还特意去镇上买了糖果点心。
全村人都来了,连平时很少出门的九十岁的五保户刘奶奶都让孙子搀扶着来了。院子里摆满了各家凑来的桌椅板凳,孩子们追逐打闹,大人们喝酒聊天,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酒过三巡,苏铁钢站起来讲话:"今天咱们不只是庆祝红秀家新房落成,更是庆祝咱的路也即将竣工!等过些日子,说不定咱村就能通班车了。"
村民们一听,顿时激动不已。
苏红秀站起来,手里捧着一碗酒:"这碗酒,敬所有的乡亲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家的新房!"
“你帮了我们这么多,这点事算个啥。”
“就是,没有你,我们都吃不饱肚子。”
“咱们也来敬红秀一杯吧。”
大家齐齐举杯,笑声响彻西河村。
……
周耀川有事回了京市,走之前苏红秀交给他一封信:“你把这个信交给京示范学院。”
周耀川没多问,只是对她道:“有事给我拍电报。”
“嗯,知道了。”
“等我回来。”
苏红秀犹豫了几秒,旋即点点头:“好。”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她已经慢慢对周耀川产生好感。周耀川办事妥帖踏实,不会油嘴滑舌,最主要的,长的帅,身材好,哪一点都附和她的择男友标准。
谈对象又不是结婚,结婚可能得考虑她的实际情况人家家里同不同意,但处对象,两人觉得高兴就行。
周耀川本来没指望她回应的,没想到她竟然应了,他一时血液逆流,心跳快的把耳膜都要震聋了似的。
他从来没想过只是处对象,他要苏红秀做他媳妇儿。
在他心里,不以结婚为目的恋爱,就是纯耍流氓,苏红秀是他的媳妇,这点他早就认定了。
怀揣着激动的心,周耀川踏上了回京的路。
苏红秀其实心里也挺激动的,她自己在后世一心忙事业,还没谈过恋爱,上一次握男人手,还是跳校园华尔兹。不是她不想谈,而是真的没时间。
没想到来到八十年代,竟然被恋爱砸中。
不过也就激动那一会儿,周耀川一走,她脑子里就只有挣钱。
两间店铺都走上了正轨,苏记糯米饭交给罗娟打理,苏香帮忙打下手,往各个饭店供货,也是直接从苏记糯米饭送,方便了许多。
花椒店交给了苏母,苏换弟和苏文苏武帮忙打下手。
苏广茂和苏广业以及苏正都在忙蘑菇和花椒的生意,如今就剩下丁二姐闲着。说是闲着,其实家里那一大堆事儿都是她操心。
这天,苏红秀忽然道:“我打算去一趟羊城。”
苏母一愣:“你去羊城干啥?”
苏红秀道:“去转转。”
丁二姐一脸地敬佩:“红秀你真能跑,羊城是不是离咱不远?”
罗娟信誓旦旦:“在咱隔壁吧?”
苏父嚼着小咸菜道:“那是隔壁,离我们十万八千里远呢,在最南边呢。”
丁二姐和罗娟吃惊:“那么远?”
苏红秀点头:“对,就是很远,火车票我已经买好了,明早就走。”
苏母担忧起来:“那么远,你一个人去能行吗?”
“能行,还有几个认识的一起呢。”家里事情多,离了谁都不行,苏红秀只能编理由。
黄原县还没火车站,坐火车得去秦都市。
苏红秀第二天一早就赶往秦都市的火车站。
虽然是早上,但火车站人依旧很多,大家大包小包地拎着,还有人挑着扁担,扁担两头挂着竹笼,竹笼里装着鸡鸭,把个火车车厢挤的密不透风。
苏红秀没买到卧铺,只能坐硬座。
闷热的天气,让车厢里的气味愈发难闻,她受不了了,用头巾绑在鼻子下面,用嘴呼吸。
这时,一个穿着时髦的大妈走了过来。
“同志,你是去哪儿的?”
苏红秀装作没听见,闭上眼睛装睡。
没想到大妈自来熟似的直接把她往里挤进去:“同志,看着你年纪不大,自己一个人出远门吗?”
苏红秀没有和她闲聊的兴趣,哪怕是后世,她都谨记出门在外不跟陌生人搭话,更何况是现在这个年代,火车上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保不准哪个是骗子或者人贩子,被骗到偏远山区,一辈子就完了。
她出门就带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吃的,此刻她拿起包裹用力塞到大妈和自己中间:“让让,你占我位置了。”
大妈被挤的差点滑下座位去:“哎,你这同志。”
“我咋了?我花钱买的座位,凭啥给你坐。”苏红秀面无表情,坐的四平八稳:“站票就好好站着。”
大妈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苏红秀,竟然没有撒泼,而是和对面的男人对视一眼。
男人假装起身离开,把座位空了出来。
大妈趁机坐进去,笑眯眯地看着苏红秀:“同志,你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就是想着,我也去南方,咱们路上有个伴儿。”
赶都赶不走,说明别有所图,只是目的没达到。
苏红秀看着她。
大妈盯着她那双漂亮的眼睛,越看越满意:“我这次来秦都,是来挑选模特的,你知道模特吧?就是穿着漂亮衣服展示,或者走猫步,一个月能挣两千块呢。”
一听这话,旁边的女人们纷纷都看过来。
见大妈穿着打扮不俗,一看就像是有钱人。
年轻的女孩子们抵不住诱惑,赶紧问道:“一个月两千块?您快看看,我们可以吗?”
大妈眼里只有苏红秀,自从苏红秀出现在火车站时,还没系头巾,那小脸蛋长的,她就一眼相中了,而询问的这几个货色,卖不上好价钱。
她便道:“不好意思,只有一个名额。”说着,她笑着看苏红秀:“我觉得你可以,要不要去试试。”
没想到苏红秀丝毫不为所动:“没兴趣!”
围观的人还觉得她不识好歹。
“一个月两千块,我们多少年才能挣这么多,你还不去。”
“就是,别说两千块,就是一个月两百块,我也去。”
“要不您再考虑考虑我呗,我不要那么多的。”
苏红秀深呼吸一口气,看着单纯到异想天开地女孩子们:“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掉,也是掉陷进。”
大妈一听好像受了多大的冤屈似的:“埃女同志,我说的可都是真的,你要是不信,等到了地方去跟我瞧瞧,我要是骗你,我天打雷劈。”
(https://www.lewenvxs.cc/5501/5501405/1111097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