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苏香
1989年7月7日,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县城一中的校园里。十七岁的苏香站在考场外,手指紧紧攥着准考证,心跳快得像要跳出胸膛。这是高考的第一天,决定命运的时刻。
“苏香,别紧张。”罗娟拍了拍她的肩膀,递过一个军用水壶:“喝口水,放松点。”
苏香接过水壶,冰凉的水滑过喉咙,却浇不灭内心的焦灼。她抬头望向考场,那栋灰白色的三层教学楼,窗户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走廊上已经站满了等待入场的考生,有人低头翻看笔记,有人闭目养神,还有人三三两两地小声交谈。
“我进去了,妈。”苏香深吸一口气,把水壶还给罗娟。
“好好考,别想太多。”罗娟理了理她的衣领:“我和你爸在外面等你。”
苏香点点头,随着人流走进教学楼。走廊上的喧闹声在她耳中变得模糊,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找到自己的考场后,她在门口核对座位号,第三排靠窗的位置。
走进教室,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在她的座位上。苏香放下笔袋,突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她忘记带橡皮了。这个发现让她瞬间冒出一身冷汗,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
“怎么了?”一个温和的男声从旁边传来。
苏香转头,看见邻座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正关切地看着她。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领口整齐地扣到最上面一颗扣子,显得格外干净清爽。
“我……我忘带橡皮了。”苏香的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
男生愣了愣,从笔盒里拿出一块崭新的橡皮,掰成两半,将其中一半递给她:“给,我正好带了两块。”
苏香接过那半块橡皮,指尖不小心碰到了男生的手,一股暖流从接触点蔓延开来,她注意到他的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很整齐。
“谢谢。”她低头道谢,感觉脸颊有些发烫。
“不客气。”男生推了推眼镜:“我叫陈佛,县二中的。”
“我叫苏香,县一中。”她小声回答,心跳比刚才更快了,但不再是因为紧张。
监考老师开始宣读考场纪律,两人停止了交谈。
苏香把注意力转回试卷,却忍不住用余光瞥向身旁的男生。他的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鼻梁高挺,下颌线条分明,专注答题时微微皱起的眉头透着一股认真的劲儿。
第一科语文考试进行得很顺利。
苏香答完作文后,偷偷看了一眼陈佛,发现他已经检查完毕,正望着窗外出神。
交卷铃响起,苏香收拾好文具准备离开,突然发现桌角多了一张小纸条。她悄悄拿起来,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别紧张,你一定能考好,下午见!”
苏香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把纸条小心地夹在准考证里,走出考场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中午休息时,苏香在食堂遇见了陈佛。他正一个人坐在角落吃饭,面前摊开一本复习资料。
苏香犹豫了一下,端着饭盒走了过去。
“这里有人吗?”她轻声问。
陈佛抬头,眼镜后的眼睛亮了起来:“没人,请坐吧。”
两人聊起了上午的考试,发现都报考了省城的师范大学。陈佛想学中文,苏香则对历史感兴趣。
“你为什么想当老师?”苏香好奇地问。
陈佛放下筷子,认真地道:“我父亲是乡村教师,从小看他教村里的孩子识字读书,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工作。”他顿了顿:“你呢?”
“我爸妈说教师工作稳定。”苏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我更喜欢搞研究。”
“科学研究很好啊。”陈佛眼睛发亮:“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两人越聊越投机,直到考试预备铃响起才匆匆分别,接下来的几场考试,他们都会在考前交换一个鼓励的眼神,考后一起讨论题目。苏香发现陈佛不仅学习好,而且幽默风趣,常常逗得她忍俊不禁。
最后一科考完时,夕阳已经西斜,苏香收拾好文具,有些不舍地看着陈佛:“考完了。”
“是啊。”陈佛推了推眼镜:“你……暑假有什么计划?”
“帮家里干点活,然后等成绩吧。”苏香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你呢?”
“我要回老家,帮父亲整理学校图书馆的书。”陈佛犹豫了一下:“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苏香的心跳漏了一拍:“如果你来县城,可以到商业街的苏记糯米饭店找我,那是我家开的。”
“好。”陈佛郑重地点头,像是要把这个地址刻在脑子里:”我一定会去的。”
两人在校门口分别,苏香看着陈佛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心里涌起一种说不清的失落感。她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但她确信,这个借给她半块橡皮的男生,已经在她心里留下了很特别的印记。
高考结束后的日子过得缓慢而煎熬。苏香每天在糯米饭店里帮忙,空闲时就坐在窗前看书,她常常想起回想起考场上的点点滴滴,那张小纸条已经被她摸得有些发毛了。
三周后的一个下午,苏香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突然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她转头看去,陈佛站在院门口,手里拎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红彤彤的苹果。
“陈佛!”苏香惊喜地跑过去,差点被晾衣绳绊倒。
“小心。”陈佛伸手扶住她,两人的手臂碰在一起,又迅速分开,都有些不好意思。
“我从老家带了点苹果,想着给你送些来。”陈佛递上网兜:“自家树上结的,很甜。”
苏香接过苹果,指尖触到其中一个,凉凉的,带着阳光的温度:“谢谢,进来坐吧。”
那天下午,两人聊了很多。陈佛讲他乡下的生活,讲他父亲的小学校,讲他养的一只叫“墨水”的黑猫。苏香则说起她了不起的姑姑,说起她偷偷写在本子上的那些从未给人看过的小诗。
太阳西斜时,陈佛不得不告辞了。
临走前,他鼓起勇气问:“如果……如果我们都考上了,你愿意和我通信吗?”
苏香点点头,感觉脸颊发烫:“当然愿意。”
“那就这么说定了。”陈佛笑了,阳光在他的眼镜上跳跃:“等通知书下来,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接下来的日子里,等待录取通知书成了苏香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每当邮递员经过,她都会跑到门口张望。终于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她收到了梦寐以求的信封——省城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苏香第一时间想把这个消息告诉陈佛,却发现自己没有他的联系方式。她只能寄希望于陈佛会再来找她,或者他们能在去省城的火车上相遇。
报到日那天,苏香和家人早早来到电子科技大学。校园里人头攒动,各系的迎新摊位前挤满了新生和家长。苏香让家人先去宿舍楼等她,自己则站在队尾耐心等待。
突然,她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她的名字,转头看去,陈佛穿着整洁的白衬衫和蓝色裤子,正从中文系的摊位前朝她跑来。
“苏香!真的是你!”陈佛气喘吁吁地停在她面前,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悦:“我每天都在想会不会遇见你。”
苏香的心跳加速,她注意到陈佛胸前别着中文系的新生徽章:“你也考上了!”
“是啊!”陈佛推了推眼镜:“我本来想去县城找你,但家里突然有事耽搁了。我还在想要是错过了怎么办。”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陈佛主动提出帮苏香搬行李,他们约好办完手续后在女生宿舍楼下见面。
那天傍晚,陈佛帮苏香把沉重的行李搬上四楼宿舍,又带着她和她的父母熟悉校园环境,分别时,他悄悄塞给苏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宿舍的楼号和房间号。
“有事随时找我。”他认真地说:“周末我可以带你熟悉省城。”
苏香点点头,把纸条小心地收好。看着陈佛离去的背影,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大学生活比苏香想象的要丰富多彩,开学第一周,陈佛就带着她参加了各社的招新活动。在古朴的文学社小楼里,苏香怯生生地朗读了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没想到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我就知道你会喜欢这里。”活动结束后,陈佛送苏香回宿舍,秋夜的微风拂过他们的脸庞:“你的诗写得真好。”
“哪有,我随便写的。”苏香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真的很好。”陈佛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你有天赋,应该继续写下去。”
路灯下,陈佛的眼睛闪闪发亮,苏香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从小到大,除了语文老师,从来没有人这样肯定过她的写作。
“谢谢你的橡皮。”她突然说。
陈佛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笑着摇摇头:“都多久的事了,你还记得。”
“当然记得。”苏香也笑了:“那可是改变我命运的半块橡皮。”
随着时间推移,苏香和陈佛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去图书馆,周末时陈佛会骑着自行车带苏香去城郊的小河边野餐,苏香坐在后座上,双手轻轻扶着陈佛的腰,风吹起她的长发和裙摆,心里满溢着说不出的快乐。
一个春日的午后,他们躺在河边的草地上,苏香给陈佛读她新写的诗,陈佛则不时提出修改建议,突然,天空飘起细雨,两人匆忙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快跑!”陈佛拉起苏香的手,朝自行车停放的地方奔去。
雨越下越大,等他们跑到自行车旁时,已经淋成了落汤鸡,陈佛脱下外套罩在苏香头上,自己只穿着一件湿透的白衬衫。
“你会感冒的。”苏香想把外套还给他。
“没事,我身体好。”陈佛摇摇头,水珠从他的发梢滴落:“快上车,我送你回去。”
回苏的路上,雨幕中的城市变得模糊而温柔。
苏香紧紧抱住陈佛的腰,脸颊贴在他湿漉漉的背上,听着他有力的心跳声,突然希望这条路永远不要有尽头。
大四那年春天,校园里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同学们开始为毕业后的去向忙碌,有人准备考研,有人联系工作单位,还有人打算回老家。苏香顺利签约了省城的一家出版社,而陈佛则收到家乡县中的任教邀请。
“你决定回去了?”一天晚上,他们在操场边散步时,苏香轻声问道。
陈佛点点头:“父亲年纪大了,学校需要年轻教师。”他顿了顿:“我一直想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
苏香没有说话,她知道这是陈佛的梦想,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你呢?”陈佛试图让语气轻松些。
“还没想好。”苏香低头看着自己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走到女生宿舍楼下时,陈佛突然拉住苏香的手:“苏香,我…”
“明天见。”苏香迅速抽回手,转身跑进楼里。她不敢听陈佛说完,害怕那是道别的话语,害怕四年的美好会就此结束。
第二天是周五,苏香一整天都没见到陈佛,她魂不守舍地上了课,午饭也没吃几口。
下午回到宿舍,室友神秘地递给她一张纸条:“陈佛让我给你的,说六点整在广播站楼下等你。”
苏香的心跳加速。校园广播站每天傍晚六点会播放音乐和通知,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声音之一。她早早来到广播站楼下,却发现陈佛已经等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盒磁带。
“这是什么?”苏香好奇地问。
陈佛神秘地笑笑:“待会你就知道了。”
六点整,校园里响起了广播员熟悉的声音:“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是1993年5月15日,星期五。首先播放一首点歌,某系陈佛同学为某系苏香同学点播邓丽君的《甜蜜蜜》,他说……”
广播员的声音突然变成了陈佛本人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苏香,四年前的高考考场上,我借给你半块橡皮,那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这四年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今天,我想问你……”
就在这时,陈佛在苏香面前单膝跪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苏香,你愿意嫁给我吗?”
苏香惊讶地捂住嘴,眼泪夺眶而出,周围不知何时已经聚集了许多同学,他们起哄着喊:“答应他!答应他!”
广播里继续传来陈佛的声音:“我知道我们即将面临分离,但距离不会改变我的心意。如果你愿意,我会每天给你写信,每个周末坐最早的车来看你,直到我们有能力在一起。”
苏香再也忍不住了,她扑进陈佛怀里,在他耳边轻声说:“我愿意。”
欢呼声在校园里回荡,夕阳的余晖洒在这对年轻恋人身上,仿佛为他们的爱情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毕业后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陈佛在家乡县中任教,苏香则在省城科学院工作。他们确实如陈佛承诺的那样,每天通信,周末相聚。陈佛的信总是写得很长,讲述他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苏香则会在信里附上自己写的小诗或小说片段。
两年后的夏天,他们在亲友的祝福下举行了简朴而温馨的婚礼。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苏香怀孕时,陈佛正在带毕业班,常常忙得几天回不了家。但他们总能找到平衡点,陈佛会在深夜批改完试卷后,轻手轻脚地回家,为苏香热一杯牛奶,苏香则会在周末带着做好的饭菜,去学校陪陈佛加班。
儿子陈墨和女儿陈诗相继出生后,他们的生活更加忙碌而幸福。陈佛成了学生们爱戴的”陈老师”,苏香则晋升为科长,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偶尔会有小文章发表在文学刊物上。
每年高考日,无论多忙,他们都会找出那半块已经发黄的橡皮,回忆那个改变命运的相遇。陈佛常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幸运的时刻,苏香则会笑着补充,那是两块橡皮换来的幸福人生。
(https://www.lewenvxs.cc/5501/5501405/1111096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