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年代影综:1947我来了 > 第271章 乡下

第271章 乡下


贾东旭踩着下午上班的铃声,气喘吁吁地冲进了轧钢厂三车间。他脸上还带着一路小跑带来的潮红,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遐想后的余韵。

一下午的“偶遇”虽然没达到他幻想中更进一步的效果,但秦淮如没有明确拒绝,还跟他“聊”了那么几句,这在他看来已经是巨大的成功,足以支撑他做一下午的美梦。

车间里机器已经轰鸣起来,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切削液和机油混合的刺鼻气味。工友们各就各位,有的在操作机床,有的在搬运工件,一片忙碌景象。贾东旭的归来,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只有离他工位近的几个人,抬头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和了然。

大家都知道他上午请了“病假”,这会儿看他这满面红光、神不守舍的样子,哪有一点生病的样子?分明是又找借口溜号去了。

贾东旭却浑然不觉,或者说根本不在意这些目光。他满脑子还是秦淮如清秀的身影和那套想象中的大院子。他慢吞吞地套上脏兮兮的工装,拿起工具,走到自己的车床前。

需要加工的几个毛坯件已经堆在旁边,师傅易中海上午应该已经安排人帮他把准备工作做了。若是平时,贾东旭少不得要心里暗喜,又能省点力气。今天,他更是心不在焉。

他手脚麻利却仅限于装样子的开动了机床,但心思完全没放在操作上。刀具与工件接触,发出刺耳的切削声,铁屑飞溅,他也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动作,眼睛却望着飞旋的工件出神,嘴角不时露出一丝傻笑。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穿着新衣裳,坐在南门大街那宽敞明亮的正房里,秦淮如穿着体面的干部服,把工资袋恭恭敬敬地交到他母亲手里,而他自己,再也不用天天闻这讨厌的机油味,听这吵死人的机器声......

“东旭!想啥美事儿呢?图纸都看反了......”旁边一个同样年轻的工友看不过去,出声提醒他。原来贾东旭魂游天外,差点把工件装夹错了方向。

贾东旭猛地回过神,脸上闪过一丝慌乱,赶紧调整过来,嘴里却满不在乎地嘟囔:“知道了知道了,瞎嚷嚷啥嘛......”

那工友也是个直性子,看不惯他这吊儿郎当的样子,忍不住讽刺道:“哟,这是上午‘病’好了?还是让哪个天仙儿把魂儿勾走了?干活都不带脑子了?”

若是平时,贾东旭可能就讪讪地闭嘴了。但今天不同,他自觉有了强大的“后台”和光明的“未来”,底气足得很。他被这么一激,非但不觉得羞愧,反而一股邪火夹杂着炫耀的欲望冲了上来。他停下机床,转过身,斜眼看着那工友,声音故意拔高,带着一种夸张的骄傲:

“勾走?哼!你懂个屁......哥哥我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实话告诉你,哥们儿以后还真就不用天天在这儿闻机油味儿了......”

这话引起了周围几个工友的注意,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望过来。

那工友嗤笑一声:“你就吹吧你,还不用闻机油味儿?你还能上天不成?”

贾东旭见吸引了注意力,更加得意,挺了挺胸脯,仿佛已经成了人上人:“上天?那不至于......不过也差不多,哥们儿我就要娶媳妇儿了,知道未来的媳妇儿是干啥的不?”他故意卖了个关子,环视一圈,享受着他人的目光。

“干啥的?总不能是仙女吧?”有人起哄。

“仙女?比仙女还实在......”贾东旭唾沫横飞,“首都医学院的大学生,毕业就是国家干部!吃商品粮,坐办公室,一个月工资顶你干俩月的!”他刻意夸大了工资数额。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安静了一下。大学生、干部,这身份在普通工人眼里,确实有着不小的冲击力。有人将信将疑:“真的假的?贾东旭,你就吹牛吧,人家大学生能看上你?”

“嘿,怎么就不能看上我?”贾东旭被戳到痛处,有些恼羞成怒,但更多是急于证明自己,“缘分到了,挡都挡不住......我告诉你,得罪了我没事,将来要是得罪了我媳妇儿,哼,有你们好看的。到时候求到门上,可别怪我不讲情面!”他这话说得咬牙切齿,带着一股子小人得志的狠劲。

工友们面面相觑,看他这信誓旦旦的样子,虽然觉得荒谬,但一时也摸不清真假。毕竟,这年头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几个原本想继续嘲讽他的人,也暂时闭上了嘴,毕竟万一......万一这小子真走了狗屎运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贾东旭见镇住了场面,更是得意非凡,仿佛已经预见了众人将来对他卑躬屈膝的样子。他重新开动机床,但心思飘得更远,动作更加敷衍,完全是在磨洋工,就等着下班铃声响起。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易中海看在眼里。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在专注地加工着一个精密零件,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将贾东旭的炫耀和工友们的反应尽收眼底。易中海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对贾东旭早已失望透顶,基本断了让这小子给自己养老的念想。但贾张氏手里攥着他的把柄,像一条无形的缰绳,让他不能完全对贾家母子撒手不管。此刻,听到贾东旭这番不知天高地厚的吹嘘,易中海心里非但没有一丝为他高兴,反而涌起一股强烈的警惕和厌恶。

“大学生?干部?”易中海在心里冷笑,“就凭贾东旭这副德行,哪个正经大学生能看上他?除非那姑娘眼瞎了,或者......另有所图?”他本能地觉得这事不简单。贾家母子是什么货色,他太清楚了。贪婪、愚蠢、不择手段。他们突然盯上一个“大学生干部”,背后肯定有巨大的利益驱动。

易中海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可能的原因。房产?地位?还是别的什么?他想起最近贾张氏似乎也神神秘秘,早出晚归。难道这母子俩在算计什么?

“绝不能让他们得逞。”一个清晰的念头在易中海心中升起。他倒不是关心那个可能被算计的“大学生”,而是出于一种复杂的心理:首先,如果贾东旭真的靠歪门邪道攀上了高枝,过上了好日子,那他易中海还怎么拿捏贾家?贾张氏还会像现在这样对他有所顾忌吗?

其次,他内心深处有一种阴暗的平衡感,见不得自己放弃的人,尤其是贾东旭这种他看不起的人,过得比他好。最后,他也担心贾家母子蠢笨坏事,万一惹出什么大麻烦,牵连到自己。

易中海决定,必须尽快搞清楚贾家母子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他不能明着问,那样会打草惊蛇。他得想办法从侧面了解,比如,找机会套套贾张氏的话,或者留意一下院里最近的流言蜚语。他阴鸷的目光扫过还在那儿做白日梦的贾东旭,心中冷笑:“想过好日子?没那么容易,有我易中海在,你们娘俩就甭想翻天!”

车间的噪音依旧,但一股暗流已经开始在易中海心中涌动。他表面上依旧是那个严肃刻板的八级工师傅,心里却已经织开了一张无形的网,准备伺机而动。贾家母子的黄粱美梦,注定要面临更多的波折。

贾张氏挑了个自以为黄道吉日的早晨,天还没大亮就出了门。她特意换上了一身自己觉得最体面的行头,一件深蓝色的斜襟褂子,虽然洗得有些发白,但好歹没有补丁;下身是条黑色的裤子,脚上蹬着一双半旧的千层底布鞋。

胳膊上挎着个盖着蓝布的小篮子,里面装着她精心准备的“厚礼”:半斤水果糖,就这里面还有不少是上次徐慧真搬家时分的、她偷偷克扣下来的,两个戗面馒头,还有一小包用油纸裹着的、舍不得吃的红糖。这在她看来,已经是足以让乡下亲戚感激涕零的重礼了。

出了熙熙攘攘的京城,越往郊外走,景象便逐渐不同。宽阔的马路变成了黄土飞扬的乡间土路,路两旁的建筑也从规整的四合院、砖瓦房,变成了低矮破败的茅草房和土坯房。时值盛夏,田里的玉米和高粱长得正旺,绿油油的一片,显示出土地改革后,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精耕细作带来的生机。

不少农民正在地里劳作,男的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锄草,女的则包着头巾,弯腰间苗。孩子们大多光着屁股,像泥猴似的在田埂上、水渠边追逐打闹。

贾张氏坐在颠簸的骡车上,她可舍不得花钱雇带篷的马车,用手帕捂着口鼻,嫌弃地挥赶着苍蝇和尘土。她那双三角眼却不住地四下打量,像检阅自己领地的土皇帝。

她看到那些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皮肤被晒得黝黑皴裂,手上满是老茧,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裤,心里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优越感。“哼,臭扛锄头的,一辈子土里刨食的命!”她暗自啐了一口。

沿途经过几个村庄,映入眼帘的几乎清一色是低矮的茅草房,屋顶上长着杂草,墙壁是黄泥糊的,裂着大口子。好些窗户连纸都没糊,就那么黑洞洞地敞着。好一点的,是土坯房,看起来结实些,但也同样简陋。

只有极少数规模明显大不少、有着青砖灰瓦的房子零星散布着,但门口都挂着“XX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者“XX乡公所”的牌子,显然是被没收充公的原地主宅院,如今成了集体办公或仓储的地方。贾张氏看着那些砖瓦房,心里一阵羡慕,但随即又酸溜溜地想:“再好也是公家的了,哪比得上我们马上要到手的那一整个四合院?”

骡车夫是个健谈的老头,一路跟她搭话:“老嫂子,这是去走亲戚?”

贾张氏扬着下巴,带着几分显摆的口气:“嗯哪,去秦家村,看看未来亲家。”

“秦家村?哦,知道知道......穷村子,没啥油水......”车夫随口道,“不过这两年光景好多了,起码饿不死人了。”

贾张氏撇撇嘴:“穷乡僻壤的,能好到哪儿去?跟我们城里可没法比。”

车到了一处岔路口,有个简陋的茶棚,车夫停下来喂牲口喝水。贾张氏也下车活动活动腿脚。茶棚里坐着几个歇脚的农民,穿着破旧,端着粗瓷碗喝大碗茶。他们看到贾张氏这身“城里人”的打扮,尤其是她那还算干净的衣裳和挎着的篮子,都投来好奇甚至略带敬畏的目光。有个老汉怯生生地问:“这位大姐,是打京城里来的?”

贾张氏顿时觉得脸上有光,挺了挺胸脯,拿腔拿调地说:“是啊,城里住腻味了,下来透透气。”

那老汉羡慕地说:“城里好啊,吃商品粮,月月有工资,还有票证扯布买糖。我们这乡下,累死累活干一年,分点粮食刚够糊口,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想买点洋火洋油都难,更别说扯布做新衣裳了。你看我们这身上,都是补丁。”

旁边一个妇女也附和:“就是,娃们想吃块糖都没处买去。还是你们城里人享福啊!”

这番追捧,像三伏天喝了一碗凉水,让贾张氏浑身舒坦,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越发觉得自己这趟下来,简直是“屈尊降贵”,越发坚信儿子贾东旭娶秦淮如,是对方天大的福气。

她完全忘记了,她自己也不过是靠着威胁易中海才让儿子进厂当工人,才勉强在城里立住脚,她的户口本上写的依然是“农村户口”,在城里属于被一些“老北京”看不起的“外地人”。此刻,在真正的乡下人面前,她那点可怜的城里人身份被无限放大,成了她傲慢的资本。


  (https://www.lewenvxs.cc/5498/5498720/4375691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