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女市长的男大秘 > 第1102章 宁愿自己来当这个恶人

第1102章 宁愿自己来当这个恶人


站在盛世科技总部顶层的落地窗前,张卫东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俯瞰着江城的夜景。

不同于京城的庄严肃穆,江城的夜晚显得格外灵动。

远处长江如一条黑色缎带蜿蜒而过,两岸灯火璀璨,勾勒出这座工业重镇的勃勃生机。

近处的开发区依然亮着不少灯光,那是仍在加班赶工的企业,为了“燕悦”的订单在全力生产。

“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意义啊。”

张卫东望着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回想起自己来到江城后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禁感慨万千。

赵永志回自己房间把明天的行程认真整理了一遍,在几个关键节点做了标记,这才拿着行程表再次来到张卫东房间。

见张卫东站在那里沉思,他便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打扰领导的思绪。跟随张卫东近两年,他深知这位年轻领导有个习惯——在重大决策前,总喜欢这样静静地独处片刻。

“永志,你觉得江城怎么样?”张卫东忽然问道。

赵永志略一思索,谨慎地回答:“很有活力,特别是‘燕悦’上市后,感觉整座城市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以前大家谈论的都是传统制造业的困境,现在都在讨论新技术、新机遇。”

张卫东点点头,目光依然望着窗外:“是啊,一个龙头项目,能带动一整条产业链。你看那边——”他指向开发区东侧,“那是南宫集团的新电池工厂,再往北是赵氏集团正在建设的充电网络运营中心。仅仅半年时间,围绕着'燕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

“这都是书记您一手布局的成果。”赵永志由衷地说。

张卫东却摇摇头:“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不过是顺势而为,搭了个台子。真正唱戏的,是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工人们。”

他转过身,走到沙发前坐下,示意赵永志也坐下。

“永志,你跟了我这么久,觉得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赵永志认真思考后回答:“书记更加沉稳了。刚认识您时,您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现在,剑已入鞘,但威势更盛。就像今晚,您与几位商界前辈交谈时,那种举重若轻的气度,让人心折。”

这个评价让张卫东笑了起来:“你啊,也学会打机锋了。”

他掐灭烟头,神色渐渐严肃:“其实我经常在想,我们推动‘基石计划’,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证明我们比别人强?还是为了争一口气?”

不等赵永志回答,他自顾自地说下去:“今晚和南宫老爷子他们聊天,我忽然想明白了。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守护什么。”

“守护?”赵永志若有所思。

“对,守护。”张卫东目光深邃,“守护我们的工业基础,守护千千万万工人的饭碗,守护这个国家在惊涛骇浪中继续前行的能力。你看江城的这些工厂,每一个车间里都是活生生的家庭,他们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些生产线上。”

他站起身,重新走到窗前,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即将到来的金融海啸,可能会摧毁很多我们熟悉的东西。但只要我们保住了制造业的根基,保住了科技创新的火种,这个国家就永远有重新站起来的资本。这就是‘基石计划’最根本的意义——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赵永志默默点头,他终于明白张卫东今晚为何如此感慨。

原来在领导心中,科技强国不仅是宏伟蓝图,更是对亿万普通民众的责任与担当。

“对了,永志,”张卫东忽然想起什么,“你觉得南宫总的司机王小菲怎么样?”

赵永志没想到领导会突然问这个,愣了一下,耳根微微发红:“王师傅……人很专业,也很细心。刚才在楼下等候时,我们聊了几句,她对南宫总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都很了解,安排得很周到。”

张卫东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你啊,竟然答非所问,我关心的是这个吗?你跟了我这么久,个人问题也该考虑考虑了。”

赵永志更加窘迫:“书记,我现在全部精力都在工作上,还没想这些……”

“工作和生活不矛盾,”张卫东拍拍他的肩膀,“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在身边,工作是能更有效率的。”

说到这里,张卫东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他想起了妻子和儿子,想起了元旦那天在公园里的温馨时光。

正是家庭的支持,让他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

“好了,不说这些了。”张卫东看看表,“时间不早了,你也去休息吧。明天还要见高校的科研团队,得保持好状态。”

赵永志走后,张卫东站在落地窗前思考了良久。

他在想,明天在座谈会上,除了要了解目前高校的科研现状外,他要对高校的那些科研人员讲点什么呢?

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召集这个座谈会的初衷是什么?

就目前来说,科研人才的培养,从大学抓起,是比较现实的。

毕竟,大学有一定的科研经费,也有一定的基础实力。

那么,要将他们往哪个方向引导呢?这才是张卫东最关注的问题。

在张卫东看来,科研,应该为发展服务,而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

尤其要避免那些成果转化意义不大,甚至根本就无法转化的科研。

当前很多高校的科研工作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一方面是企业急需的关键技术无人攻关,另一方面是大量科研成果躺在论文里“睡大觉”。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

次日上午九点,江城高校科研团队座谈会在盛世科技会议中心准时召开。

来自江城及周边地区十余所高校的科研带头人济济一堂,他们都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

会议开始后,各团队负责人依次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最新进展。

张卫东认真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两个小时的汇报结束后,张卫东做了总结发言。

“各位教授,刚才听了大家的汇报,我很受启发,也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他环视会场,语气诚恳,“但是,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副主席。

“是为了发表更多高水平论文?是为了申请更多科研经费?还是为了评上更高的职称?”

张卫东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科研的终极目的。科研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国家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他打开投影,展示出一组数据:“据统计,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长期低于10%,大量优秀的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与此同时,我们的制造业却面临着大量‘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这种脱节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会场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不少教授面露思索之色。

这种现象,不少人早已发现,但是,总得有一个人为此发声。

现在,张卫东就自觉的站出来,演这个黑脸儿。

“我不是否定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张卫东话锋一转,“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在我们国家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科研工作,应该更加注重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他调出“基石计划”的重点攻关方向清单:“这是我们‘基石计划’目前最急需突破的技术清单,包括高端轴承钢、高性能芯片材料、精密仪器仪表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瓶颈技术。我希望,高校的科研力量能够更多地投入到这些领域中来。”

一位老教授举手发言:“张主席,我们理解您的想法。但是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主要还是看论文和项目,这让我们很难把主要精力放在应用研究上。”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张卫东点头表示认同,“这正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基石计划’将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基金,对于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科研团队,我们将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同时,我们正在与教育部沟通,推动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将成果转化和应用价值纳入评价指标。”

他看着在场的专家学者,语气诚挚:“各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时代。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我恳请大家,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说得再直白一点,那就是要求高校的科研,一定要脚踏实地!而不是为了论文而科研,白白浪费了国家的科研经费!

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许多教授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们从张卫东的讲话中,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科研激情和家国情怀。

座谈会结束后,多位教授留下来与张卫东深入交流,表达参与“基石计划”的强烈意愿。

张卫东特意让赵永志一一记录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和研究方向,安排后续对接。

张卫东还安排赵永志,一定要把这次座谈会的内容搞一个简报。

还要把这份科技简报,专门报送到教育部去。

他希望,从此以后,为了论文而科研的坏风气,立即刹住!

他也知道,这样会得罪很多人。

但是,如果不久的将来,真的能够刹住这种坏风气,他宁愿来当这个恶人!


  (https://www.lewenvxs.cc/19/19018/4206095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