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有点尴尬
大明永乐年间
这么说,好像还真是朕的锅,这就有点尴尬了啊。
朱棣清了清嗓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咳咳,这个天幕所言,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朕当初撰写碑文,是为了彰显父皇乃真龙降世,奉天承运!绝非寻常凡人!这有什么错?!”
他越说声音越大,但眼神躲闪,语气带着明显的心虚。
一旁的姚广孝眼帘低垂,念了声佛号,“阿弥陀佛。陛下初衷是为了彰显太祖神圣。”
“但是这世间愚者众,慧者少,往往以讹传讹,妄加揣测附会,从而导致出现了各种流言传说,这不全是陛下的过错。”
老谋深算的姚广孝三言两语,就为朱棣找好了台阶。
朱棣闻言,颇为满意地瞥了一眼姚广孝,神色缓和了不少,顺着话头继续道。
“广孝大师所言极是!,朕只是想让父皇的功业看起来更加天命所归,更加非同凡响,谁曾想下面的有些人如此不开眼,理解偏了!”
“竟将好好的龙形画成了那般模样!,这能全怪朕吗?!”
“父皇若知,也应该能明白朕身为儿臣的孝心,只是方式或许.......可能是欠妥了些。”
“你们说呢?!”,说罢,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般扫向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们。
殿内群臣头皮发麻,内心飞速盘算,随即齐声躬身应和,“陛下圣明!陛下孝心天地可鉴!”
“都是因为百姓理解有误,画师技艺低劣,这才导致出现这种画像。”
“太祖皇帝神圣之姿,不是凡俗笔墨所能描绘,出现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
大明群臣:你是永乐大帝,你说的算喽。
(评论:“会不会是朱元璋这人,正面看是一个大圆脸,侧面看是个弯脸,也就是说朱元璋的脸型类似于一个平底锅???
额,好吧,我开玩笑的。”)
(追评:“你这个就有点抽象了,想想就觉得瘆得慌。”)
(追评:“不,就算角度不同,那个鞋拔子脸,下巴是向前凸的,可以参考哈布斯堡家族那些皇帝的相貌,
他们就有这种脸型的正面照,那他们正常吗?”)
宋太祖赵匡胤摸了摸自己圆润的下巴,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朕这下巴不是向外突出的的,应该没人说朕像锅吧。”
应天府城外,在一棵大树荫下。
李二狗咂咂嘴,终于忍不住开口,当然他这回没敢大声,极小声的说:
“张婶你看,那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啊,正面圆,侧面方的,要是脸上在加点麻子龙鳞。”
“那这真的是是龙形异像吗?”
张婶立刻打了个寒颤,连连摆手,声音压得极低:
“可不敢想!可不敢想!那模样也太磕碜了!晚上想起来都得做噩梦!”
王老伯赶紧“嘘”了一声,紧张地四下张望:
“快别琢磨了,让别人听去了就不好了,龙形异像也不是我们能议论的。管他像啥,那都是真龙天子。”
李二狗也难得地没抬杠,缩着脖子嘀咕:“就是,长得是有点忒特别了。我还是觉得芒果脸好看点。”
“你还说!”王老伯作势要打,李二狗赶紧躲开。
“哦,不说了不说了。”
(评论:“朱棣开的头,然后民间越传越离谱,最后到明中朝就变成鞋拔子龙王脸了。”)
(追评:“一个敢说,一个敢信。一个敢传,一个敢画,也是蛮神奇的。”)
(追评:只能说,朱棣他确实是开了一个好头,然后,后面就开始不受控制了。
再然后,就是清朝了,他们还往这里面,疯狂的添砖加瓦。最后导致朱元璋的鞋拨子脸深入人心。”)
大唐
李世民下意识地抬手,指尖轻轻拂过自己的面颊,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这,观音婢,玄龄,克明,你们说朕的画像,后来该不会也被那些画师或是黎民百姓们,传得面目全非。”
“甚至也长出什么‘龙鳞’、‘异骨’来吧?”
他显然被明朝朱家的前车之鉴给吓到了,那画像已经不是神似不神似的问题了,而是这画像上面的到底还是不是个人。
长孙皇后见状,连忙温言安抚。
“陛下何必过虑?您乃千古一帝——二凤,文治武功,天下共鉴。”
“后世史笔如铁,自有公论,哪里是一些许拙劣画技或流言蜚语所能轻易扭曲的?”
房玄龄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肃容道。
“陛下请放心,臣即刻便督办此事,严格筛选天下丹青妙手,摹绘陛下真容!”
“每一幅御像,臣必亲自审定,用以流传后世,永为典范!”
“臣附议!不仅如此,臣还谏议将陛下真容图谱刻石立碑,颁行天下州府。”
“令四海臣民皆能目睹天颜,从源头上杜绝以讹传讹的可能!”,杜如晦同样躬身,补充道。
李世民紧绷的神色稍稍缓和下来,但依旧心有余悸地叹了口气:
“但愿如此吧,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朕可不想百年之后,被人议论长得是像芒果,还是像平底锅。”
(评论:“是吗?原来是这样啊,我一直以为是清朝干的,嗯,怎么想都觉得是清朝干的。”)
(追评:“哈哈哈,真实!第一反应:肯定是清朝干的!刻板印象了属于是,但好像也没错太多。”)
(追评:“很正常啊,毕竟,怎么说呢?嗯,清朝给我们的印象确实不太好,而且他又不是没干。”)
汉武帝刘彻微微颔首语气带着一丝玩味和了然,
“看来这清朝在后世混得不怎么样啊!有点坏事后世子孙就都先想到它,这名声怕是臭大街了。”
雍正面无表情,凝视天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扳指:“后世竟如此讨厌我大清吗?是朕........是历代先帝做得不够好吗。”
清高宗乾隆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纯属偏见!赤裸裸的偏见!我大清坐拥天下百余年,仁政爱民,开拓疆土,功绩昭昭,岂容后世如此污名化我大清?!”
黎民百姓中也窃窃私语。“啧,听这意思,那清朝廷后来也不得人心啊?竟落得个这般名声?”
几个刚干完农活、蹲在墙根歇脚的农夫,其中一人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把脸。
“俺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俺就知道,谁让俺们有地种,有饭吃,俺就念谁的好。”
“听后世这口气,莫非那清朝廷后来也不让俺们安生?”
而在清朝末年的时空里,百姓的反应则更为复杂和压抑:
茶馆里众人一个个的都像个鹌鹑,互相交换着眼神,不敢高声语,只有极低的耳语。
“真这么招恨吗?”
“嘘!慎言!你想进大牢啊?!”
“可是...唉.......”
一声压抑的叹息,包含了无数未敢言明的情绪。
“我比较好奇,朱棣说这话的时候有思考过吗?这龙像真长这样吗?”
楚林天说着,发现视频下面还有个链接;
#朱棣改史#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930/4347923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