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天幕:开局自由搏击! > 第197章 穿越古代,太冷了,怎么办?

第197章 穿越古代,太冷了,怎么办?


(评论:“在《宋史》中有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他:凡典七州六路要职二十余年,未尝有败事。”)

(追评:“章衡的编年通载,也很牛一部史学巨作,章衡亲自编写,共10部,花费20年光阴写完,如今只留存4部,它主要是纠偏历史,其史学地位同于资治通鉴。”)

(评论:“章衡这忙碌的一生,虽然没有留下太大的名气,但他干的事儿不少,有为当时世人谋利。也有功在千秋的大事。”)

(追评:“我个人认为,宋朝就是这么一群类似章衡的官员撑起来的,不然难道还能是跪出来的吗?”)

宋朝

赵匡胤负手而立,声音低沉。

“光义,天幕上的话,你都听见了。”

赵光义连忙躬身

“臣弟听见了。章衡确是能臣,我大宋.....”

赵匡胤猛然转身,目光如炬。

“朕问的不是章衡,那些天幕评论说:‘大宋不是跪出来的’——你告诉朕,为何后世会有这等言语?”

“臣弟不知!也许是后世文人夸大其词了。”

“不知?朕创立大宋,每逢战事必身先士卒。若让朕知道后世子孙有屈膝之事。”

赵光义额头见汗,慌忙跪倒。

“皇兄明鉴,臣弟当真不知后世情形。”

赵匡胤凝视良久,终于转身离去,声音冰冷。

“罢了,你最好祈求天幕往后说到你时,别让朕听到什么不堪之事。”

“否则,朕的盘龙棍,可就不认得你这个弟弟了。”

大明洪武年间

“为什么那么爱跪?咱可太清楚了!”

朱元璋一脸“我早就看透了”的表情,语气带着嘲讽和怒其不争。

“这件事要追溯到他老赵家的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开始,但赵匡胤干这事,咱能理解。”

“但后面那个,骨头就软了!”

“后来宋朝那些继位的皇帝,更是一个比一个软,他们怕武将胜过怕外敌,宁愿年年给辽国、西夏送钱,还管那叫‘岁币’,其实就是跪着当孙子,”

“就算这样,也不敢让武将们真刀真枪地去干一仗!”

他气得在殿内来回踱步。

“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被那群文人把持了,张嘴就是仁义道德,说到底,不就是自己怕死,怕担责任吗?真是看得咱火冒三丈!”

太子朱标沉稳接话,语气中带着惋惜。

“父皇说得是。宋朝南渡之后,躲在江南苟安,早就把北上收复故土的雄心壮志给丢光了。”

“他们不是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岳飞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后来的皇帝宁可自毁长城,也绝不容许军权威胁到皇权。”

朱棣冷静地补充道:

“说到底,他们的国策核心就是‘花钱买太平’。用老百姓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去换边境短暂的安宁。”

“就算有人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战机,也拗不过朝廷里那套深入骨髓的‘畏战’。”

“毛病积攒得太深太久,已经不是一个人,凭一腔热血就能挽回的了。”

——————

楚林天看完了这个视频,只感觉这章衡确实是一个好官。

如果抛去那些功绩什么的,在古代的普通百姓,如果能遇到章衡这种官,日子能好过不少。

——————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幕之上出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光头!

是那个校长?!!

【穿越必备技能,手搓蜂窝煤,有手就行!】

“蜂窝煤?听着好像和蜂窝有关系?这东西能比柴火好烧吗?”

古人们充满好奇,光头校长又来了!这次是教做煤?

“煤,我知道,那黑石头,烧起来烟可大了,呛得人受不了,这做成有窟窿眼的煤球,真能好使?”

“快看看怎么做的,要是真简单,咱家以后冬天取暖可就方便了!”

画面中的常凯申校长激动的说道。

【有学员问,穿越到古代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又买不起木柴该怎么办,呵呵,一点知识都没有,还敢去穿越,真是不识好歹。】

【我不明白,难道蜂窝煤它不香吗?】

【相信经常穿越的同学都知道,在古代多以柴薪和秸秆为燃料,不权贵而且拾薪艰难。】

【这个时候就轮到蜂窝煤上场了,它的燃烧效率高‌,相比传统的实心煤球能节省约40%的煤炭消耗。  ‌】

【不仅‌相对环保节能‌‌还使用便捷‌:无需频繁添煤,火苗稳定,一次放置可持续燃烧120-150分钟,非常适合家庭日常炊事需求。】

【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便宜!】

【如果在古代能制作出廉价的蜂窝煤,那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校长小课堂——手搓蜂窝煤,正式开课!!】

普通百姓眼睛放光。“能省四成煤?这技术是真的假的?!这得省多少钱啊,那毒气的问题呢?”

“一次能烧一个时辰左右,这玩意儿要是真这么便宜好用,那以后做饭烧水可太省事了!”

汉武帝刘彻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对身旁的桑弘羊下令。

“桑弘羊,这件事情交给你了。”

“此事若办成,你功在千秋!”

“臣遵旨。”

嬴政猛地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

“立刻记下,不得延误!此物若真能节省四成燃料,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

“传朕旨意:命墨家协同研制,先在工坊试产。一旦验证有效,立即将制作方法制成图版,发往全国各郡县。”

墨家:啊~我感受到了,我的活又来了。

【首先趁着夜黑风高的时候,悄咪咪到最近的露天煤矿。】

【捡几吨这种,乌黑发亮且沉手的煤,这便是我们制作蜂窝煤的主要原料。】

【你可以放心的捡,这东西基本没什么人要的,当然,如果你被发现了,那本校长也不负责。】

〈看热闹那不嫌事大的弹幕表示:“校长,不是我说你,你这才捡多少啊,先给我来个一百吨的。”〉

〈“前面的,你可真是高见啊。”〉

〈“不是,你们真的是认真的吗,一百吨?你当是搬山呢?”〉

“哈哈哈,一百吨?这得捡到猴年马月去啊?”

古人们都被弹幕逗乐了,还夜黑风高去捡煤,这不就是去做贼吗。

“这可使不得啊,那黑灯瞎火的,去荒郊野外捡东西,多危险。”

一个谨慎的老人家连连摇头,心里有点不踏实。

“再说了,万一让人抓了可咋整,这后世子孙净出馊主意。”

李世民连连点头,这可真是个好技术。

煤这东西,古代用起来不太方便,烟大,容易一氧化碳中毒,效果也不太行。如果能像这样利用起来,对百姓而言真是一件大好事。

他笑着摇了摇头,对房玄龄和杜如晦说。

“这些后世之人,倒也风趣。不过,玩笑归玩笑,‘原料易得’确实是此法的关键。”

“玄龄,克明,诏令各地,留意此类矿藏,由将作监统一派人勘测、管理。”

“同时,要制定章程,是官采官卖,还是允许民间在官府监管下开采使用,需尽快议个章程出来,既要利民,亦不能失了管制。”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930/4347915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