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嫡庶神教2
【“嫡庶神教”第二条:庶子没有继承权。】
【笑死,这条规则漏洞比筛子还多。】
【准确来说,古代实行的确实是嫡长子继承制——但请注意,是“嫡长子”,不是“所有嫡子”。】
【就连嫡长子下面的嫡次子,在哥哥健在时也没有继承权。除非嫡长子嘎了。】
【所以“庶子没有继承权”这个说法,完全是在混淆视听。严格来说这个说法不太准确。】
【举个实际例子:如果嫡长子、嫡次子都不幸挂掉了,而老爹又没有其他嫡子,这时候庶子完全可以继承家业。(不然难道要把家产送给隔壁老王?)】
【而且古人虽然长期奉行“立长不立贤”的原则,但历史上主张“立贤不立长”的声音也从来没断过。】
【比如某个儿子特别有能力,老爹把家业传给他的情况在史书里面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所以说啊,古人其实比某些人想象的要灵活得多,真没那么死板。】
〈弹幕飘过:“下次谁再拿“庶子不能继承”说事,建议他把《三国志》里刘备传翻一遍。”〉
〈“嫡长子是继承爵位和大部分财产,次子庶子可以分剩下家产。”〉
〈“曹操:其实我本来两个都占了的.......”〉
刘备面露无奈,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这......这怎么把我也扯进去了?我确实是中山靖王的后人啊!孝景皇帝的玄孙,世代传承的宗室血脉。”
“虽说年代久远了些,但也是正宗的汉室宗亲啊!”
他整了整衣冠,神情认真:
“拿我来反驳'庶子无权'这个说法,实在是不太合适。我这情况不一样,比较特殊。”
“........”
曹操目光骤然一沉,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压抑的悲愤。
“后世子孙!你们不要再扎我的心了!”
他重重一拍案几,什么嫡庶继承,这分明就是在往他的伤口上撒盐。
曹操的儿子曹昂,确实是又贤又长,他如果不死在宛城,后面的继承之事估计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刘邦看着天幕,突然福至心灵,对着萧何说道。
“萧何!你听见没?后世子孙举的那个例子,乃公怎么看,怎么觉得像是在说那个抢了侄子皇位的永乐大帝朱棣呢?”
毕竟后世子孙说过,他们也怀疑那朱棣是不是庶出的。这么一想,是不是就能对得上了?
“这应该不是乃公的错觉吧?” ,刘邦一脸“我发现了真相”的表情。
萧何无奈,“陛下,您这联想力,臣实在是佩服。”
唐朝的学子翻着手中的《唐律疏议》,从法律上分析,那句话就不对。
“《唐律疏议》中有‘诸子均分’的制度,虽嫡长子继承宗祧,但庶子同样有权分得家产,岂能一概抹杀?"
是的,没错,从唐代起“诸子均分”就已经被写入律法了,
最多家里有爵位,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还有和祭祀相关的礼器等,这些属于爵位绑定的东西也是嫡长子的,家产的话是诸子均分。
再往前,到汉时期“诸子均分”虽然没有被写入律法,但已经被称赞为治家典范了。
而如果按照推恩令来讲,这种均分在汉朝其实就已经有雏形了吧?
反倒是元代,继承家产是真的分嫡庶,嫡子能分到四成,庶子能分到三成,私生子也有继承权,但只能分到一成。(当然,也分情况。)
【“嫡庶神教”的第三条规矩——妾室不能穿正红色,只能穿粉色。】
【这条要是让古人听见了,估计都得愣一愣,反问一句:“这又是哪朝哪代冒出来的封建老规矩?”】
【我仔细翻过史料,古代压根就没有明文规定妾室不能穿正红。】
【哪怕是在服饰制度极为严格的明朝,也找不出这么一条。】
【你们要是不信,亲自去翻翻《明史》里对皇后、妃嫔服饰的规定,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提过“妃嫔不得穿正红”这种话。】
【那这条“规矩”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这可能要追寻到明初的时候。】
明初?!
朱元璋一脸“我怎么不知道”的表情,语气里带着疑惑。
“啥?咱定的规矩里有这一条,咱怎么不记得了,《大明律》?还是哪里写的?”
他挠了挠头,
“没有啊!咱当初是下令老百姓不能乱用大红之类的颜色,那是怕他们僭越,分什么妻妾了?瞎扯!”
“咱都没这么细抠过颜色!”
【为什么呢?因为我猜大概率是“嫡庶神教”的爱好者们读史料没读全,自己脑补出来的。】
【明初确实有过服饰禁令,比如规定民间妇人不能穿大红、鸦青这些颜色,但那是所有妇女都不能穿,并不是单独针对妾室的。】
【到了明末的时候,对于服饰的禁忌逐渐开放,妾室穿红色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啊,这条所谓的“铁律”,根本站不住脚。】
某位明末士人摇着扇子:“可不是嘛!到了咱们这会儿,只要有钱,穿什么不行?我府上那位夫人,去年就做了件正红的遍地织金缎裙子,出门赴宴风光得很,谁会说半句不是?”
“原来是那些人自己瞎想的啊,我还以为真有这讲究呢,差点被骗了!”
古人们:看史料你只看了一半,那不就等于你只看了史吗?
所以你脑壳里装的是史吗?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930/4346848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