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慧眼识珠的延伸
“老杨,你这观念得更新了。
现在室内恒温24度,湿度55%,根据《美国儿科协会育儿指南》最新版,
这个环境下穿一件纯棉连体衣加这个厚度的小马甲正合适。
穿多了出汗,风一吹才更容易感冒。”
杨民生不服:
“指南是死的,孩子是活的,你看她小手凉的。”
陆爸爸据理力争:
“孩子末梢循环还没发育好,手脚微凉是正常的,要摸后颈。
你摸摸,后颈是不是温热的?”
一个要凭经验和老话,一个要讲科学和数据,俩老头围着裹得像个小粽子似的念安,一个要加衣,一个要减衣,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还是杨笑笑闻声赶来,摸了摸女儿后颈,笑着裁决:
“爸,陆爸爸说得对,后颈是温的,不用加背心了。不过谢谢外公这么细心。”
这才平息了“战火”。
杨民生一边嘟囔着“科学科学……”,一边不情不愿地把小背心放了回去。
场景二:辅食之争——“营养至上” vs “循序渐进”
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分歧又来了。
杨民生认为“能吃是福”,恨不得把各种有营养的东西都赶紧给外孙女安排上。
他端着一小碗自己精心研磨的、混合了胡萝卜泥、蛋黄泥和一点点鱼泥的“超级营养糊”,就要喂给念安。
“来来来,安安,外公给你做了好吃的,营养丰富,吃了长高高。”
陆爸爸立刻站出来阻止,手里还拿着手机查资料:
“老杨,停,你这太冒进了,育儿APP上说了,添加辅食要一样一样来,每次只加一种新食物,观察三到五天,看有没有过敏反应。
你这混了好几种,万一过敏了,都分不清是哪种东西惹的祸。”
杨民生觉得对方小题大做:
“我们那时候养孩子,哪有这么讲究?不都长得挺好的。”
陆爸爸坚持原则:
“时代不同了,老杨,要讲科学,得先吃高铁米粉,然后是根茎类蔬菜泥,再是蛋黄、肉泥……得按顺序来,你这跨度太大了。”
一个举着勺子跃跃欲试,一个拿着手机严防死守,眼看又要僵持不下。
这时,陆沉走过来,忍俊不禁地接过岳父手里的碗,温和地说:
“爸,您这心意太好了,这糊糊闻着真香,不过我爸说得有道理,咱们先给安安尝尝单纯的胡萝卜泥,明天再加蛋黄,这样更稳妥。
您这‘超级营养糊’,等安安大一点,肠胃更强壮了,我一定让她尝尝外公的手艺。”
这话既肯定了杨民生的心意,又采纳了陆爸爸的科学建议,两位老同志这才勉强达成“阶段性共识”。
场景三:玩耍之争——“安静美男子” vs “活力运动派”
就连陪玩,两位爷爷的风格也迥异。
陆爸爸喜欢抱着念安,指着绘本上的动物,用标准的普通话温和地讲解:
“安安看,这是小猫咪,喵喵喵~” 或者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致力于将外孙女培养成一位“安静的美女子”。
杨民生则不然,他更喜欢把念安放在宽敞的爬行垫上,拿着摇铃在她面前晃,鼓励她:
“安安,来,爬过来拿外公的铃铛。”
或者扶着她的腋下,让她尝试站立,嘴里还喊着口号:
“一二一,加油,我外孙女真有力气。” 他觉得孩子得多动才能身体好。
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陆爸爸刚把念安抱在怀里准备讲故事,杨民生就拿着个色彩鲜艳的球凑过来:
“老陆,别老抱着,让她活动活动。”
一个营造安静氛围,一个致力体能开发,搞得小念安有点无所适从,大眼睛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
最终,还是陆沉和杨笑笑找了个机会,召开了一次非正式的家庭会议。
陆沉拿着打印出来的科学育儿资料,杨笑笑抱着女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耐心地给两位老同志“科普”兼“调解”。
“爸,陆爸爸,我们知道你们都是太爱安安了,方法不同,但心意是一样的。”
“科学育儿不是否定你们的经验,是希望用更稳妥的方式让安安更健康。
比如穿衣,咱们就摸后颈;添加辅食,咱们就听APP和医生的,循序渐进;玩耍呢,动静结合最好……”
看着小两口诚恳的样子,再看看在他们科学喂养下确实长得健康活泼、人见人爱的小念安,杨民生和陆爸爸也慢慢想通了。
杨民生率先“妥协”,拍拍陆爸爸的肩膀:“行吧老陆,以后你管‘文’,我管‘武’,咱们分工合作。”
陆爸爸也笑了:“成,你带她活动的时候,我负责记录和安保。”
自此,“爷爷/姥爷争宠记”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和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协作组”。
家里时常能看到,陆爸爸拿着绘本讲故事,杨民生就在旁边用玩具吸引念安多爬几步,两人还时不时交流一下“教学心得”,氛围其乐融融。
这场因爱而起的小小“争端”,最终在爱与理解的调和下,化为了家庭生活中一抹格外温馨有趣的色彩。
自从发现“慧眼识珠”能力在女儿身上奇妙的延伸后,陆沉隐约感觉到,这份源于系统、因家庭之爱而愈发活跃的能力,似乎还在缓慢地成长和变化。
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翡翠原石内部品质的感知,而是变得……更具“灵性”。
一次周末,他陪着杨笑笑去逛古玩市场——主要是笑笑想找些有年代感的布料和饰品作为设计灵感。
在一个摆满杂项的老摊前,陆沉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一枚不起眼的、带着厚厚包浆的古代铜钱。
当他的注意力落在其上时,脑海中那股熟悉的清凉感再次涌现,但这次传递来的,不再仅仅是“有价值”或“无价值”的简单判断。
他仿佛“看”到了一幅模糊而短暂的画面:一只粗糙、布满老茧的手,在油灯下反复摩挲着这枚铜钱,空气中弥漫着焦虑与期盼的气息。
紧接着,一股微弱却清晰的“流通”、“等价交换”、“市井烟火”的意念传来,仿佛这枚铜钱承载了无数次的买卖与人间烟火气。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425/4332226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