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特种兵重生古代,开局五个拖油瓶 > 第190章 名将之姿

第190章 名将之姿


战事暂歇,铁壁城像个刚从鬼门关溜达回来的重伤员,浑身没一块好肉,喘口气都带着血沫子。城墙上那个被砸开的大豁口,咧着嘴,活像缺了门牙的老太太,对着荒原吹冷风,诉说着之前的惨烈。

城内更是千头万绪,乱成一锅粥。阵亡将士的名字刻满了临时找来的木牌,家属的哭声时断时续,像钝刀子割着每个人的心。萧战咬着后槽牙,把自己那份皇帝佬儿赏的、还没来得及焐热乎的金银,连同他后来连蒙带骗、软硬兼施从几个路过商队“化缘”来的钱财,一股脑儿先垫付了部分抚恤。他拍着胸脯对眼眶通红的遗属们保证:“弟兄们跟我萧战守城,没给咱铁壁城丢人!我萧战就是砸锅卖铁,当裤子卖血,也绝不让英雄的家人饿肚子!这笔钱,先应应急,后续……后续老子再去朝廷那儿哭穷去!”

这边抚恤的事儿刚开了个头,那边伤兵营里更是人间地狱。几个随军郎中忙得脚打后脑勺,眼珠子熬得跟兔子似的,恨不得一个人劈成八瓣用。药材?那玩意儿比敌人的首级还金贵!金疮药早就见了底,止血的纱布洗了又洗,都快成抹布了。一个老郎中揪着所剩无几的胡子,对着萧战跳脚:“将军!我的萧大将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现在别说上好的人参吊命,就连最普通的止血草都快没了!再不来药,下次您再来,就只能看见我给伤员们跳大神祈福了!”

萧战听得一个头两个大,只能陪着笑脸:“老先生辛苦!再坚持坚持,我已经派人去周边城镇高价收购了,蚂蚱腿也是肉啊!实在不行……我带人再去荒原上转转,看能不能摸几个狼崽子的医疗补给队?”  老郎中翻了个白眼,差点背过气去。

修补城墙的民夫和士兵们更是辛苦,扛石头的,和泥巴的,号子声喊得震天响,但进度嘛……萧战看着那巨大的工程量,心里直抽抽,这得修到猴年马月去?粮食储备也见了底,锅里的粥是越来越稀,能照出人影儿。

按理说,这一摊子烂事,足够把一个正常人逼疯。可萧战这家伙,偏偏像个不知道疲倦为何物的铁人,或者说,像个被上足了发条、还灌了三大碗浓茶的陀螺,在城里窜来窜去,脚不沾地。白天处理各种破事,晚上则一头扎进他那间被地图和杂物堆满的“书房”(其实就是个稍微大点的军帐),就着昏暗的油灯,开始伏案写他那份至关重要的战后总结报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请功状”兼“要钱要粮要人申请书”,简称“打土豪申请书”。

这玩意儿,他可写得认真了,比当初琢磨怎么搞那个“大炮仗”还上心。只见他抓耳挠腮,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笔沉思,嘴里还念念有词:

“他娘的,光说我们多英勇不行,那帮京城的老爷们听腻了这套。得哭穷!得卖惨!得把咱们的难处说得比窦娥还冤!但光哭也不行,显得咱没本事。还得显摆一下咱们打得有多聪明,多不容易,让那帮老爷们觉得,这钱粮人马投给咱们,值!比扔水里听响儿强!”

于是,一份风格极其独特的报告诞生了。里面用他那兵痞子式的、带着浓浓硝烟味和汗臭味的直白语言,夹杂着大量精确到个位数的伤亡、消耗数据,以及一针见血的分析,详细记录了守城战的点点滴滴:

关于敌军战术,他是这么写的:

“狼崽子攻城,翻来覆去就他妈那三板斧!第一斧,投石机跟不要钱似的玩命砸墙,想把咱们震晕乎;第二斧,步兵像蚂蚁搬家一样黑压压地爬墙,考验咱们的臂力(扔擂木滚石);第三斧,骑兵在边上晃悠,想抽冷子给咱们来一下。但只要咱们准备充分,针对性防御,就能让他碰一鼻子灰!比如,多备点擂木滚石,专治各种爬墙不服;弓箭手兄弟眼神得好,集中照顾那些推云梯的龟孙,谁露头射谁;骑兵来了更不怕,长枪阵给他安排上,陷马坑给他挖好喽,保准让他们人仰马翻,哭爹喊娘!”

分析城墙缺口失守原因,他毫不留情地揭短:

“这次那个豁口为啥会被打开?归根到底,不是弟兄们不拼命,实在是咱们的城墙年久失修,他娘的比老太太的牙口还不结实!扛不住人家重型投石机跟敲鼓似的,盯着一个点往死里轰啊!这说明啥?说明工事加固,刻不容缓!下次修墙,得下血本!用上好的糯米汁拌三合土,石头缝里给他灌铁水!务必弄得结结实实,让狼崽子的石头砸上来就跟挠痒痒似的!”

评价自家军械,他更是恨铁不成钢:

“再说说咱们的弩箭,射程和破甲能力还是不够劲儿!兄弟们操作是没问题,个个都是神射手胚子,可家伙事儿不顶用啊!要是咱们的弩能再远射五十步,精度再高那么一丢丢,狼崽子的投石机根本不敢推那么近!好家伙,上次看他们在射程边缘嘚瑟,跟逛自家后院似的,气得老子牙痒痒!工匠坊的那帮老小子,得给他们加加压,多拨点经费,赶紧想办法改进!不然下次吃亏的还是咱们!”

最后,关于那个改变战局的“大杀器”,他写得含糊其辞,却又充满诱惑:

“最后,关键时刻,咱们使用了‘特殊守城器械’(此处省略五百字制作过程,懂的都懂),效果嘛……大家有目共睹,那是相当滴震撼!就是数量太少,跟过年放炮仗似的,响一下就没了。这玩意儿,经过实战检验,绝对值得深入研究!潜力巨大!朝廷要是多拨点专项经费,搞搞技术攻关,批量生产……嘿嘿,下次狼崽子再来,保管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份既有宏观战略眼光(精准概括敌军模式),又有具体战术细节(应对方法简单粗暴有效),还带着强烈问题意识(疯狂吐槽城防、军械短板)和改进建议(连材料和工艺都点名了)的“奇葩”报告,随着正式的、文绉绉的战报一起,被快马加鞭,火速送回了北疆镇守使衙门,并最终几经辗转,摆在了兵部乃至皇帝陛下的案头。

---

第二章  朝堂震动,“兵痞报告”惊四方

北疆太守赵文康,这位在北疆风吹日晒多年的老将,拿到萧战这份“原汁原味”的报告副本时,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他忍着笑,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又读一遍,最终忍不住抚掌赞叹,对身边的幕僚说:“妙啊!此子不仅勇武过人,胆大包天,更有大将之才!你看他对战场洞察之微,总结之到位,反思之深刻!更难得的是,他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用力,要钱要粮要人都要在了点子上!假以时日,稍加磨砺,必是我大夏擎天之柱!北疆有他,老夫心里踏实多了!”

而当这份报告传到京城兵部,乃至在几位朝廷重臣之间小范围流传时,引起的震动就更大了。

那些原本对萧战印象不佳,觉得他行事乖张、不守官场规矩、像个山大王多过像将军的朝堂大佬们,在看完这份详实得令人发指、逻辑清晰得无可挑剔、却又“接地气”到近乎粗俗的报告后,一个个都陷入了沉默,然后不得不重新拿起报告,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琢磨。

一位须发皆白、经历过三朝风雨的老王爷,在书房里捻着胡须,对着这份报告看了半晌,最终长叹一声,对身旁来拜访的同僚感慨:“看来,我们都小瞧了这个萧战啊。原以为不过是一勇之夫,或者顶多是个有点奇技淫巧的工匠头目。可你们看这份报告……守城之战,最是考验将领的耐心、韧性和全局掌控能力。此子临危不乱,调度有方,更能于绝境中出奇制胜,稳住军心……这已是非同小可。更可怕的是,事后他还能如此冷静、清晰地复盘,直指城防、军械、后勤等诸多要害,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这哪里是个莽夫?这分明是具备名将之姿!是个可造之材,不,是栋梁之材啊!”

另一位以严谨刻板著称的兵部侍郎也微微颔首:“虽然用语……不甚雅驯,但言之有物,数据翔实,思路清晰。比那些只会空谈‘将士用命’、‘皇恩浩荡’的官样文章,强了何止百倍。至少,我知道他这仗是怎么打的了,也知道他下一步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这钱粮兵马,拨给他,心里有底。”

一时间,萧战在朝廷大佬们心中的形象,仿佛被施了仙法,蹭蹭地往上拔高。从一个“有点本事的刺头边将”、“走了狗屎运的工匠将军”,真正被视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未来足以独当一面的将星!分量和期待值,那是坐着火箭往上升!

就在朝堂大佬们为萧战的报告啧啧称奇时,京城某处人声鼎沸的茶楼里,气氛更是热烈。醒目一拍,满堂皆静。说书先生唾沫横飞,正讲到铁壁城之战最精彩的段落:

“话说那萧将军,眼见狼兵如潮水般涌来,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只见他立于城头,大喝一声——‘呔!底下那帮狼崽子,都给老子听好了!此路是我开,此城是我在,要想从此过,留下狗头来!’  声如洪钟,震得那城墙上的灰尘都簌簌往下掉!”

“说时迟那时快,敌军一员悍将,挥舞着门板似的大刀冲了上来!萧将军不慌不忙,手中那柄祖传宝刀(其实说书的也不知道那是啥刀)一挥!各位猜怎么着?那可是刀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啊!刀光闪过,那敌将连人带马,被劈成了整整八瓣!啧啧,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底下听众听得如痴如醉,叫好声不断。一个商人模样的胖子,磕着瓜子,对同伴炫耀:“嘿,王老板,听说了吗?这萧将军不光能打,还会写兵书呢!朝廷里那些尚书、侍郎大人们看了他的折子,都翘大拇指,夸他是这个!”说着比了个大拇指。

旁边那位王老板咂咂嘴,一脸佩服:“了不得!真是了不得!又能打,又会动脑子,还能写文章……文武双全啊!看来咱们北边的生意,以后能多安稳些日子了。这萧将军,简直就是咱北疆的守护神啊!”

“可不是嘛!以后商队路过铁壁城,得多送几车好酒好肉去犒劳犒劳!”

“对对对!必须的!”

茶香袅袅中,“萧战神”的威名,伴随着他那份“别具一格”的报告传说,一起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京城这个春天,最炙手可热的话题。而远在铁壁城的萧战,此刻正一边啃着硬邦邦的干粮,一边琢磨着下一份“哭穷报告”该怎么写,才能再从朝廷那儿多抠出点银子来……他打了个响亮的喷嚏,揉了揉鼻子:“他娘的,谁又在惦记老子那点军费了?”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176/4377007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