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该变天了
赈灾。
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民变,甚至酿成动乱。
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赈灾、救灾办法,并不断加以完善。
武朝总结历朝经验,搞出来出一本比较系统化的《救荒活民书》。
主要就是实物赈济、作物种子赈济、有偿赈贷、抚恤、赦免等。
但无论发钱、粮食,或者选派医生,都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最重要的还是如何保障流民以后的生活。
看着手中的《救荒活民书》,赢彪就觉得这书的作者,明显是外行指挥内行,总结的经验里面,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
赢彪赈灾极其简单,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只给北直隶各州府下达了一个死命令:安宿县、满城县接纳所有流民、灾民!
起初还有人觉得赢彪装逼遭雷劈,两个县才能容纳多少流民?
可当他们看到两县的收容条例之后,却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安宿和满城两县,在城外规划出区域搭建帐篷,建立收容站用来容纳流民。
收容站内不仅有住宿区、餐厅区、活动区,还有医务区、隔离区……就连茅房也是独立区域存在的,地面上还撒着生石灰,所有人必须喝开水,禁止一切随地大小便。
寻常赈灾,流民们的生活区域都是臭气熏天,哭声骂声吼声不断。可他现在看见的,却是流民们的欢声笑语,流民们进入收容站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身上脸上全都白白净净的,走在街上也看不出来是流民。
每天顾锡红都会派人前往收容站招工:供吃供住供住宿,四餐不限量供应,每餐四菜一汤吃饱为止;每年会进行一次绩效考核,优秀矿工会获得分房资格,子女免费在灵山镇私塾就读……一串连招下来,流民们踊跃报名。
收容站也仿佛变成了中转站,进来的先享受赈济待遇,收拾得干干净净之后再去小灵山务工。
这个世界的镐头不顺手,沈庆之画了几张图纸给铁匠作坊。
除了各种工具以外,甚至还用大小齿轮的组合,搞出来手摇的短途传送机。
铁匠作坊所有人也是加班加点努力赶工,矿上能用的工具堆满了整个仓库,确保矿场能正常生产。
顾锡红从牙行掌柜一跃成为矿老板,整个人龙精虎猛,充满激情。
本就是从商的人,对商业流程也是了如指掌,为了让流民们尽快适应工作,采取老带新的工作办法,一个老矿工带三到五个新人,熟悉各种指令和工序。
一切井然有序,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暴雪过后,沈庆之带着赢彪,先是去印刷厂参观活字印刷。
曹掌柜像是导游一样,带着赢彪参观印刷厂的每一个角落。
面对全新的印刷术,赢彪像是个新兵蛋子,对印刷厂内的所有物品都充满了好奇。
沈庆之也没提醒曹掌柜要小心,反而怂恿赢彪也出一本书,保证三天之内就让赢彪见到样品。
赢彪是武将出身,对兵法神马的颇有研究,他决定把自己打仗的经验,写成一本《练兵实际》,并和曹掌柜约定,两天之后曹掌柜上门取样板书。
两天这个日期就很玄妙,沈庆之心满意足地带着赢彪离开,又去了灵山煤矿。
一路走来,小灵山脚下已经有了颇具规模,更像是一个村落。
食堂里升起炊烟,厨娘们忙碌起来开始炒菜做饭。
矿工们都在各自的岗位按部就班地工作,一群孩童围在一起堆雪人。
虽然看上去这里还有些残破,但赢彪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变得繁荣。
不多时,下工的钟声响起。
矿工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做好安全检查之后陆续走向食堂。
有人发现了沈庆之和赢彪。
几步走过来,对着二人便磕头叩首,大声叫着恩公。
有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矿工们纷纷来到二人近前,磕头叩拜。
看着一个个漆黑的汉子对自己感激涕零,赢彪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这就是咱们的恩公。”
“咱们从陇右来了保定,没有冻死饿死,全仰仗两位恩公。”
“是他们给了咱们一个体面的工作,是他们让咱们吃饱穿暖。”
“多谢恩公给我做工的机会,否则这冬天怕是熬不过去了。”
“小人一家马上就要饿死了,是县尊大人指引,才来了矿上务工,每月有丰厚的薪水,每天有四菜一汤,每天睡觉都能住进暖洋洋的工棚……恩公,请受小人一拜。”
矿工们发自内心的感激,让赢彪内心极为震撼,似乎心中还升起浓浓的成就感。
从这一刻开始,赢彪也终于发现,其实百姓的要求是最简单不过的了。
他们只想吃饱穿暖而已,可就这么小小的要求,朝廷却一直满足不了。
皇子皇孙们,很多都不识五谷,都没体验过民间的疾苦,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理解百姓们的诉求。
“诸位不必多礼。只要好好在矿上干活,将来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将来家家户户都能住上大瓦房。”沈庆之见赢彪站在原地发愣,他只好开口安慰这些工人。
矿工们眼含热泪,只是一味地对着他们磕头,沈庆之无奈下命令乡勇把他们扶起来,组织他们去食堂吃饭。
“他们……”赢彪发现自己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在秦王府,赢彪也是指点江山的存在,甚至他还对朝廷提出来很多惠民的政策,他自认为是了解百姓懂得百姓的,可今天发生的这一幕,推翻了他全部的傲娇,他发现以前的自己就是闭门造车,不亲身体验绝对见不到真正的民生。
“我最初以为,他们在故意地演我,故意对我讲那些阿谀奉承的话。”赢彪深吸了一口气,眼眶微微有些发红,总觉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了。
“他们并不知道二爷的身份,何来阿谀奉承一说?”沈庆之笑道,“他们从陇右一路来到保定府,沿途见惯了太多太多的生死离别。对他们而言,一碗热水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每顿饭四菜一汤,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百姓的心思是很单纯的,他们真正感激的还是二爷让他们一家老小生存下去。”
风雪之中,已经四十岁的赢彪,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变法变法,不过是变着法地压榨百姓罢了。
这武朝的天……也该真真切切地变一变了!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123/1111099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