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刚穿越,被千古一帝抢走半块饼 > 第240章 一封信

第240章 一封信


未央宫门前,那阵小小的骚动,很快便平息了。

在当朝太尉周勃亲自出面,将那个黑衣青年“请”入宫中之后,那些原本还想呵斥缇萦的卫兵,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一个个缩在角落里,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不知道那个青年是谁。

但他们知道,能让周勃这尊军方第一人,行晚辈之礼的,整个大汉王朝,也绝找不出第二个。

缇萦跪坐在冰冷的石板上,也同样呆呆地看着那个消失在宫门深处的背影。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只知道,那个看起来有些疲惫的、神秘的先生,似乎是她最后的希望。

……

未央宫,一处僻静的偏殿之内。

周勃屏退了所有左右,亲自为陈寻倒上了一杯热茶。

他看着眼前这个,容貌与几十年前,在“靖难之役”后,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男人,那双总是充满了威严的虎目之中,充满了无法掩饰的震撼与敬畏。

“陈……陈先生。”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勃以为,先生早已云游四海,不问世事了。不知先生今日,为何……”

“我来长安,是想去格物院,看看他们弄出来的那些新玩意儿。”陈寻的回答很随意,“路过宫门,恰好看到了一件让我有些不快的事情。”

他没有兴师问罪,也没有以势压人。他只是用一种极其平淡的语气,像是在问一个最普通的问题。

“周太尉,你我都是从先帝爷那个时代,一路走过来的人。我想问问你,我大汉的律法,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副连一个为父请命的孝女的哭声,都容不下的模样了?”

周勃的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陈寻将那卷缇萦的血书,缓缓地推到了他的面前。

周勃不敢怠慢,立刻上前,恭敬地双手接过仔细地看了起来。

越看,他的眉头皱得越紧。

“先生,”看完之后,他一脸为难地说道,“此事……勃有所耳闻。这淳于意的案子,颇为复杂。他得罪的是当朝的列侯。而且……关于是否要废除‘肉刑’的争论,在朝堂之上,也已争论了数年。连……连之前的曹丞相,都未能推动此事。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他说的都是实情。他虽然同情那个女孩,但他身为军方领袖,实在不愿轻易地卷入这种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

“我明白。”陈寻点了点头,他的反应比周勃想象的要平静得多。

“我今日不是来让你去为谁翻案。也不是让你,去支持哪一派的观点。”

他看着周勃,那双平静的眼眸,仿佛能看穿人心。

“我只是想请你做一件身为大汉太尉,分内该做的事情。”

“让陛下的眼睛,能看到他应该看到的东西。让陛下的耳朵,能听到他应该听到的声音。”

陈寻指着那卷血书。

“这上面,写着一个‘孝’字。孝,乃我大汉立国之本。一个孝女的泣血之言,在天子脚下,却无法上达天听。这正常吗?”

“一个仁慈的君主,想要了解民间疾苦,他的臣子,却因为害怕得罪权贵,而将这些声音,都堵在了宫门之外。这又是一个忠臣,该做的事情吗?”

陈寻的每一句话,都说得很轻。

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狠狠地敲打在周勃的心上!

周勃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陈寻没有逼他站队。

而是将他放在了“忠”与“不忠”的天平之上。

许久,他才缓缓地对着陈寻深深一揖。

“先生……勃,明白了。”

“勃会亲手将这份血书,呈于陛下面前。也会将今日宫门前发生之事,一五一十地禀告陛下。”

“至于陛下如何决断。那便是天子之权了。”

“如此便够了。”陈寻点了点头。

他达到了他的目的。

他站起身,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好了,不打扰太尉处理军务了。我也该去看看我的那些徒子徒孙们了。”

他说着便要向殿外走去。

说完,他的身影便消失在了殿门之外。

……

当夜,格物院,客舍。

陈寻并没有真的,去打扰格物院那些学士们的研究。他只是在这里,寻了个清静的住处。

他坐在灯下,铺开了一卷新的竹简。

他想起了,扶苏临终前,在信中问他的那个问题。

法之本意,究竟在于惩戒,还是在于教化?

他也想起了,自己在回信中写下的那句话。

君王之仁,不在于赦免多少罪人,而在于能否听到那最微末的、属于凡人的哭声。

周勃会将缇萦的哭声,带到文帝的面前。

但这,还不够。

一个君主的改革,需要的不仅是一时的感性触动,更需要一个足以支撑他,对抗整个保守派系的、坚实的理论根基。

而这个根基,他陈寻不能给。

因为,他是一个“鬼魂”。一个“鬼魂”的话,只会让朝堂陷入更深的猜忌和动荡。

但,有一个人可以给。

一个,早已逝去,却依旧活在所有人心中,尤其是活在汉文帝心中的圣贤。

帝师,扶苏。

陈寻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无人能懂的、狡黠的光芒。

他提起笔,模仿着扶苏那温润如玉的笔迹,开始在那卷空白的竹简上,缓缓地书写了起来。

他写的,不是给汉文帝的奏折。

而是一封,他写给自己的、早已逝去的学生——扶苏的回信。

“……法,乃国之公器,其形恶,其心善。其形恶,在于以雷霆之势,震慑宵小,使人不敢犯。其心善,在于以教化之功,开启民智,使人不想犯……”

“……刑罚酷烈,非仁君所为。然,废刑过速,亦非明君之举。改革之道,在于人心……”

写完,他将这卷竹简,装入了一个古朴的木盒之中,做成了仿佛已在故纸堆中,埋藏了数十年的模样。

他叫来了陈平的暗部。

“我不要这封信从我手中递出去。”他对着那名黑衣人,低声吩咐道。

“我要它‘意外地’在彭城,在帝师故居的书房里,被某个忠心耿耿,又有些才华的年轻史官,‘发现’。”

“我要他如获至宝。然后将这封信,作为‘帝师遗墨’,呈给那个最敬重他老师的皇帝。”


  (https://www.lewenvxs.cc/5514/5514019/4357816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