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绷紧的弦
山寨里的日子,像一张渐渐绷紧的弓弦。阿牛带回的消息,让无形的压力笼罩在每个人心头。原本就稀薄的饭菜,分量似乎又少了一些,但没人抱怨,只是咀嚼得更慢,仿佛要将每一口食物里残存的力气都榨取出来。
翠姑明显感觉到,妇孺们之间的交谈更少了,眼神里的惊惶却多了几分。李婶有时会突然停下手中的活计,侧耳倾听山外的动静,尽管除了风声和鸟鸣,什么也听不到。那种对未知危险的恐惧,比明确的刀剑更折磨人。
石头的伤势恢复到了瓶颈。伤口基本愈合,但那条腿终究是落下了残疾,快步行走时跛得明显,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疾奔如飞。他不再整天坐在棚口,而是开始主动找活干。他接替了身体较弱的老人在寨子边缘瞭望的任务,一坐就是大半天,目光鹰隼般扫视着下方蜿蜒的山路和远处的河谷。他也帮着修理那些简陋的武器,将竹竿削得更尖,把柴刀磨得更利。他的沉默不再是消沉,而是一种内敛的力量,寨子里的人看他的眼神,也从最初的同情,渐渐变成了信服。
阿牛和几个脚力好的年轻人出去得更勤了,有时一去就是两三天。每次回来,都带回一些可怜的食物——几只瘦弱的山鼠,一捆苦涩但能充饥的块茎,或者几颗野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带回了外界的消息。
“鬼子征粮队往北边去了,暂时还没搜到咱们这片山。”阿牛一边大口喝着翠姑递过来的野菜汤,一边向寨老汇报,声音因疲惫而沙哑,“但他们在清水铺设了个临时据点,人不多,就十几个鬼子和二三十个伪军,像是卡住进山的口子。”
“清水铺……”寨老浑浊的眼睛眯了起来,“那地方离咱们这,翻过两道山梁就能到。”
气氛再次凝固。敌人的据点,像一颗钉子,楔入了他们自以为安全的世界。
“盐呢?”老药婆更关心实际问题,她手头的草药还能勉强支撑,但没有盐,伤员的恢复和所有人的体力都会成大问题。
阿牛摇了摇头,脸色难看:“镇子上卡得死紧,买卖盐都要良民证,还得有鬼子开的条子。黑市上价格翻了几十倍,而且……风险太大。”
一直没有说话的石头,忽然开口:“他们的据点,平时补给怎么运?”
阿牛看向他,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从山下用骡马队运上来,大概五六天一次,人数不多,三四个伪军押车。”
石头不再说话,只是低头,用一块石头慢慢打磨着手中的柴刀。粗糙的石头摩擦金属的声音,在寂静的傍晚显得格外清晰。
寨老的目光在石头和阿牛脸上来回扫过,皱纹深刻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活了这么大岁数,经历过太多的匪患和兵灾,深知这些山外来的年轻人心里在想什么。那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必然会滋长的东西。
“眼下,还不到时候。”寨老最终缓缓开口,声音干涩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咱们的力量太弱,鸡蛋碰石头,只会害了全寨子的人。等,再等等看。”
他说的“等”,是等待时机,也是等待可能出现的转机,或者,是等待被逼到不得不碰的那一刻。
夜晚,翠姑躺在草铺上,听着身边李婶压抑的咳嗽声,久久无法入睡。石头磨刀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她想起以前在城里,读到史书中的“困守孤城”,总觉得那是遥远的传奇。如今,自己竟也身处这“孤城”之中,只是这座城,是群山环绕的简陋山坳,守城的,是一群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普通百姓。
她悄悄起身,走到棚外。清冷的月光洒在山坳里,将茅草屋和树木染上一层惨淡的银灰。石头的身影在远处的哨位上,像一尊凝固的雕像。阿牛大概还在和寨老他们商议着什么,低沉的语声从寨老的茅屋方向隐约传来。
山风穿过林梢,带来远方夜枭的啼鸣,也带来了更深处山林里野兽的嗥叫。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夜色下,危机像潜行的毒蛇,无声地游弋。
翠姑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她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庇护的“小姐”。她必须变得更有用。她开始回忆父亲书房里那些杂书,有没有关于野外生存、伤患护理、甚至……如何制造更有效陷阱的记载。知识,在此刻,或许是他们唯一能抓住的武器。
活下去,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需要绞尽脑汁、用尽一切手段去实现的、具体而微的每一步。弦,已经绷紧,只待那不知何时会射出的、决定生死的一箭。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993/4382123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