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龙舟竞渡!端午赋诗!
今日天公作美,阳光灿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喧闹的等待中,时间转眼到了巳时正刻。
李世民走到观礼台前,简单勉励了几句彰显军威、与民同乐的废话。
随后大手一挥,宣布端午龙舟竞渡开始!
“呜——呜呜——”
低沉苍凉的牛角号声,骤然响起,瞬间压过所有喧嚣,传遍灞河两岸。
号声就是命令!
早已蓄势待发的十几条龙舟,犹如十几条松开缰绳的蛟龙,骤然窜出。
“嘿哟!嘿哟!嘿哟!嘿哟!嘿哟!嘿哟!”
每条龙舟上。
二十名赤着上身的军中健儿,喊着整齐的号子,随着震天的鼓点,俯身、拉桨、起身、回桨……
龙舟破开水面,犹如离弦之箭,朝着千米之外的终点线疾射而去。
与此同时,整个灞河两岸彻底沸腾了!
“加油!加油啊!”
“左龙武军!冲啊!”
“右神武军!给老子争口气!老子可是押了你们100两,千万别输!”
“快!快划!超过去!一定要超过去!”
百姓们犹如疯魔了一般,声嘶力竭地为自己支持的队伍摇旗呐喊。
巨大的声浪犹如海啸般席卷,几乎要将灞河的河水都震得荡漾起来。
鼓声、呐喊声、号子声、水声……交织成一曲原始而狂热的交响乐。
观礼台上。
文臣们还能保持几分矜持,抚须微笑。
而那些素来豪迈的武将们,则彻底放开了。
撸起袖子,挥舞着胳膊,唾沫星子横飞……
毫无形象可言。
其中最卖力、最显眼的,莫过于卢国公程咬金。
这老货一张黑脸憋得发紫,脖子上的青筋暴起老高,大手疯狂挥舞咆哮:
“右金吾卫!他娘的小兔崽子们!给老子冲!使劲划!没吃饭吗?”
“对!就这么划!给老子超左羽林军那帮娘炮!快!就这样!快啊!”
那破锣嗓子吼得惊天动地,连震耳的鼓声和百姓的呐喊都快压住了。
引得文官们纷纷侧目,忍不住摇头失笑。
“这个老匹夫!粗鄙武夫!粗鄙武夫啊!”
李恪看着这一幕,也忍不住笑着摇头。
这位卢国公看着混不吝,实则是个妙人。
大智若愚,情商超高,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所以,程咬金混迹大唐官场四十年不倒,成功活了77岁,寿终正寝。
这太难得了!
一千米长的河道,几乎是眨眼即至!
十几条龙舟你追我赶,交替领先,浪花飞溅,鼓声如雷,呐喊震天。
最终。
左羽林军的赤色龙舟,以半个船身的微弱优势,率先撞断终点的红绸。
“好!!!”
一位面色微黄,气质儒雅又不失英气的老将,猛地一拍大腿,大笑起来。
“知节老弟!承让承让!看来今日是某家的左羽林军更胜一筹啊!”
“哈哈,你那匹刚从西域弄来的大宛神驹‘追风’,可归某家了!回头我就让人去你府上牵走!”
程咬金眼睁睁看着右金吾卫的龙舟以毫厘之差落败,气得哇哇大叫。
“秦老哥,你休要得意!这帮小兔崽子!回去看老夫怎么操练他们!”
“不扒他们三层皮,老子就不姓程!啊啊啊啊……老子的追风啊!”
看到这老货痛心疾首,捶胸顿足的模样,更是引得周围众人哄笑不已。
连御座上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不禁莞尔。
“你这老匹夫,不就一匹马吗?至于吗?”秦叔宝忍不住笑骂道。
刺激的龙舟竞渡,在欢呼咒骂声中落下帷幕。
左羽林军的健儿们,领了皇帝的丰厚赏赐,欢天喜地下场休息去了。
观礼台。
内侍宫女们鱼贯而入,奉上精美的饮食。
蜂蜜凉粽,五毒饼,雄黄酒,时令瓜果。
乐师、歌姬、舞姬款款而入,弹奏起悦耳的音乐,跳起曼妙的舞蹈。
群臣们推杯换盏,言笑晏晏,气氛欢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世民放下琉璃酒杯,挥手示意歌姬、舞女们退下,笑着扫过全场:
“诸位爱卿!”
李世民声音不大。
但有些喧闹的观礼台,迅速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看了过来。
“值此端午佳节,灞水竞渡,君臣同乐!”
“正需佳句锦上添花,以纪其盛,以抒其怀。”
“不知哪位爱卿文思泉涌,可有佳句,不妨先出来给大家助助兴?”
李世民笑看众人。
来了!
李恪嘴角扬起,龙舟赛后的君臣赋诗,是端午宫宴的传统保留节目。
也是文人墨客、甚至皇子皇孙们显露才学,博取圣眷的绝佳机会。
这不,李泰等皇子公主,乃至一些文武大臣,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为了这一天,他们也是做足准备,就等今朝了。
观礼台周围的权贵子弟,千金小姐也都安静下来,等待聆听佳句好诗。
毫不夸张的说。
今天这个场合,绝对是扬名立万的绝佳机会。
若能做出佳句,不仅能在皇帝和群臣面前留下好印象,也能名震长安城。
有了名望,将来无论是娶妻、经商、又或者仕途,无疑都要顺利许多。
文臣队列中,一个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瘦官员,应声而出,恭敬道:
“陛下!微臣不才,愿抛砖引玉,献诗一首,为陛下、为诸位同僚助兴!”
李恪抬眼望去。
此人乃礼部一位郎中,姓崔,名静思,出身博陵崔氏,颇有文名。
“善!”
李世民颔首。
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崔静思身上,颇为期待。
崔静思清了清嗓子,略一沉吟,便吟诵起来:
嘉辰浴兰候,
盛典溯殷商。
飞鷁千帆竞,
缠丝五色祥。
湘累忠魄在,
楚俗圣心彰。
鼍鼓雷霆斗,
龙旂日月光。
舟移珠汗激,
箭夺锦标扬。
共仰酡颜醉,
尧天奉寿觞。
诗刚吟罢,立刻就有几个官员出声叫好捧场,掌声也算颇为热烈。
“好!”
“崔郎中好才思!”
“应景,工整!”
李世民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赞许笑容:
“嗯……崔爱卿此诗工整应景,不错!”
这首五言律诗,辞藻华丽,引经据典。
将端午习俗、龙舟竞渡、歌颂圣主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工整规范。
算得上是一首佳句!
房玄龄、魏征等有才学的大臣,也都点头。
有了崔静思抛砖引玉,场面立刻活络起来。
接下来,又有几位自恃文采不凡的官员,或宗室子弟陆续站出来吟诗。
而且水平都颇高,描绘节日盛况、歌颂太平盛世、表达忠君爱国之情。
显而易见。
为了今天,这些人都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这些诗不管是自己所做,还是找人代做,质量几乎都没话说。
不过,这些诗好则好矣,却并不惊艳。
这就导致气氛虽热烈,但总少了一首能点燃全场的好诗。
众人的目光,有意无意飘向几位皇子和重臣。
终于……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961/4384430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