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诸臣对李恪的评价
恪儿居然拒绝了?
李二颇为诧异。
自从恪儿晋封秦王,展现出非凡才华后。
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前隋旧臣,就表现得异常活跃,频频与秦王府接触。
这些动向,自然是瞒不过李世民的眼睛。
这些人打的什么算盘,李世民心知肚明。
无非是想烧烧冷灶,凭借血脉渊源拥立李恪,重现他们昔日的辉煌。
李世民倒是理解,人嘛,逐利乃本性。
但让李世民一直感到诧异和不解的是……
恪儿对于这些送上门来的势力,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从未私下接纳过任何一人的投效。
这很不合理!
若恪儿真有志于那个位置,这些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外戚和旧臣势力,无疑是极好的拉拢和借助对象。
但恪儿偏偏避之唯恐不及,着实让人费解!
李二就很纳闷,这小子心里到底怎么想的?难道真的无心这个位置?
还是说,恪儿有更深远的谋划?
“这是为何?”
李二故意问道:“弘农杨氏乃是天下有数的望族,与其联姻,于你而言,乃是强援,你为何不愿?”
李恪抬起头,微微拱手,神色坦然道:
“回父皇!”
“儿臣不愿与弘农杨氏联姻,原因有二。”
“其一,避嫌!”
李恪直言不讳:“儿臣身上已流有一半前隋血脉,此乃天命,儿臣无从选择,亦坦然受之。”
“然!”
“若再与弘农杨氏这等门阀联姻,恐引人非议,徒增不必要的猜忌。”
“儿臣只想安心为父皇办事,为大唐尽忠,不愿卷入这些纷争漩涡!”
“此乃儿臣的私心,亦是不愿父皇为难。”
李世民微微动容。
“其二,儿臣之志,不在结党营私,攀附门阀!”
李恪的声音逐渐清朗,带着一股昂扬之气:
“儿臣以为,大丈夫生于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而非倚仗妻族外戚之势。弘农杨氏虽好,却非儿臣所愿依仗之阶梯。”
这些话,当然是李恪随口胡说八道的。
他不愿搭理弘农杨氏那帮人,一是嫌麻烦,二是压根瞧不上这些货。
有那功夫,多画几张符,多炼化几缕灵力,多祭炼一些法器岂不更好?
老子是修仙者,还用得着拉拢你们这些货?
等突破筑基。
太子,甚至是皇帝,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忽然朗声大笑起来:“好!好一个‘志不在结党营私’,恪儿,朕明白了!”
他走上前,用力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欣慰道:“既如此,朕也不勉强你!”
“选妃之事,朕会让你母妃再斟酌,必为你选一位合你心意的贤内助。”
“至于弘农杨氏那边,朕自会替你回绝。”
“儿臣,谢父皇体谅!”李恪深深一揖。
“去吧,去看看你母妃!”李世民挥挥手。
“儿臣告退!”
李恪再次行礼,随即转身退出了甘露殿。
看着李恪离去的背影,李世民脸上的笑意缓缓收敛,目光变得深沉。
他踱回御案之后,用手指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香炉中袅袅青烟升腾。
忽然,李世民抬起头,看向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等心腹重臣,眯了眯眼,开口问道:
“诸位爱卿,今日观朕之恪儿,以为如何?”
这……
这个问题来得太突然,又极其敏感。
殿内几位大臣闻言,心头一凛,面面相觑,一时有些不知该如何接话。
评价一位刚刚立下大功、圣眷正浓、且明显比其他皇子优秀的多的亲王?
这怎么评价?
其中分寸极难拿捏,夸得太狠,恐惹陛下猜忌,也得罪东宫与魏王。
说得太淡,又显得嫉贤妒能,且可能拂了陛下此刻显然不错的心情。
这时,杜如晦向前迈出一步,对着李世民郑重拱手,声音清晰诚恳:
“陛下!臣以为,秦王殿下今日所言所行,实乃通晓大义,孝心可嘉!”
“哦?”
李二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目光坦荡:“殿下献炼钢强国之术,却不居功自傲,反为匠师请赏,此乃体恤下情,仁德之心!”
“殿下婉拒弘农杨氏之姻亲,实为避嫌远争,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虑,此乃深明大义,忠孝两全!”
“加之殿下诗才惊世,于格物之道更有神授天启之能!秦王殿下,实乃我大唐之福,陛下之福!”
杜如晦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情真意切。
他这条命,是李恪当初从鬼门关硬拉回来的。
这份救命之恩,杜如晦始终铭记于心。
旁人或许可以为了避嫌而疏远秦王,甚至暗中打压,杜如晦不能!
若此刻缄口不言,甚至随波逐流,那便是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之徒。
非……人臣所为,更非他杜如晦的为人!
有了杜如晦的定调,殿内的气氛为之一松。
房玄龄作为宰相,此刻也不能再沉默,他抚须颔首:“克明所言甚是!”
“秦王殿下年纪虽轻,然见识卓绝,更难得的是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
“其所献炼钢法、匠师制,皆乃利国利民之良策,非大智慧大胸怀者不能提出。陛下得子如此,确是陛下之福,我大唐之幸!”
就连以刚直敢谏著称的魏征,也微微点头:“秦王殿下不慕虚名,不结党私,一心专注格物强国之道!”
“此志虽与传统士途有异,然其心赤诚,其利可见,于国而言是件好事。”
最后。
李二的目光,落在尚未表态的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无忌心里暗骂,脸上却迅速堆起和煦赞赏的笑容,由衷感叹道:
“陛下,秦王殿下天纵奇才,聪慧绝伦,每每有惊人之举,利国利民。”
“今日更是居功不傲,思虑周全,实乃诸皇子之楷模。臣为陛下贺!”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挑不出半点毛病。
李世民静静听着几位心腹重臣的评价,脸上看不出喜怒,眸中光芒流转。
“呵呵……朕的这个儿子,确是与众不同!”
李世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挥了挥手:
“好了!炼钢与匠师制二事,关乎国本,便劳玄龄、克明多多费心,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961/4384420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