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 第237章 让太子下去当县令吧!

第237章 让太子下去当县令吧!


想到自己身为帝王,却要被束缚在方寸之地,李世民的脸色不禁有些难看。

这与他想象中的逍遥仙途,可相差甚远。

“父皇多虑了!”

李恪早料到李二会有此一问,从容解释道:

“寻常灵植,确实需要扎根灵脉沃土之中!”

“一旦种下,便难以移动,修炼者受其限制。”

“但父皇手中这万源子王莲,却非寻常草木!”

“万源子王莲的最终归宿,并非泥土,而是修士的丹田气海!”

“炼化之后,它便扎根于丹田之内,与父皇性命交修,形影不离。”

“父皇行至何处,它便在何处,无需种植于地,自没有画地为牢之限!”

“原来如此!竟是扎根于丹田气海!”

李世民心中一块大石顿时落地,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长长舒了一口气。

再次看向手中的子王莲,目光中的喜爱与热切更浓,转而望向李恪:

“恪儿,朕……朕真是不知该如何谢你!”

“你为朕准备了这般完美的本命灵植,可谓思虑周全,用心良苦!”

“此恩朕记下了!”

“父皇言重了,此乃儿臣分内之事。”

李恪面上保持着谦逊,心底却是暗叹一声。

我的好父皇啊,您此刻谢得真诚,却不知修炼此功后,辛苦修炼得来的一半修为,都会上贡给我……

若是知晓了真相,不知你还能否笑得出来?

“父皇,你在浏览《他化自在天地长生功》时,可有晦涩、不解之处?”

李恪神色不变。

“有!”

李世民连点头:“此法提到本命灵植的炼化,需以自身精血初步温养……”

接下来,李恪开始为李世民详细解答。

从基础的精血温养,到复杂的行气路线,再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法诀术语。

李恪都耐心讲解,深入浅出,每每都能直指关键,让李世民茅塞顿开。

父子二人,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专注,全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不知不觉。

到了深夜。

李恪见时辰已晚,便起身告退:“父皇,夜已深,儿臣该告退了。”

李世民点点头,脸上带着一丝倦意,却又在李恪转身欲走之时,叫住了他:

“恪儿,且慢!”

李恪驻足回身:“父皇,还有何吩咐?”

李世民脸上的温和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沉重与复杂。

他轻轻敲击着御案,沉吟片刻,才缓缓道:

“前些时日,白鹿原那桩事……你也知晓。朕……确实是伤透了心。”

他没有明说。

但李恪心知肚明。

此事虽然被压下,未掀起朝堂巨浪,但对李世民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朕,并非刻薄寡恩之人!”

李世民幽幽叹息一声,声音变得有些沙哑:

“辅机跟随朕多年,既是股肱之臣,亦是至亲。”

“此番……朕罢免了他所有官职,令其闭门思过,但保留国公爵位。”

李恪心里微动,怪不得长孙无忌最近低调了不少,原来被罢官了。

顿了顿,李二眼中流露出更深的挣扎与不忍:

“至于承乾……他毕竟是朕的嫡长子,虽犯下大错,朕终究于心不忍。”

“这些时日,一直未曾想好该如何处置他。恪儿,你……对此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李世民一直很纠结,纠结了一个多月了,迟迟不能决断。

毕竟是他的太子,也是他与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李世民倾注了太多心血!

李世民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了李恪,希望能从儿子这里得到启发。

李恪闻言,并无太多意外之色,你可以说李世民是个薄情寡义的皇帝。

对李渊!

对李承乾、对李元吉,以及李承乾、李元吉的诸多子嗣,李二异常狠辣!

但对自己的儿子、下属,尤其与长孙皇后的几个孩子,是很不错的!

李二不忍处置李承乾,李恪丝毫不觉得意外。

“父皇既然问起,儿臣便斗胆直言。”

李恪随意道:“太子兄长虽有错,但储君之位关乎国本,不宜轻动。”

“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更需加以磨砺。”

“儿臣以为,不若保留其太子之位,但让他去地方上,做一个县令吧。”

“县令?”

李世民闻言,顿时流露出排斥之意,皱眉道:

“我大唐储君,未来的一国之君,岂能屈尊降贵,去担任那七品县令?”

“这……成何体统!”

“况且,地方事务繁杂,安危难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岂非动摇国本,酿成祸乱之源?”

太子当县令?

简直闻所未闻!

这反应在李恪意料之中,他不慌不忙:

“父皇,正因其是我大唐储君,未来要掌控这万里江山,岂能不知民间疾苦,不晓地方治理艰难?”

“终日困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听着大臣们经过层层修饰的奏疏、政绩,如何能真正体恤民情?”

“如此,与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有何不同?”

“以儿臣之见!”

“日后我大唐的储君,未必都要从最基层做起!”

“但至少,需有实实在在的基层执政经验。”

“知晓稼穑之艰难!”

“明了狱讼之繁杂!”

“体会赋税之不易!”

“如此,将来登临大宝,颁布的政令方能接地气,施的仁政才能落到实处,而非空中楼阁。”

李世民听着儿子的话,脸上的排斥之色,渐渐被沉思、动容所取代。

何不食肉糜!

当初晋惠帝愚笨痴傻,昏聩无能,导致淫后贾南风胡作非为,致使八王之乱。

纵观历史上,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

秦二世纵容赵高指鹿为马,秦二世而亡。

汉灵帝卖官鬻爵,导致东汉名存实亡。

最近的例子,便是隋炀帝杨广,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前隋二世而亡。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况且!”

李恪继续道:“父皇您如今已得仙缘,注定寿元绵长,能亲手引导大唐,走过更悠久漫长的岁月。”

“如此!”

“让太子趁此机会,远离朝堂纷争,沉下心来,在地方好好磨砺!”

“待其真正成熟稳重,堪当大任之时,再行归位,亦不为迟。”

“此番外放,既可当作对其过失的惩处!”

“亦可视作对其心性与能力的锤炼,一举两得。”

“朕……寿元绵长……”

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瞬间冲散了李世民的顾虑。

是啊!

自己即将踏上仙途,未来将拥有极为漫长的寿命,何必急于一时?

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考察继承人!

让承乾下去经历风雨,见识民间真实,对他,对大唐,都是一件好事。

这既是一种惩罚,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培养方式?

想到此处,李世民心中的纠结豁然开朗,眼中犹豫尽去,猛地一拍御案:

“好!恪儿,你所言甚是!便依你之见!”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961/43844101.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