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有钱谁吃剩菜?
自从崇祯登基以来,提拔重用了一大批没听过的人。
这事百姓习惯了,就连朝臣们也习惯了。
朝堂上没时间党争,是因为每个人的手上都被崇祯安排了忙不完的事。
而且职责划分的极为清楚,这事你负责出了问题就找你,想扯皮推诿直接钉你一脑门回旋镖。
净明接任录道司接受了明刊的专访,先是说了一些官话要团结为朝廷做贡献造福于民之类的。
随后明刊记者对这位录道司左正一问出了一个问题。
发生在开封的妓女请愿之事您怎么看?
净明的卖相极好,穿上崭新的官服怎么看都有种飘然出尘之感。
闻言笑了笑,随即开口。
“本官给你打个比方,酒楼为啥不卖剩菜?”
“因为品相差、味道糟,要么就是太老根本嚼不动,要么就是别人吃过的。”
“最重要的是,明明味道不咋地还想卖高价,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很穷,买不起还被奚落。”
他看向明刊的记者挑了挑眉。
“但有钱的,谁会吃剩菜?”
明刊的记者再问。
您是说那些女子是卖不出的剩菜吗?
净明不答,却从袖筒里拿出一块糕点。
“这是陛下赏的,但不小心掉在地上被一群刚吃过屎的狗舔了,这样的糕点家境优渥的人不会再要,可那些饿着肚子的人会选择忍着恶心 洗洗再吃下去。”
“可这糕点却认为自己曾经乃是摆在御案之上的,它觉得被不嫌弃的饿肚子之人吃下去轻贱了自己。”
“可却不知,若是没有不嫌弃的饿肚子之人,这糕点就会发霉腐烂被扔进阴沟,最后被恶狗掏食。”
明刊的记者闻言再次问道。
大人,那您觉得这样的事情该如何解决呢?
不解决这些人就没了生活的来源,很有可能会被饿死,陛下爱民如子绝不希望看到这样一幕的。
净明先是对着皇宫方向拱手。
“本官只是录道司左正一没有参政之权,但既然你问起那就说说本官个人的看法。”
抖了抖衣袖之后他对明刊记者问道。
“堕入风尘乃生活所迫,然有从良之机为何不肯?”
“懒惰且贪图享受,再无廉耻之心也无上进之意。”
“何为跪求请愿?”
“因其只想去卖,年老色衰依然涂脂抹粉不思劳作,敢跪求无非心知陛下忧民爱民无所敬畏。”
如果说到这就停下是没啥问题的,可这位录道司左正一话音一转。
“谁挣点银子都不容易,辛苦许久去放松一下更无可厚非,但好不容易挣来的银子却只能买那些相貌丑陋,一笑脸上脂粉都往下掉的老帮子,这不是骗钱是什么?”
“若是如此,那是不是所有汉子也能跪地请愿,请求陛下杀掉这批不知廉耻挟圣意骗钱的妓女?”
明刊记者手里的笔停在原地,呆愣愣的看着眼前这位录道司左正一。
嗳,我这可是要发表全国的啊,你好歹是朝廷命官能不能搂着点?
可这时净明再次开口了。
“优胜劣汰,就算没有官方青楼她们也会淘汰,悲苦饿死者不计其数。”
“如今陛下打造的大明,但凡勤快些就没有饿死之人,不想嫁人那就去劳作,修路女子亦有工钱,不能开山炸山做饭烧火会不会?”
“如果我是地方官员,区区这等小事也要上奏陛下,那真的应该掂量一下自己在陛下心里的份量。”
“相亲不嫁,给活不干就是聚众闹事,那典史衙役连这点事都不知道,估计这官也做到头了....”
说到这他神秘兮兮的告诉明刊记者。
“我有个东厂的朋友,据说已经开始集结点名出发了,这事对东厂是份功劳,但对那些典史衙役和对方官员就不是这么回事喽。”
这份专访结束了,但却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报道的。
啥意思呢?
就是净明和明刊的记者全部出境,由另外一个旁观者进行记录发表。
对话,插图全部记录在内,一字不落的全部刊登了上去。
这种方式在大明从未出现过,但却让百姓们新奇不已。
尤其那些不认字的,在听认字之人摇头晃脑津津有味讲完后,竟然还在期待下一期。
原本对那些跪地请愿的女子还抱有一丝同情。
但在这位录道司大人那句我挣俩钱容易吗,想消遣放松一下却只能买那些不要脸会闹事的老帮菜,这不是骗姆们钱是什么之下。
所谓的同情变成了鄙视和厌恶。
尤其那些女子提出来的过分要求,更是让无数人当场啐了口唾沫。
剩菜,被吃屎狗舔过的糕点,还恬不知耻的想卖高价。
呸!
一两银子就能睡一宿的东西,竟然把自己当贵人了。
这件事产生了连锁反应。
原本那些被逼无奈接受建奴和蒙古女子之人,突然间感觉自己的腰杆硬了。
和那些不要脸的老帮菜一比,自己家里的夷女非但不是让自己抬不起头的根源,反倒成了干净贤惠的代名词。
河南的地方官员近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危机。
人家录道司的大人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先相亲,再给活。
都不干还要上街请愿去卖的,一律按聚众闹事拿下。
孙承宗放下手中的明刊,微微摇头叹气。
他又如何看不出陛下的良苦用心?
为了让那些人娶妻生子有个家,陛下花费大力气寻来大批夷女入境。
可有些观念根深蒂固,这些人娶了夷女却感觉抬不起头来,认为家中跟他们一心过日子的夷女让他们丢了人。
可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是个啥德行。
非但觉得抬不起头,更有锦衣卫奏报有的人联合家中老父老母虐待夷女。
非打即骂。
这样的事时间长了会出大问题的。
可怎么办呢?
下旨不得虐待夷女?
这也会出问题的,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事就得有对比。
而且这样的话陛下不能说,朝臣也不能说。
那个游离朝堂之外又是道门出身的小家伙,最合适。
夷女的事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让奸人有机可乘。
而且孙承宗更知道。
这一切都是陛下为整顿河南做的铺垫而已。
ps:今天听了一下这本书的真人有声才发现,原来我...写了那么多淡淡吗?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893/4367259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