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三百零二章郑芝龙进京

第三百零二章郑芝龙进京


陕西一年新生儿最少在四十万上下,尤其崇祯下达的命令还不分男女。

也就说仅陕西一地,每年这种生育补助就达到了四十多万两。

全国呢?

这是一笔恐怖的支出,但他永远都明白和百姓打算盘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一个人一两银子,却能让科学接生的方式被推广。

钱嘛,赚就是了。

随即下令,玻璃板向全国开始发售,连同一起发售的还有玻璃器皿。

和蒙古人的互市如火如荼,但真正的大头还在大明内部。

尤其江南地界以及江西、北直隶这些地方富庶之人多着呢。

而宋应星也正式制作出了香水。

用毕自严的办法,玻璃瓶扁的底部凸起看着好看,实际装不了多少东西的那种瓶子。

广东桑基鱼塘做的最好,这一点还要感谢孔胤植。

两广总督王尊德在锦衣卫的配合下,开始大肆抓捕广东地界的贪官。

被囤积的桑基鱼塘开始银贷于民,第一服造局下了订单采购丝绸。

曹明漪按照崇祯的意思,用丝绸裱糊出一种精美无比装香水瓶的盒子。

大明留芳阁被毕自严开遍了大明各处富庶的地界。

崇祯看着手里毕自严递交上来的东西,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角。

这位大明的户部尚书是真有东西。

天甘露,是他为秸秆酿出来的酒取的名字。

烂果酿的果酒,叫墨玉饮。

凝脂香、玉洁膏、浣香方...这是他给香皂按照形状和香气不同取的名字。

涤尘玉、皂玉荚、净垢丹...是肥皂的名字。

藏春罐、锁鲜琼腴、蜜贮仙菓、四时凝珍、玉醴含香....

这是水果罐头。

而更让崇祯感觉自己脑门生疼的,是这位户部尚书大人为锅炉取的名字。

祝融鼎..沸天炉..炽阳釜..蒸云台....

但不得不说,这些名字确实比锅炉好听上档次,而且这户部尚书大人已经开始在内部发售祝融鼎...

据送上来的奏报,他已经在江苏和浙江以及安徽北直隶全部签了大单。

这下好了,大明又多了一个锅炉铸造厂。

单一个锅炉挣的钱就足够发放生育补助了。

而且崇祯还在毕自严递交上来的互市清单里,看到了一样他在后世最喜欢的一样食物。

口蘑。

没看到这份东西之前,他以为口蘑是进口蘑菇,但它却出自张家口,口蘑里的口就是张家口的口。

可这他妈口蘑兵并不自张家口而是来自蒙古,也就是现在的鞑靼地界。

这是一种长在草原上的蘑菇。

之所以叫口蘑,是因为这玩意很早之前就是从张家口传进的大明。

这就和基围虾是一个道理,基围虾的全称叫做基地围场养殖虾。

档次和逼格是不是一下就降下来了?

红地厘蛇果,也就是常说的蛇果,一般人都以为它产自一个叫红地厘的地方。

但这玩意就是英文音译过来的,red delicious apple。

音译地厘蛇,所以这逼玩意叫红地厘蛇果。

哈密瓜就是哈密王进贡的瓜,也有的说是因为长在哈密所以叫哈密瓜,说的根本不是像蜜一样甜。

重庆鸡公煲是一个叫张重庆的福建人,在上海创立的,跟重庆鸡毛关系都没有。

新疆炒米粉是一个贵州人,去新疆工作的时候研究出来的吃法。

巴西松子,全名叫巴基斯坦西部松子,跟巴西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这就是奸商思维,换个名字一下地位和档次就不一样了。

要的就是一个模棱两可,要的就是你自行脑补。

所以这个毕自严哪怕扔到现代去,也一样能玩得转一样有做奸商的潜质。

而他给玻璃板取的名字崇祯都不好意思念出来,足足有二十六字那么长。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此物只能天上有。

而且....他是按寸卖的!

崇祯的意思是按尺,这玩意肯定要量产的,按尺来卖就已经是天价了。

结果这位用的是寸,一寸玻璃一两银。

按他的说法是,哪怕现在按丈来卖百姓也还是买不起。

那就让一部分人先用起来。

优越感也是拉动经济的源动力。

更神奇的是,宋应星的四轮马车才刚打造出一架样品,杜仲胶还没整出圆的。

这位毕自严却已经预售出去二百多架了。

一架...三千两!

昆布也被他送进了富贵人家的餐桌,沿海的海货更是被他联合尚膳监玩出了花。

连带着大明烧制砂锅的手艺人也笑开了花。

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单一进行的,一种东西的爆火就能让上下游无数人为之得利。

他正在推进民间运输队。

以雇佣民间车马人员,把出产自陕西和北直隶的水泥、铁筋等物运送到整个大明。

所有人都被盘活的同时,也能让朝廷少了无数不必要的开支。

而这个人的商业眼光之深远,就连崇祯和孙承宗都是为之赞叹。

整个大明动起来了。

也导致承包驿站食宿之人的生意爆火,直接拉动周边百姓种菜养鸡鸭的硬性收入。

大明荒地很多,杂草更多。

百姓没有那么多粮食去喂养鸡鸭,但那漫山遍野的草籽却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崇祯元年大明境内鸡鸭的数量暴涨数十倍。

所以这又催生出另外一个行当,从沿海收购被打碎成粉的贝壳、虾皮等等之物运进内陆售卖成为饲料。

而最先受益的浙江沿海渔民,所养的第一批鸡鸭已经运到了辽东大营。

另一批则被崇祯下令送去了陕西。

据广东巡抚奏报,再过两月第一批咸蛋将启程运往辽东。

四川奏报,织布坊全力运作下,四川人近七成都穿上了鞋。

果酒也让广西人有了进项。

看着这些堆满御案的奏报,崇祯疲惫的脸上也是出现一丝欣慰的笑意。

好起来了,一切都好起来了。

大明这台生锈的庞大机器,终于在自己不懈努力下开始缓缓运转起来了。

一旦达到全力运转的地步,这部庞大的机器将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

崇祯元年四月三十。

郑芝龙和一众海盗进入京城!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893/4363769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