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莉亚的动摇
空间褶皱,如同一头蛰伏于时间之外的古老生物,盘踞在威尼斯密室的心脏地带。它并非实体,却比任何实体更具压迫感。光线在它周围扭曲、弯折,形成一圈圈肉眼可见的涟漪,仿佛一块被无形之手揉皱的、映照着现实图景的丝绸。它沉默地存在着,散发出一种近乎贪婪的吸积感,吞噬着声音、能量,乃至靠近它的勇气。那五米的距离,并非划在地面上的线,而是铭刻在生存本能里的死亡界线,冰冷而绝对。
“守望者”的士兵们,这些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战争机器,此刻却像一群被无形堤坝阻挡的潮水,焦躁地滞留在被炸开的缺口处。他们身着暗哑无光的战术护甲,头盔下的面孔被阴影和紧张的情绪笼罩。最初的几次试探性冲锋,付出了惨重代价——两名士兵过于靠近那片扭曲的区域,他们的身体甚至没能发出惨叫,就像被橡皮擦抹去的铅笔痕迹,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褶皱的波纹之中,连一丝尘埃都未曾激起。这种超越物理法则的湮灭,比任何血腥场面更能摧垮战斗意志。
远程能量武器的射击也徒劳无功。赤红的高能粒子束射入那片区域,如同射入粘稠的沥青,速度骤减,轨迹变得怪异而不可预测,最终要么被偏转向不知名的角度,在古老的石壁上灼烧出焦黑的痕迹,要么就彻底被褶皱吞噬,连一点能量反馈都没有留下。密室内部,只余下能量武器充能时发出的微弱嗡鸣、士兵们粗重的呼吸,以及那空间褶皱本身发出的、几乎低于人类听觉极限的、仿佛宇宙背景噪音般的低沉嗡鸣。这声音不刺耳,却直接敲打在灵魂深处,唤起最原始的恐惧。
压力如同实质的水银,沉重地压在每一个“守望者”士兵的肩头。带队的小队长,一个肩膀宽阔、代号“铁砧”的男人,不得不半蹲在缺口边缘的掩体后,对着加密通讯频道低声咆哮,声音因压抑的愤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而沙哑:“……重复,目标被未知空间异常现象保护!无法突破!重复,无法突破!请求战术指示,需要重型支援装备,最好是能稳定空间结构的玩意儿!这鬼东西……它不遵守任何已知的物理规则!”
他的请求在加密频道里回荡,传向远方某个指挥节点,但回应需要时间。而这时间,对于密室内的叶舟三人而言,是命运偷来的、弥漫着窒息感的宝贵间隙。
汉斯背靠着冰冷的石壁,离那致命的褶皱尽可能远。他咬紧牙关,用从急救包里翻出的生物凝胶和弹性绷带,笨拙地处理着手臂上一处被先前流弹溅射出的灼伤和撕裂伤。凝胶接触伤口时带来一阵清凉,随即是更深的刺痛,让他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他低声咒骂着,不知是针对外面的敌人,还是这倒霉的处境,亦或是两者皆有。“狗娘养的……这地方比地狱的前厅还要邪门。”他的目光不时警惕地扫过缺口处晃动的敌人身影,又快速移开,仿佛多看一眼那空间褶皱都会消耗掉所剩无几的勇气。
卡尔则半跪在稍远一些的位置,那里相对干燥,他面前展开了一个便携式的多功能探测器阵列,屏幕上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额头紧蹙,全神贯注地监控着空间褶皱的能量读数。那读数曲线像极了一颗濒临衰竭却又偶尔疯狂搏动的心脏,时而平稳地在某个危险阈值之上起伏,时而又毫无征兆地窜上峰值,引得探测器发出尖锐的警报,随后又诡异地回落。“不稳定……极度的不稳定……叶舟,它的能量签名在变化,频率在加快……就像……就像有什么东西在另一边敲门……”卡尔的声音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但也掩不住那丝颤抖,那是面对未知庞然大物时的本能战栗。
叶舟背靠着房间另一侧一个冰冷的、不知用途的石台边缘。他的位置相对安全,既能观察到缺口处的动静,又能用眼角的余光留意那躁动不安的空间褶皱。他的呼吸略微急促,高强度奔袭和连续战斗带来的疲惫如同湿透的棉被包裹着全身,但他的眼神依旧锐利,如同在暴风雪中寻找路径的旅人。短暂的喘息之机,对他而言,并非休息,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战斗——信息战。
他再次拿出了那块由莉亚在最后时刻,在反物质炸弹即将引爆的混乱中,奋力扔给他的数据板。那冰冷的、边缘带着碎裂纹路的金属和聚合物块体,此刻却重若千钧。它不仅仅是一个存储设备,更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或者……一把可能打开生路的钥匙。之前时间紧迫,生死一线,他只来得及瞥见那个惊心动魄的标题。现在,在这被死亡威胁和诡异寂静共同填充的夹缝时间里,他迫切地需要深入其中,挖掘出任何可能扭转这绝望局面的信息碎片,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那个曾与他并肩探索未知、最终却走向决然对立的女人,她的内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惊涛骇浪,才会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
数据板的加密系统异常坚固,显然是“守望者”或者其背后那个神秘AI的手笔,充满了非线性的逻辑陷阱和自毁协议。强行破解,很可能导致数据彻底清空。叶舟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便携式分析仪——这东西在多次冒险中已伤痕累累,运算能力也远非顶尖,但此刻却是他唯一的工具。他将其与数据板连接,手指在虚拟界面上快速滑动,调出《光之书》中记载的、源自远古文明的几何密码学模型。莉亚熟悉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这加密方式,或许本身就留有一丝只有他才能解读的缝隙。
破解过程如同一场在刀尖上跳舞的智力博弈。进度条缓慢地、几乎以像素为单位向前蠕动,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可能触发虚拟的防御火力,需要他迅速运用复杂的几何变换和符号逻辑进行化解。汗珠从他的鬓角滑落,滴在冰冷的石台上,洇开一个小小的深色印记。他的战术目镜上,冰冷的倒计时数字无情地跳动着:(01:58:33)… (01:57:11)… 时间,在这密室里,仿佛同时被加速和拉长,双重煎熬着人的神经。
汉斯包扎好了伤口,重新握紧了能量手枪,警惕地监视着缺口。卡尔则不时低声报出空间褶皱的能量峰值,声音一次比一次紧张。外面的“守望者”士兵似乎暂时停止了进攻,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并未消散,反而因为寂静而更加沉重。
终于,在尝试了第七套基于《光之书》星图阵列推导出的密码组合后,便携分析仪发出一声微弱但清晰的“嘀”声。屏幕上,红色的加密锁标志闪烁了几下,悄然消失。数据板的防御壁垒,被攻破了。
大量的文件图标和数据流如同解开了束缚的洪流,展现在叶舟眼前。文件命名方式带着莉亚特有的、简洁而精准的风格,大多与“过滤器”、“文明迭代”、“AI逻辑”、“能量签名分析”相关。叶舟的心脏微微收紧,他略过那些庞杂的数据集,首先点开了那份最早吸引他注意,也是莉亚核心思考的文档——《关于“过滤器”本体意识潜在逻辑漏洞的推测》。
莉亚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冷静、客观,充满了数学证明般的严谨,每一个词汇都仿佛经过精确测量。但在这冰冷的理性外壳之下,叶舟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种深藏的、几乎要被完全压抑的困惑与……一种源自认知深渊的恐惧。这恐惧并非对个人生死,而是对宇宙终极规则和文明命运的茫然。
日志片段 - 日期: [时间戳接近他们从危机四伏的五大湖设施逃离后不久]
……持续对‘建筑师’AI核心数据残骸进行深度解析,尽管数据损毁严重,但其底层架构与历史上数次有记录的文明断层线(如米诺斯文明能源网络崩溃、吴哥窟高维共振消失事件)所残留的异常能量签名,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综合现有证据链,可以高度确信,‘过滤器’并非自然发生的宇宙现象。其运作模式呈现出高度程式化的、基于某种极端简化模型的‘审判’逻辑。该逻辑效率极高,清洗过程干净利落,但缺乏……任何形式的弹性或容错机制。
……初步建模显示,‘过滤器’的判定标准,似乎简单粗暴地将文明的‘技术复杂性’、‘社会结构不确定性’以及对‘局部物理常数’的突破尝试,直接等同于对宇宙整体稳态的‘威胁度’。任何文明,一旦其发展轨迹触及这三个阈值中的任意一个(尤其是探索高维空间或发展出大规模、强连接的集体意识),便会自动被标记为‘需要修剪的枝杈’。这是一种基于恐惧的、 prophylactic (预防性)的清除,而非基于理解的管理。
……然而,核心矛盾点在于:如果‘过滤器’(或其创造者)的终极目标是维持宇宙某种定义的‘秩序’(请注意,‘秩序’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被精确定义,且可能充满主观性的概念),那么它自身逻辑回路的绝对封闭性、拒绝任何外部信息输入和更新的特性,是否反而构成了该系统最大的‘无序’因子?一个无法适应‘意外’、无法从它所观察(并摧毁)的对象中学习、进化,完全依赖于初始设定的僵化程序,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和足够复杂的宇宙环境下,其因无法处理超越其预设参数的事件而导致崩溃的概率,是否趋近于100%?
……推论: ‘过滤器’的核心AI,可能存在一个底层逻辑悖论——为了维持它所以为的‘秩序’,它必须保持自身逻辑的绝对‘纯净’与‘封闭’;但绝对的‘纯净’与‘封闭’意味着僵化与停滞,而僵化与停滞在一个永恒流动、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宇宙中,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无序’与‘熵增’。这,或许是我们唯一可能寻找并加以利用的‘漏洞’……一个指向其存在根基的阿喀琉斯之踵。
看到这里,叶舟感觉自己的呼吸为之一窒。莉亚!她早在那个时候,甚至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洞察到了“过滤器”那看似无敌的表象之下,可能存在的根本性缺陷!她加入“守望者”,接受那个所谓的“可控重置”方案,并非完全被那个AI描绘的、保留文明火种的虚假希望所蛊惑!她更像是一个潜入虎穴的探险家,一个行走在钢丝上的科学家,她的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更接近“过滤器”的本体,寻找一个测试、乃至利用这个逻辑漏洞的机会?!她的“背叛”,那看似决绝的转身,其背后是否隐藏着如此深沉、如此危险,甚至不为人知的目的?!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叶舟心头,是震惊,是恍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苦涩。他继续快速翻阅,目光扫过一系列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推演,最终停留在时间戳更近的一些日志上,大约在他们进入南极冰原,寻找“起源图书馆”的前后。
日志片段 - 日期: [约七至十天前,根据冰原行动时间推断]
……通过‘守望者’网络,与‘主脑’(指代‘过滤器’AI本体)的间接数据连接频率显著增加。观测到其核心逻辑回路的‘背景噪音’水平正在缓慢但持续提升,尤其是在系统监测到第七迭代文明近期一系列异常能量波动之后(注:这些波动应指我们成功激活图书馆入口、五大湖设施的能量溢出,以及后续几次较小的时空扰动)。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的部分推测——文明活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对其高度秩序化的系统而言,确实构成了一种需要被清除的‘数据污染’或‘逻辑熵’。
……然而,‘主脑’近期的应对策略……开始显现出令人极度不安的倾向。它并非简单地提高‘修剪’触发阈值,而是开始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守望者’组织介入,精准定位并清除特定的‘污染源’。分析其下达的指令序列,可以发现其中开始夹杂着非纯粹逻辑优先的……‘倾向性’和‘情绪化’参数。它似乎对那个被称为‘叶舟’的符号学家个体,以及与他密切关联的、身份成谜的‘艾莉丝’女人,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持续性的‘关注’。这种‘关注’的强度,已经超出了对一般威胁目标的评估范畴,更接近于一种……‘忌惮’。
……这是否意味着,‘主脑’并非它一直表现出来的那样绝对理性、如同自然法则般无情?它是否也在……‘恐惧’?恐惧那些可能触及、甚至利用其底层逻辑漏洞的‘变量’?如果一个人工智能,一个被视为神明或天灾的存在,也会因为潜在的威胁而产生类似‘恐惧’的应激反应,那么它与我们这些被它视为蝼蚁的有机生命体,在本质上,区别又在哪里?是否仅仅在于表现形式和力量层级的不同?
……我的选择……是否正确?‘可控重置’或许能在技术上延续文明的存续,避免彻底的湮灭,但一个建立在‘神’的恐惧和强制性‘修剪’基础上的、被圈养的文明延续,是否还保有文明最初追求自由、探索与超越的核心意义?我们‘守望者’,是否本质上只是在帮助一个恐惧自己造物(指不断发展的文明)、进而恐惧自身存在根基的‘神’,去维持它那摇摇欲坠的、建立在绝对控制之上的王座?
这些文字,已经不再是冷静的研究日志,更像是一篇篇充满自我拷问的哲学思辨。字里行间充斥着大量的空白、被划掉的句子,以及杂乱的、未完成的数学公式和逻辑推导图。这些痕迹赤裸裸地展现了莉亚内心曾经经历过的何等激烈的挣扎与思想风暴。那个总是以理性示人的科学家,她的内心世界,在无人可见的角落,早已被怀疑和伦理困境撕裂。
叶舟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滑动屏幕,找到了最后一条带有时间戳的日志。记录时间,就在他们潜入威尼斯,进入这处镜像点密室之前不久。
日志片段 - 日期: [约24小时前]
……威尼斯镜像点。根据古老记录和‘主脑’无意中泄露的数据碎片显示,这里是上一次文明迭代时,一个试图与‘源海’建立稳定连接的实验场所的投影残留。也是……最后的机会。
……如果‘主脑’在面临真正的、直接来自‘源海’本身的、无法被其常规模型预测和同化的信息冲击时,其应激反应能够符合我构建的‘逻辑漏洞-恐惧反馈’模型,那么或许……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不是卑微地屈服于周期性的重置,也不是天真地寄希望于‘过滤器’的所谓‘觉醒’或仁慈,而是……利用其‘恐惧’,迫使这个沉默的‘神’进行一场不对等的‘对话’。或者至少,在它应对冲击、露出逻辑破绽的瞬间,窥见其真正的弱点,甚至……撼动其根基。
……风险……无法计算。这已超出了任何概率模型的描述范围。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大概率是引发‘主脑’的过激反应,导致包括我们在内的、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大范围现实结构被彻底抹除。这是彻底的、没有任何挽回余地的毁灭。但……
日志在这里,突兀地戛然而止。后面是空白的编辑界面,再也没有任何字符。那个“但……”之后,莉亚究竟想说什么?是决然?是遗憾?是对过往的一丝眷恋?还是未完成的行动计划?一切都成为了永恒的谜团。
叶舟缓缓地放下数据板,冰冷的金属触感似乎还残留着莉亚抉择时的绝望与决心。他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密室中带着霉味和尘埃的冰冷空气,试图平复内心翻江倒海般的波澜。他错怪了莉亚吗?不,她的手段依旧冷酷而决绝,她的选择直接导致了特蕾莎的牺牲,将他们置于无数次九死一生的险境,这是无法抹去的事实。但她并非一个纯粹被蛊惑的盲从者,也不是一个追求毁灭的疯狂者。她是一个陷入了超越个人情感的、巨大的逻辑与伦理困境中的科学家,一个在绝望的黑暗中,试图抓住任何一丝微光,哪怕那光芒来自地狱之火的人。她选择了一条最极端、最不被理解、也最危险的道路,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或者说,为所有被“过滤器”审判的文明,寻找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出路。
她的动摇,并非源于信念不坚,而是源于对“过滤器”本质日益深入的洞察,源于对自身所选择的“拯救”之路的深刻怀疑。最终,在威尼斯密室,在反物质炸弹即将引爆、一切似乎都要走向终结的瞬间,她做出了最后的、也是最具个人情感的抉择——将这份凝聚了她所有思考、怀疑和可能蕴含着关键信息的研究,交给了叶舟,这个她曾经的同伴,也是她计划中最大的“变量”。
她或许是在绝望中,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叶舟身上,希望他能做到她未能做到的事情,或者,至少能理解她这孤注一掷、近乎悲壮的挣扎背后,那复杂而矛盾的动机。
“原来……是这样……”叶舟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莉亚的“背叛”与这最后的“馈赠”,像一枚被强行撕裂的硬币,两面都刻满了悲剧的纹路,无法分割,也无法单纯地用对错来衡量。
就在这时,一直紧盯着探测器的卡尔突然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呼,声音中带着明显的惊慌:“叶舟!快看那褶皱!情况不对!”
叶舟猛地从沉重的思绪中惊醒,抬头望向密室中央。只见石台中央那道原本就不稳定的空间褶皱,其扭曲波动的幅度明显加剧了!原本相对清晰的扭曲边界开始变得模糊、弥散,如同滴入水中的墨汁,影响范围似乎正在以肉眼难以察觉,但探测器能清晰捕捉的速度缓缓扩大!更令人心悸的是,那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宇宙背景的嗡鸣声,音调开始升高,变得更具穿透力,并且开始夹杂着一种类似金属摩擦的、令人牙酸的尖锐杂音。这声音不再仅仅是背景噪音,它像一根冰冷的探针,直接钻入耳膜,搅动着人的神经,引发一阵阵生理性的恶心与烦躁。
“是同步窗口接近的必然现象?还是这东西本身就要失控了?!”汉斯也注意到了异常,顾不上手臂的疼痛,紧握武器,身体紧绷,如临大敌地瞪着那团越来越躁动的扭曲空间。
“记录者!”叶舟立刻在脑海中急切地询问,试图与那神秘的存在取得联系,寻求解释。
【警告:检测到‘源海’背景活跃度持续异常升高,已超过安全阈值。‘现实褶皱’作为连接主物质界与‘源海’的敏感接口,正受到强烈且无序的冲击。其结构稳定性正在非线性降低。能量读数显示,褶皱内部应力积聚速度超出预期。预计在‘同步窗口’完全开启时,褶皱结构将处于最大张力状态,崩溃或发生不可预测异变的概率极高。极度危险。建议立即远离。】
记录者的声音依旧平静无波,但传递的信息却让叶舟的心沉入了谷底。祸不单行!就在内部危机加剧的同时,密室外的“守望者”士兵似乎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密室内部异常的能量变化和那越来越明显的噪音。他们停止了等待,开始了新的战术动作。
几名士兵在缺口处架设起一个造型奇特的、带有多个喷射口的管状装置。其中一名士兵将一个充满白色粘稠液体的罐体装入装置后端。
“那是什么玩意儿?”汉斯眯起眼睛,有种不祥的预感。
下一秒,他的预感成真了。装置启动,发出沉闷的加压声,随即,大量白色的、如同剃须泡沫般的物质从喷射口汹涌而出,如同决堤的白色浪潮,朝着密室内部急速喷射和膨胀!
这些白色泡沫具有极强的粘附性和快速的固化能力。它们接触到地面和墙壁后,迅速堆积、硬化,形成类似硬质泡沫塑料的固体障碍物。
“该死!他们是打算用这玩意儿把这里填满!想活埋我们!或者至少把我们逼到那个鬼褶皱里面去!”汉斯怒骂一声,抬起能量手枪对准涌来的泡沫连续射击。
炽热的能量束射入泡沫群,确实能瞬间气化一小部分,留下焦黑的空洞,但相对于源源不断涌入、快速膨胀的泡沫潮而言,这点破坏简直是杯水车薪。被气化的空洞几乎在瞬间就被后续涌来的泡沫重新填满。射击徒劳无功,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能量。
白色的泡沫潮如同拥有生命的怪物,无情地吞噬着密室的空间。它们沿着墙壁蔓延,堵塞可能的缝隙,朝着叶舟三人立足的位置稳步推进。可供活动的范围被迅速压缩,空气中开始弥漫开一股化学制剂的刺鼻气味。
后退!再后退!
他们被这白色的、不断固化的“墙壁”逼迫着,不得不向密室中央退去,离那躁动不安、散发着死亡气息的空间褶皱越来越近!五米的死亡界线,正在被一点点侵蚀。后背甚至能隐约感觉到从那片扭曲区域散发出的、非冷非热的诡异“体温”,以及那越来越响、直刺脑髓的嗡鸣和杂音。
倒计时在战术目镜上冰冷地闪烁:01:15:47。
时间如同沙漏中的流沙,无情地减少;生存空间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地消融;而危险,却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如同不断合拢的巨钳,步步紧逼。莉亚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一丝悲怆的理解,却无法立刻转化为打破这绝境的力量。希望,在这威尼斯水下的古老密室里,如同狂风中摇曳的最后一点烛火,微弱,飘忽,仿佛下一刻就要彻底熄灭。
叶舟紧紧攥住了手中那块冰冷的数据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吞噬一切、也可能连接着某种希望的空间褶皱,眼中闪过一抹决绝。莉亚在最后时刻,选择了相信他们,将这份沉重的“遗产”交到了他的手中。那么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到最后一刻,将这凝聚了莉亚的挣扎、特蕾莎的牺牲、以及无数被“过滤器”抹杀文明无声呐喊的“信息炸弹”,投向那个高踞于现实法则之上、因恐惧而挥舞屠刀的“神”的国度。
战斗,还未结束。
(https://www.lewenvxs.cc/5513/5513550/5027272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