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四合院:王主任把逃荒女塞给我 > 第229章 机床归属

第229章 机床归属


在接下来的航程里,“泰山”号的头等舱仿佛成了一个微缩的博弈场。

福斯特和苏珊娜显然没有放弃从陈嘉堃身上打开缺口的企图。

福斯特试图以“文化交流”、“记录侨领归国壮举”为由接近,苏珊娜则更是不吝施展魅力,巧笑倩兮地试图与陈嘉堃“偶遇”攀谈。

然而,他们的计划屡屡受挫。

每当他们刚靠近陈嘉堃,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深入的话,林远就仿佛恰好出现。

他有时是来邀请陈嘉堃下棋,有时是来讨论一个商业构想,有时仅仅是端着一杯茶过来闲聊几句天气。

林远的出现总是那么自然,谈吐得体,让福斯特和苏珊娜完全找不到理由发作或继续纠缠。

一次、两次或许是巧合,次数一多,陈嘉堃这等在商海沉浮数十年的老江湖,岂能察觉不出异常?

他看向福斯特和苏珊娜的眼神,渐渐从最初的礼貌,变成了审视和疏离。

一次私下交谈中,陈嘉堃皱着眉对林远说,“致远啊,那位洋先生和苏小姐,似乎……过于热情了。”

林远微微一笑,既不点破,也不否认,只是含蓄地提醒,“陈老,树欲静而风不止。您此番回国,万众瞩目,有些风,避一避总无大错。”

陈嘉堃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对林远的感激和信赖又加深了一层。

此后,他没事便待在舱房,或只与林远及自己的随行人员在固定的区域活动,俨然将林远视为了在船上的“安全顾问”。

福斯特和苏珊娜连着碰了几次软钉子,气得内心呕血,却也无计可施。

见陈嘉堃这条路走不通,苏珊娜立刻改变战术,将主攻目标转向了林远。

她开始更加频繁地、更加不经意地出现在林远可能出现的地方。

甲板上,她穿着勾勒出完美曲线的泳装,偶遇正在散步的林远;

阅览室里,她拿着深奥的书籍,请教林远学术问题;

甚至晚餐时,她也总是恰好坐在林远附近的座位,投来暧昧的目光。

“林先生,一个人多无趣,澳门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下次你去,我一定好好尽地主之谊。”她吐气如兰,眼波流转。

然而,林远对她的态度,比对待福斯特还要“滑不溜秋”。

他永远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微笑,对她的暗示要么假装听不懂,要么就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挡回去。

“苏珊娜小姐的好意心领了,不过我家夫人管得严,怕是没机会去澳门见识了。”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拒绝。

几次三番下来,苏珊娜感觉自己一身的媚功仿佛都施展在了棉花上,毫无着力点。

看着林远那副云淡风轻、油盐不进的样子,她恨得牙痒痒,却又不能撕破脸皮,只能暗自气闷,将“林致远”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标记为“难以攻克的目标”。

摆脱了这些烦人的“苍蝇”,林远将更多精力投向了那位沉默的老工匠——石不开。

他每天都会找个时间,带着船上提供的点心或清茶,去石老工匠常去的僻静甲板角落,恭敬地请教。

起初,石不开对这个过于热情的年轻人还抱有戒心,言语寡淡。

但林远并不气馁,他请教的问题都围绕着传统木工榫卯、机械传动原理等实实在在的知识,显示出一定的功底和真诚的求知欲。

或许是久未遇到如此虚心好学的年轻人,或许是林远身上有种不同于常人的沉稳气质打动了他,石不开的话渐渐多了起来。

“这‘鲁班锁’看似简单,内含乾坤,一榫一卯,皆是天工与人工的结合……”谈起自己擅长的领域,石不开浑浊的眼睛里会闪烁出别样的光彩。

林远听得极为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些想法甚至让石不开都感到新颖。

他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一点就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更是惊人。

“林小子,你这份悟性,若是早年学艺,成就定然不在我之下。”石不开难得地露出一丝笑容,对林远的称呼也从“林先生”变成了更显亲近的“林小子”。

一老一少,在航行于茫茫大海的巨轮上,一个倾囊相授,一个虚心聆听,竟成了忘年之交。

林远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传统技艺和精密机械的调理心得,更从石不开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不少关于故宫旧事、古玩行当的秘辛。

这份意外的收获,其价值,在林远看来,丝毫不亚于那千万现金。

就在林远于海上航行之际,提前从宝安返回的冶金部的杨主任,已经将一份经过精心润色的行动报告呈递上级。

报告着重强调了在港英政府层层阻挠的极端困难下,任务小组如何克服万难、另辟蹊径,最终成功弄回国家重要资产的过程。

报告中,杨主任将林远贡献描述为“发挥了关键性、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具体的、不宜公开的操作细节则被模糊处理。

上级领导审阅报告后,对结果表示满意,并未深究具体过程,反而对报告中提及的“林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能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这份胆识和能力,让“林远”这个名字在相关部委的领导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随着机床即将运抵国内,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这台宝贵的进口机床究竟应该安置在哪个单位?

首钢和第二轧钢厂的领导闻风而动,纷纷提出诉求,认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重要性来讲,他们都理应优先于红星轧钢厂获得这台先进设备。

会议上,几个相关部门的副部长也有些倾向于将机床放在更大规模的工厂。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李怀德的岳父,一位在工业系统内颇有影响力的老同志,发了话。

他敲着桌子,语气严肃,“红星轧钢厂的同志,是冒着风险想尽了办法把东西弄回来的!当初可不是没有给过你们机会,是你们自己把握不住,现在要摘果子了,都跳出来了?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几位副部长见老同志态度明确,且言之有理,确实不好强行改变结果,最终拍板,机床运回北京后,正式划拨给红星轧钢厂使用。


  (https://www.lewenvxs.cc/5512/5512375/4345675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