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准备
(求月票,感谢大家支持!)
周继业和许国庆已经离开魔都好几天了,算时间他们早就应该到了岭南,可这个时代通讯不便,不像未来大家都有手机,无论是发个信息或是打个电话马上就能联系到。
现在的电话普及率低的可怜,至于拍电报也麻烦的很,写信就更不用说了,一封信从岭南寄出到魔都要好几天,说不定人回来了这信还在路上呢。
周继业他们走后,林莹一个人留在魔都,已经把电影院那边卖茶叶蛋的买卖给辞了的林莹暂时也没什么事,自从回到魔都这大半年来,林莹一直忙忙碌碌着,尤其是卖茶叶蛋的那些日子,她基本就没怎么休息过,趁着这个间隙,也正好放松一下。
在家做做饭菜,打扫打扫房间,把买来的一些花草在院子里种下,陪着方曼霞喝下午茶,听听音乐,说说话,或者两人在附近散散步什么的。这种日子过的难得的悠闲,也让一直紧绷的神经有了调整。
当然林莹也不可能总在家里呆着,一下子闲下来的她没两天就坐不住了。中午在家吃了饭,方曼霞和平常一样去午睡,没什么事的林莹索性就出了门,骑着她刚买不久的自行车出去。
周继业有自行车,他去岭南那辆自行车放在家里没人骑,可林莹虽然会骑车但根本骑不了他的那辆车。当时买车的时候周继业是考虑到去郊区收货,所以特意买了辆二八载重车,这车结实的很,也重的很,再加上二八的尺寸身材不高的林莹根本就跨不上去,考虑到出行方便,就在周继业他们去岭南的前两天,他们跑了一趟售卖商店,买了辆永久的二六女式自行车。
车子虽是二手货,半新不旧的但用料扎实,而且价格也不贵。买来后去修车铺保养了下,加装了前面的车篮,再去上了牌交了车税,这车就能骑了。
骑着车,在魔都的街道上,林莹感受着无比的惬意,不过她可不是出来闲逛的,而是边骑边留意着街上,尤其是一些比较热闹的区域,时不时还会停下来看看。
周继业去岭南,这是林莹早就和周继业商量好的,就算当时许国庆没说要一起去,这一趟也是必须得走。
随着改开的来临,市面上小商小贩越来越多,他们之前的买卖竞争也越发激烈。虽然无论是周继业在菜场还是林莹在电影院门口,他们的买卖要干还是能干下去,可这条赛道上的人越来越多,继续干已没这个必要,而且随着风口渐起,何必和其他人挤在一起呢?倒不如换一条赛道。
前不久电视播放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林莹和周继业都敏锐察觉到了这点,何况他们也清楚,八十年代初期什么买卖最好,无非就是从香江来的东西最为流行了,虽然眼下鹏城那边的特区还没成立,可已有些货物通过一些渠道进入了内地,只是还没这么快蔓延到北边来罢了。
这就是林莹和周继业最终确定去岭南的缘故,但没想许国庆主动提出由他陪着周继业去,让林莹留在魔都。
对于这个变化,林莹非但没有拒绝,还很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先不说许国庆对他们有恩,而且他们要去岭南就要解决介绍信的问题,他们在魔都认识的人不多,黄牛那边不可靠,除了许国庆也没其他人能帮这个忙了。
此外,许国庆和老文和他们的关系都很不错,经历了上次聚餐后四人隐隐已有小团体的模样,他们的人品林莹也信得过,再加上许国庆说的也对,自己一个女人实在不方便,岭南那边的情况如何谁都不清楚,由他陪着周继业去最合适,更何况许国庆还有个战友在羊城呢。
就这样周继业和许国庆一起坐火车去了岭南,但他们走后林莹也没闲着。
林莹觉得无论周继业和许国庆这一趟的结果如何,多多少少能带点东西回来,等东西带回来后,那么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出手。
怎么出手?无非就是摆摊卖掉。可去哪里摆摊呢?这是一个问题。
之前周继业做买卖的菜场热闹归热闹,但菜场都是大家买菜的地方,来来往往的不是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或者就是家庭主妇(主夫),这些人平时精打细算,为了一分钱菜钱都要讨价还价算计一番,在这种情况下,把从南方来的时髦货放在菜市场卖怎么可能有销路?
这些东西的受众群体应该都是年轻人,因为只有年轻人的思想更开放,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而且魔都人都好面子,平日爱显摆,哪怕家里再穷生活条件再不好,出去的时候也必须把自己打理的干干净净,这是魔都的习俗。
比如赵丹老师的电影《马路天使》里,他所扮演的鼓吹手住在鸽子笼里,生活条件很差,可依旧每次出去前会把皮鞋擦得能映出人影来。
还有风靡全国的“假领子”就是魔都的特产,这玩意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两片布再加一个衣领,但穿着却能让人看上去和穿了件挺括的衬衣没区别,而且价格不贵又好洗,无论男女都会买上几件轮流换着,瞧上去非常体面的样子。
所以林莹仔细想过,这些东西一旦到了魔都要卖就必须找一个既热闹又年轻人多,而且还可以摆摊的地方。这两天林莹骑车一直在外面转悠,就是在寻找合适的卖货地点。
可转来转去,林莹却发现热闹的地方有,可以摆摊的地方也有,年轻人多的地方也有,可要三者结合起来的地方却很少,大多都不合适。
沿着霞飞路一直往西骑,林莹时不时拐到边上的小路转悠了一圈,结果却依旧不乐观。
她看了好几个地方,最好的一处也只是差强人意,等她一直骑到华亭路的时候,林莹停下了车,目光朝着面前一条并不长的小马路望去,最后依旧轻叹了声。
华亭路,在林莹的记忆中曾经是魔都最有名的服饰小商品市场,曾经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被称为“中华第一街”。
九十年代末期,华亭路搬迁至往东不远的襄阳南路,重新开设了襄阳南路市场,非但没有萧条反而更热闹了,名气从国内直接传到了国外,就连当时不少国外的大明星甚至大人物来魔都都会特意跑去逛上一逛。
可惜,现在的华亭路市场还不存在呢,这条未来名气很大的小马路眼下空荡荡的,和附近的街道没什么两样。甚至相比往东几百米的霞飞路繁华区域,这里更显得格外萧条,除了几个路过的行人和住在这里的居民从街上走过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这让林莹很是失望,在华亭路市场还没出现之前,林莹一时间也想不到应该去哪里摆摊了,难不成就从自己这几天观察过的几个地方中挑选一个?虽然勉勉强强还行,可在林莹看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可她又不知道华亭路市场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时间不等人,也不可能傻等着吧?
微微摇头,林莹继续骑着车离开了,从前面左拐沿着另一条路走。向前骑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周继业曾经卖老母鸡的菜场附近,既然都路过了,林莹打算顺道去老文的摊位转转,也有好几天没见老文了,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
到了地方一看,老文正坐在摊位后面打瞌睡呢,身上套着一件橡皮的围裙,面前的摊位上摆着划鳝丝的案台,两个装热水的大桶摆在左手边,右手边还有一个盖子盖着的木桶,里面应该就是他平时售卖的鳝鱼。
“文哥!”
把车停下,林莹朝着老文喊了一声,这家伙正睡着迷糊呢,听到喊声这才朦胧睁开眼,揉揉双眼茫然地四处张望,见他如此,林莹忍不住就笑了。
“这呢,文哥!”
“哎呦,是林妹妹来了啊!”老文一个激灵回过神,终于看见了骑着车一脚踩地一脚踩在踏脚板上的林莹,连忙起身热情招呼。
“今天怎么跑我这来了?你可是稀客啊!来来来,来这边。”
林莹下车,推着车转到了摊位后面,放下撑脚把车停好,看了眼老文的摊位笑问:“前面出去转了转,回来正好路过,文哥,生意怎么样?”
老文苦涩摇头,从裤兜掏出烟点上:“还不如以前的一半,这几天来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了,抢生意抢的厉害,这买卖现在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不也一样,要不也不会把之前买卖给关张了。以前就一个摊,现在冒出来这么多,生意都给分流了,能好才怪呢。不过暂时先这样熬着吧,等阿庆哥他们回来说不定就有办法,对了,阿庆哥那边给你来过电话没?”
“我家没电话,就算要打也是打到前头的公用电话,长途不方便也不便宜,没来过消息,不过算时间他们应该到岭南了,小令给你来电话了没?”
林莹摇摇头,老文以为她来是问这个事的,生怕林莹担心安慰道:“你放心好了,他们两个大男人出不了事,你家小令身高马大,光是这块头一般人就扛不住,阿庆就更不用说了,他十六岁就去了东北下乡,老道的很,在外面经验丰富,而且羊城那边又有他的战友在,他们在一起绝对不会出事,说不定等几天就回来了。”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5512/5512302/1111102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