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集邮
等到滑稽戏表演完,紧接着就是姑苏评弹了。
一男一女抱着琵琶和三弦琴上台,在乐声中用着姑苏口音说唱起了评弹。
林莹依旧津津有味听了会儿,直到一曲结束她和其他人一样拍手鼓掌叫好,这才想起不知不觉中已在这站了近半小时了。
离开茶室,林莹和老文继续沿着走廊往前走,没一会儿就到了靠近西宫后门的地方。
这里位置虽然略偏些,但人也不少。
可相比西宫的其他地方,这边却年轻人略少些,更多的是三十四岁的中年人,这些人手里不是提着个包就是拿着几本厚厚的册子,或站或坐,聚在一起相互交谈着,还翻开册子津津有味地看着。
“这是干嘛的?”林莹远远瞧着稀奇,忍不住问老文。
“我瞧瞧!”
老文伸长脖子朝着那边看了两眼明白了:“这边应该是交换邮票的地方。”
“集邮?”
这个名词林莹听过,但不熟悉,毕竟在她那个时代集邮已不成气候了,玩邮票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邮票发行量也越来越大,这种类似于收藏的市场一旦萎缩,失去了需求,就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
但林莹也听说过邮票这玩意曾经在八十年代到两千年初期,也就是将近三十年的市场中火红一时,一张小小的邮票往往其价值远超出它本身的价格,成为无数人的追求。
对了!还有大名鼎鼎的第一代生肖票,其中猴票曾经在2011年拍出历史最高价,单枚12000元。
要知道它的面值可只有八分啊!短短31年的时间,就涨了十五万倍,简直离谱。
可惜,2011年的最高价可以说是邮票市场最后的辉煌了,之后邮票市场就开始走了下坡路,随着邮票价格不断下滑,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少。
突然间林莹想起了一件事,今年不就是1980年猴年么?这么说来,今年就是第一代生肖票猴票的发行年份?
顿时起了兴趣,林莹朝着那边走了过去,到了近前正见两个男子手里翻看着一本集邮册,脑袋凑在一起相互交谈着,她站到一旁装成路人望向另一处,却竖起耳朵凝神听了起来。
“你这套长江大桥品相还不错,打算怎么换?”
戴眼镜的中年人手里拿着邮票镊子,取出对方集邮册里的一套邮票仔细看了半天,除了看正面外,还看边上的锯齿,更翻过去仔细瞧后面的背胶,等确定没问题后他抬头问对方。
另一人略微年轻些,看起来和老文差不多岁数,指着中年人手里的集邮册道:“我要换你那套红灯记!”
“换我的红灯记?”
中年人下意识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不由得笑了起来:“阿弟啊!你不是和我开玩笑吧?拿一套长江大桥就想换我的红灯记?搞笑呢?”
年轻人微微涨红了脸,他也知道这两套邮票的收藏价值不相等,连忙指着自己集邮册里的一套四方联道:“我再加这套四方联,这总可以了吧?”
中年人定睛一看更哭笑不得,对方的四方联是刚出来不久的生肖猴票,这玩意他要来干嘛?
猴票现在根本不值钱,现在邮局就有卖,要多少有多少,一枚也就八分,别说四方联了,就算是再加两套四方联又值得多少?
“阿弟,你还是自己留着玩吧。”中年人一摆手,把对方的集邮册往年轻人手里一塞,转身就要走。
年轻人瞬间就急了,他早就看中了对方的那套红灯记,这套邮票自己找了好几天了,要是对方就这么走了,下次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遇上品相这么好的呢。
“等等阿哥,再商量商量,商量商量嘛!”年轻人苦苦哀求。
“阿弟,不是阿哥不和你换,是真的没商量啊!你那一套长江大桥再加这猴子四方联就要换我的红灯记?这不是开玩笑么?你去全魔都随便打听打听,我这红灯记可是稀罕物,尤其是像我这样品相好的外面可不多。这个换法实在是不行,要不你找其他人问问?我是绝对不肯的。”
“再商量!再商量!”
年轻人陪着笑说,见中年人一个劲摇头,他想了想一咬牙凑近对方耳边低声说了一句话,原本打算直接离开的中年人被他这句话一下子愣住了,停下脚步将信将疑朝着年轻人望去。
“阿弟,你刚才说的是真的?”
“当然真的!”
“不开玩笑?”
“绝对不开玩笑!”
中年人迟疑了下,点点头:“要是这样倒是可以,不过我要先见到钞票。”
“没问题,可是这……。”
年轻人左右看看,中年人给他使了个眼色,年轻人会意跟着中年人来到一个角落,两人在角落里嘀咕了两句,年轻人见周围没人注意从口袋里掏出钱数了几张,然后直接塞给了中年人。
中年人接过钱后确定数字没错,然后又从年轻人的集邮册里把那套长江大桥和四方联的猴票取了出来,接着把自己集邮册里的那套红灯记也取了出来,两人现场做了交换。
想了好些日子的红灯记到手,年轻人喜的眉开眼笑,他小心翼翼把邮票插进集邮册的空格里,美滋滋看了看,这才合上集邮册,脚步轻快地离开了。
在不远处的林莹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对方的谈话也听得仔仔细细,等年轻人开心地离开,中年人也是一副占了便宜喜滋滋的模样时,林莹脸上若有所思。
“走吧,我们去前头再看看?”老文在一旁对林莹道。
“反正看的也差不多了,我想这边先逛逛。”
“怎么?你也打算玩邮票?”老文见林莹似乎对邮票来了兴趣,笑着问道。
林莹笑着点点头:“这东西好像蛮有意思的,花花绿绿瞧着好看,以前从来没碰过,没想有这么多人在玩邮票呢。”
“呵呵,魔都玩邮票的人其实不少,全市的几个文化宫基本都有这样的地方,不过最大的邮票市场一个是西宫这里,另外一个在蘑菇亭。”老文虽然不懂,但他知道的不少,见林莹对邮票感兴趣就告诉了她一些关于魔都邮票市场的情况。
“蘑菇亭?”林莹听了好奇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名字怎么这么奇怪?”
“哈哈哈!”老文乐道:“这个地方离你们住的地方不远,你们现在住的小区出去往南走过两条街就到了,你记得南边的肇家浜路中间有街心花园么?”
见林莹点头,老文继续道:“蘑菇亭就在那边,靠近你家过去的路口街心花园里面有好几个大蘑菇一样的石亭子,大家都把这个花园叫蘑菇亭,这个地方每天下午就会有不少集邮爱好者在那边聚集,周末时候人更多,时间久了就自发形成了一个民间集邮交换市场。”
林莹瞬间就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靠近她之前和周继业坐公交车去郊区收鸡蛋的公交车站附近么?
怪不得当初她和周继业坐公交车的时候在车上看见街心花园里面有不少人,只不过那时候林莹并不清楚那边是个邮票市场,还以为是普通人聚集,就和平时一些大爷带着小板凳在路边下棋打扑克牌的那种呢。
恍然大悟,林莹把这地方暗暗记下,打算以后有时间过去瞧瞧。
接下来的时间她兴致勃勃在这里闲逛了起来,边逛还边认真听着来这里交换邮票的爱好者们的交谈。
虽然林莹不懂集邮,更从来没有参与过这种爱好活动,可泡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通过别人的交谈再加上她时不时主动厚脸皮地询问,倒是渐渐了解了一些关于集邮的知识。
邮票市场中,这些集邮爱好者来这大部分是来交流的,或展示自己的藏品,或者和其他爱好者以邮票换邮票,从而丰富自己的收藏。
当然也有人和刚才的中年人和年轻人类同,在看见自己没有但又需求的好邮票时,会拿出自己的藏品向对方提出交换,交换的方式基本是以票换票,可鉴于一些邮票的收藏价值不等,双方就会提出以一换多,或者以多换一的方式,假如在没有合适的交换邮票情况下,有些不差钱的人还会和刚才的年轻人一样,悄悄提出用钱弥补交换差额的不足,或者索性花钱买对方的邮票来达到目的。
虽然目前邮票直接用金钱来估算价值,甚至用钱来交易的方式并不提倡,可这种需求的关系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只不过简单的以邮换邮情况更常见罢了。
这种情况出现,也代表着集邮市场从最初的兴趣爱好逐步向一个新兴的市场发展。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供求就有市场是吻合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逐步演化成未来如火如荼的集邮市场,最终成为一个产业。
离开这里的时候,林莹特意问了老文附近哪里有邮局,老文只以为林莹是女孩子的一时好奇,指着西宫大门方向说这里出去不远就有一个邮局,还笑问林莹不会真的对集邮起了兴趣了吧?
没想林莹的回答让老文很是意外,林莹居然笑盈盈点头承认自己的确对邮票来了兴趣,打算去邮局看看。
出了西宫后,林莹就去了老文说的邮局,到了那边一问,邮局里还真有关于集邮的专门柜台。
跑过去一看,柜台里摆着几本集邮册和镊子等集邮工具,另外还有一些略有点收藏价值的邮票在出售。
在柜台前问了问,林莹二话不说掏钱就买了两本集邮册,然后再买了几套前几年的邮票,当然这邮票的价格肯定不是面值的价格,因为具有收藏价值购买时是以柜台的另外定价来的,这些邮票都从原本面值上涨了百分之三十以上,最高的几乎翻了个番。
此外,林莹还在邮局直接买了三张刚出来不久的生肖猴票四方联,美滋滋地把它们放进了集邮册里,瞧着她这番行为,边上的老文看得一头雾水,心里纳闷想难不成林莹还真的打算搞集邮了?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5512/5512302/11111027.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