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浪尖上的光 > 第83章 是结束还是未完待续?

第83章 是结束还是未完待续?


第番外章:观测站的落成仪式

红礁岛的清晨被海雾裹得湿漉漉的,北崖的礁石滩上却早已热闹起来。张叔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在观测站门口挂彩带,红的、蓝的绸带在风里飘成波浪,缠着新栽的椰子树干——这棵树是上个月种的,树干上挂着块木牌,写着“守护之树”,是赵雷特意从老家寄来的木工料做的。

林澈蹲在值班室擦望远镜,黄铜镜身被磨得发亮,镜片里映出培育池的蓝。池里的珊瑚苗比刚移来时壮实多了,最显眼的“漾澈”已经长出巴掌大的分枝,嫩粉色的触手里裹着细小的气泡,像捧着串珍珠。

“在发什么呆?”林漾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点刚煮好的椰子水的甜香。他手里端着两个玻璃杯,杯壁上凝着水珠,在窗台上洇出小小的圆,“王婶说今天的仪式要用新摘的椰子当‘奠酒’,让我们先尝尝甜度。”

林澈抬头时,鼻尖差点撞上对方的手腕,闻到熟悉的海盐混薄荷的味道。“在想陈阳会不会把相机镜头对着培育池拍个没完,”他接过杯子笑,指尖划过杯壁的凉意,“上次他来,差点掉进池里捞‘漾澈’,被赵雷骂了一路。”

林漾靠在门框上,看着他在笔记本上画仪式流程,笔尖在“揭牌环节”旁画了两只交握的手。“肯定会,”他的指尖在画上点了点,“昨晚他还发消息问,能不能让‘漾澈’当‘特邀嘉宾’,说要给它拍组‘成长纪录片’。”

正说着,观测站门口传来阵喧哗,陈阳的大嗓门穿透晨雾:“林澈!我们来啦!快出来迎接‘首席摄影师’和‘首席观测员’!”

林澈和林漾对视一眼,都笑了。跑出值班室时,正看见陈阳举着相机对着观测站的牌子连拍,镜头盖还挂在脖子上晃悠;赵雷背着个巨大的登山包,包侧露出半截木雕——是艘迷你望海号,船帆上刻着“301”;李响推着个行李箱,扶了扶被海风吹歪的眼镜,镜片反射着晨光,手里还捧着个红绸布包着的物件。

“可以啊林澈!”陈阳把相机往林澈手里塞,屏幕上是观测站的全景:白墙蓝顶的小楼前,挂着他送的鲨鱼挂件,培育池边的石凳摆成了宿舍的样子,连墙角的薄荷糖罐都被拍了进去,“这风格太‘你们’了——连窗台上的海螺都跟你哥当年捡的那个一样!”

林澈的耳尖有点发烫,接过相机翻看着。照片里,他站在牌子旁笑,阳光在他身后投下道浅淡的影子,像有人轻轻揽着他的肩。“进去坐吧,”他转身往值班室走,“王伯早上烤了海菜饼,还热着呢。”

赵雷把登山包往地上一放,发出“咚”的闷响,拉链拉开时滚出个木盒,里面是艘精致的望海号模型,船身刻着细密的海浪纹。“给观测站的礼物,”他挠挠头,把模型往展柜上放,“比上次那把地质锤像样点,老站长说摆这儿正好。”

李响揭开红绸布,露出个银色的牌匾,上面刻着“红礁岛海洋观测站”,右下角有行小字:“始建于2023年,漾澈共建”。“科考队的同事帮忙做的,”他推了推眼镜,“用的是抗腐蚀的合金,能在海边放几十年。”

林澈的眼眶有点热,指尖抚过牌匾上的“漾澈”二字,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形状。从大学宿舍的草图,到台风天的守护,再到此刻沉甸甸的牌匾,像场漫长的梦,终于在红礁岛的晨光里落了地。

“爸妈呢?”林澈四处张望,没看见熟悉的身影。

“在王伯家帮忙呢,”陈阳塞给他块海菜饼,“你妈说要给‘大功臣’们做鲅鱼饺子,你爸正跟老站长聊望海号的航线,说等仪式结束就开船去西沙。”

林漾的笑声从厨房传来,他正帮王婶端饺子,蓝布衫的袖口沾着点面粉。“快来吃,”他朝他们喊,声音里带着笑意,“再不吃陈阳该抱着灶台啃了。”

人群渐渐多了起来。村里的老人们拄着拐杖来看热闹,孩子们举着自制的珊瑚模型在院子里追逐,老站长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海员衫,胸前挂着枚船锚徽章——是林漾父亲当年送的,说“戴着它出海,浪再大也不怕”。

上午十点,仪式正式开始。王伯站在临时搭的台子上,手里举着个海螺壳当话筒,海风把他的声音吹得有点散,却字字清晰:“今天,咱红礁岛有了自己的观测站!这得谢谢小澈和漾漾,还有城里来的这些娃娃们!他们让咱的珊瑚有了家,让望海号有了新故事……”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陈阳举着相机连拍,快门声像串急促的海浪;赵雷用力鼓掌,手掌都拍红了;李响站在人群后,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两颗星。

“下面,有请小澈和漾漾揭牌!”王伯的声音带着点激动,侧身让出身后的牌匾——红绸布盖着,边角绣着小小的珊瑚图案,是王婶连夜缝的。

林澈深吸一口气,伸手握住红绸布的一角。林漾的手覆上来,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捏了捏,像在说“别紧张”。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扯下红绸布——阳光落在“红礁岛海洋观测站”的牌匾上,“漾澈共建”四个字闪着银光,像被海浪洗过的贝壳。

台下的掌声更响了,孩子们欢呼着往空中抛彩带,彩色的纸屑落在林澈和林漾的肩上,像场温柔的雨。爸爸站在人群前,偷偷用袖子擦了擦眼角;妈妈举着手机录像,镜头里的两人紧紧挨着,影子在地上融成一团。

“说两句吧,小澈。”王伯把海螺壳递给他。

林澈接过海螺,对着口沿深吸一口气,海水的腥甜混着薄荷糖的凉漫进喉咙:“谢谢大家……这个观测站,不只是栋房子,是我们的梦想,是两代人的约定。这里的每块砖,都刻着两个人的名字;每株珊瑚,都藏着红礁岛的故事……”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笑脸,落在林漾身上——对方正对着他笑,左眼尾的痣亮得像颗星,比牌匾上的银光还耀眼。“有人教会我,海洋的温柔,藏在一次次失败的守护里。”林澈的声音有点发颤,“今天,我想告诉大家,最好的守护,是有人陪着你,把梦种进海里,等它长成珊瑚的模样。”

台下静了两秒,突然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陈阳举着相机冲到前面,镜头对准他们交握的手;赵雷扯着李响的胳膊跳起来,像个孩子;老站长把船锚徽章摘下来,别在林澈胸前:“这是你哥他爸的心愿,今天总算实现了。”

仪式后的聚餐摆在观测站的院子里。张叔的儿子们烤了满架的海鱼,油脂滴在炭火上,冒起阵阵带着香气的白烟;王婶的鲅鱼饺子堆成了小山,韭菜的绿混着鱼肉的白,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孩子们围着陈阳的相机,看他拍的“漾澈”特写,叽叽喳喳地说“要当珊瑚守护者”。

“敬我们的观测站!”陈阳举起啤酒罐,对着牌匾喊,“祝它永远亮着灯,祝珊瑚长满北崖,祝望海号航遍西沙!”

“干杯!”赵雷和李响跟着举杯,林澈也举起椰子水,和他们轻轻碰了碰。爸爸举着酒杯,对着林漾常站的位置虚虚一敬:“漾漾,叔敬你一杯,谢谢你陪着小澈,把事做成了。”

林漾的笑声在林澈耳边响起,带着点潮湿的暖意。他伸出手,在爸爸背后轻轻拍了下——爸爸突然打了个喷嚏,懵懵地说:“谁拍我?”

“可能是海风?”妈妈笑着递过纸巾,“快吃你的饺子,再不吃就都被孩子们抢光了。”

午后的阳光把院子晒得暖洋洋的。林澈带着大家参观观测站的展厅,玻璃柜里摆着爷爷的老花镜、林漾的航海日志、陈阳拍的蓝眼泪照片、赵雷做的船模,最显眼的是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奠基时埋下的船票、荧光粉和薄荷糖纸,旁边贴着手写的标签:“我们的时光胶囊”。

“这个是‘漾澈’的标本吧?”李响指着展柜里的珊瑚碎片,粉色的鹿角状分枝完整无缺,“比大学实验室培育的那株壮实多了。”

“它的孩子都快长到西沙了。”林澈笑着说,指尖在玻璃上轻轻划着,“上个月送了批幼苗过去,科考队说成活率很高。”

陈阳举着相机对着标本连拍,突然压低声音:“林澈,你看镜头里——”屏幕上,林澈的肩膀旁仿佛有个模糊的蓝影,像林漾从光里走出来,轻轻搭着他的肩,“我说什么来着,你们俩的合照最有灵气。”

林澈的眼眶有点热,没说话,只是悄悄握紧了林漾的手。阳光透过展厅的窗户,在标本和照片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片小小的海,盛着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傍晚送大家离开时,码头的风带着点凉意。陈阳往林澈手里塞了个U盘:“里面是今天的照片和视频,我加了字幕,叫《红礁岛的光》,绝对能当观测站的宣传片。”

赵雷把迷你望海号模型往展柜上摆:“这个留下当镇馆之宝,等你们去西沙,我来守观测站,保证把‘漾澈’喂得胖胖的。”

李响递给他本厚厚的手册:“西沙的珊瑚数据库,里面有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遇到问题随时打卫星电话。”

爸爸往望海号的船舱里塞了袋海菜干:“带在路上吃,你妈说比压缩饼干好吃。”妈妈拉着林澈的手反复叮嘱:“开船慢点,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别总熬夜看珊瑚……”

船开时,林澈站在码头挥手,看着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小,突然听见陈阳在船上喊:“林澈!等你们望海号首航西沙,我们来当第一批乘客!”

林漾的手轻轻握住他的,在海风里,两人的影子交叠在码头上,像棵并肩生长的椰子树。观测站的灯亮了起来,白墙蓝顶在暮色里像颗落在红礁岛的星,牌匾上的“漾澈共建”四个字,在灯光下闪着永不褪色的光。

回到观测站时,林澈坐在培育池边,看着“漾澈”在灯光下舒展触手。林漾走过来,从背后抱住他的腰,下巴抵在发顶,闻到他身上的海鱼香混着薄荷糖的凉。

“我们真的做到了。”林澈的声音有点发哑,指尖在池壁上轻轻划着。

“嗯,做到了。”林漾的手在他手背上轻轻拍着,“但这不是结束,是开始。”

开始什么?开始培育更多的珊瑚,开始修复更广阔的礁盘,开始驾驶望海号驶向更远的海,开始把红礁岛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开始……和彼此一起,把日子过成珊瑚的样子,在时光的洋流里,扎下最深的根,开出最温柔的花。

夜深了,观测站的灯还亮着,像颗不会熄灭的星。林澈趴在窗边看星星,林漾坐在旁边剥薄荷糖,绿糖纸在黑暗中闪着微弱的光。远处的望海号泊在浅滩上,新刷的蓝漆在月光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桅杆上的鲨鱼挂件轻轻晃,像在为他们站岗。

“你看,”林澈指着猎户座的腰带,“那颗星星好像在朝我们眨眼睛。”

“那是在说‘晚安’。”林漾把剥好的糖塞进他嘴里,冰凉的甜在舌尖漫开,“快睡吧,明天还要给‘漾澈’喂营养液,还要检查望海号的缆绳,还要……”

窗外的海浪在礁石上碎成银花,像在为这个吻鼓掌。林澈知道,观测站的落成不是终点,是他和林漾故事里最明亮的逗号,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西沙的蓝眼泪,有深海的珊瑚苗,有望海号的航次,还有数不清的、藏在晨光与暮色里的日常,像培育池里的水,永远清澈,永远流动,永远都映着彼此的光。

这一路走来不容易!都不容易!


  (https://www.lewenvxs.cc/5510/5510574/4426552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