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 > 第384章 大康的决断

第384章 大康的决断


李成安端起茶杯,却没有喝,目光锐利地看着徐安:“皆有之。徐相,陛下的圣旨已下,倾国之力,在此一战。如今朝堂之上,稳定高于一切。这京都的朝堂,就要多仰仗徐相了。”

徐安微微颔首,神色肃然:“这是老臣分内之事,自当竭尽全力,稳定后方,确保粮草军械供应,绝不会让前方将士有后顾之忧。”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目光深邃地看向李成安,“只是,世子此行,不单单是为了这一件事吧…”

“父王需坐镇西境,应对南诏,分身乏术。北境之局,非大伯不能稳定,而大伯那边,我必须要去。”

李成安简单解释了一句,随即压低了声音,“徐相,我今日来,是另外有一事,需您帮助。”

“世子请讲。”

“陛下的安全,还请徐相多多费心。”李成安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徐安眼中精光一闪,他沉吟片刻,并未追问什么,而是郑重承诺:“老夫明白了,此事老夫会安排妥当,绝不会让任何人干扰到京都。”

“多谢徐相。”李成安松了口气,而后两人又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时辰的密谈,具体内容无人得知,只知道当李成安从相府离开时,天色已近黄昏。

徐安则在书房中独坐了许久,望着窗外渐沉的落日,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以及一丝决然。

“这天下,怎么会有如此聪慧之人,一点就透,当真是天赋异禀,这大概就是天命吧,竟然这么快就找上老夫了,孟老头,你这传人,不简单啊!”

有些事李成安没有开口问,徐安也没说,两人有着一种难得的默契,接下来,李成安的每一步,都会牵动着整个大乾的命运。

大康,商州国师府。

宇文拓展开李成安送来信件,仔细阅读着上面的内容。他眼神深邃如星海,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良久,他放下信纸,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

“太子殿下到。”

门外传来侍从的通报声。

很快,大康太子刘渊大步走入屋内。

“老师,急召弟子前来,所为何事?”刘渊开门见山地问道,目光落在了宇文拓手边的信纸上。

宇文拓将信纸推向刘渊:“你看看吧,李成安刚刚送来的亲笔信。”

刘渊接过信,快速浏览起来。随着阅读,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眼神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信中将南诏出兵三十万、十六位极境以及绝巅顾长歌随行的惊人情报和盘托出。

“三十万大军,十六极境,绝巅顾长歌…南诏这次,真是好大的手笔!来的也太快了些!”

刘渊放下信纸,声音低沉,“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趁孟敬之的死,一举吞并大乾,至少也要打断大乾的脊梁。”

宇文拓微微颔首:“不错。唇亡齿寒,若大乾有失,南诏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我大康。届时,我们将独自面对南诏的兵锋,形势将更为不利。”

刘渊眼中闪过一丝决断:“老师所言极是!此战,我大康恐怕也无法袖手旁观了,必须要把南诏挡在国门之外!”

他看向宇文拓,“老师以为,我们当出兵多少?”

宇文拓沉吟道:“南诏势大,且有顶尖强者压阵。我大康若要出兵,需有雷霆万钧之势,而且大乾还要抽出兵力解决北凉的麻烦,南诏虽说只有三十万兵力,但军队的质量不是我们能比的,军中还有那么多极境高手,那几个小国虽说兵马不算强盛,几十万兵马还是能凑出来的。

要挡住他们,恐怕只能拿人命来填了,至于极境,就看李成安那小子的后手了。要想挡住他们,至少需出兵六十万,这么大的战争,恐怕还需要老国公亲征,方能与大乾西境兵马形成合力,稳住战线。”

“六十万…”刘渊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这几乎是大康能调动的主力部队大半。但是他也明白,这是必然的,面对南诏这样的庞然大物,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任何的掉以轻心都将是万劫不复。

他重重一拍桌案,“好!就依老师之言,出兵六十万,驰援大乾西境!此事,孤亲自去向父皇请旨!”

……

皇宫,御书房。

大康皇帝刘煜看着面前意气风发、请旨出征的儿子,眼中充满了复杂的神色。他年事已高,身体早已大不如前,近日更是逐渐将所有的国事交由太子处理。

“渊儿,”刘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担忧,“六十万大军,国之根本啊!你…当真要亲自前往?沙场凶险,万一…”

刘渊跪倒在地,语气坚定:“父皇!南诏狼子野心,此战关乎我大康国运,儿臣身为储君,岂能安居后方?唯有亲临战阵,方能激励将士,稳定军心!况且,有老师和几位师兄陪同,还有六十万精锐将士,儿臣不会有事的!这关乎我大康国运,儿臣责无旁贷!”

刘煜看着儿子坚毅的脸庞,心中既欣慰又酸楚。他想让儿子早日继承大统,安稳治国。但眼下局势,让他所有的想法都不得不暂时搁置。他长长叹了口气:“罢了……你这性子,朕知道,拦不住你。只是…朕这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本想着近日便将这江山…”

“父皇!”刘渊打断了他的话,抬起头,眼中带着恳切,“请您再等等儿臣!待儿臣击退南诏,凯旋归来,再堂堂正正地接过这社稷重担!此时,还请父皇您坐镇中枢,稳定人心!”

刘煜看着儿子眼中不容置疑的决心,最终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伸手将刘渊扶起:“好…朕等你回来。一切…以自身安全为重!”

“儿臣,遵旨!”刘渊郑重叩首。

……

离开皇宫,刘渊并未回东宫,而是径直来到了镇国公府。

镇国公常易,乃是大康军中的定海神针,三朝元老,虽年近古稀,但威望极高,用兵如神。府上的下人见到太子殿下亲至,连忙通报。

很快,刘渊被引到了后院练武场。一位须发皆白、却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穿着一身短打,在雪中缓缓打着拳,动作看似缓慢,却隐含风雷之势。

正是老国公常易。


  (https://www.lewenvxs.cc/5509/5509289/4389871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