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庆祝
郑大山端起酒杯,站了起来:"大家都是一家人,今年咱们西尧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要感谢在座的各位。来,咱们干一杯!"
"干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
王师傅放下酒杯,感慨地说:"老郑,你有个好儿子。我干了一辈子机械,从来没想过在农村也能搞出这么大的事业。"
"是啊,昊哥真是不简单。"张国强也附和道,"从北京到这里,我见过不少人,但像昊哥这样有眼光、有魄力的年轻人,真不多见。"
郑昊有些不好意思:"各位师傅别这么说,咱们的成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一个人什么也干不成。"
"昊哥说得对。"赵晓兰接话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大家团结起来,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李秀花看着这和谐的场面,心里特别满足:"你们啊,别光顾着说话,快吃菜。过了今晚,又是新的一年了。"
"对了,昊哥,明年的计划都定好了吗?"王家祥问道。
郑昊夹了一块肉,边嚼边说:"大方向已经定了。拖拉机方面要提高产量和质量,汽车方面要推出四轮农用车,还要考虑小货车的开发。"
"技术方面呢?"王师傅关心地问。
"这是重点。"郑昊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明年我们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不能总是依赖别人的技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张国强点头:"这个思路对。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自己的技术就没有话语权。"
"还有人才培养。"赵晓兰补充道,"现在工人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需要加强培训。我想在学校开设技术课程,从孩子抓起。"
"晓兰这个想法很好!"郑建国赞同道,"教育要面向未来,现在的孩子就是将来的建设者。"
郑国庆举起杯子:"那我提议,为明年更美好的发展干杯!"
"干杯!"
年夜饭一直吃到晚上十点多。大家聊着一年的收获,畅想着明年的发展,气氛非常热烈。
临别时,王师傅对郑昊说:"昊子,明年的担子更重了,你要多保重身体。"
"王师傅放心,我会注意的。"郑昊握着老师傅的手,"明年还要靠您多多指导。"
送走客人们,郑昊和赵晓兰一起走在回去的路上。夜空中偶尔传来几声爆竹声,给寒冷的冬夜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昊哥,谢谢你们一家人。"赵晓兰真诚地说,"今晚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一份子了。"郑昊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晓兰,我有话想对你说。"
赵晓兰的心跳加快了:"什么话?"
"我..."郑昊突然有些紧张,"我想说,我们...我们的关系,是不是应该..."
"应该什么?"赵晓兰虽然脸红了,但眼中有着期待。
"应该正式确定下来。"郑昊鼓起勇气说,"我喜欢你,想和你在一起一辈子。"
赵晓兰低下头,过了一会儿才抬起来:"我也喜欢你,从很早的时候就喜欢。"
两人相视而笑,虽然没有什么海誓山盟,但彼此的心意已经完全明了。
"那我们就算是正式在一起了?"郑昊问道。
"嗯。"赵晓兰轻声说道。
远处传来新年的钟声,1980年到了。
大年初一一早,西尧村就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
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要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郑昊一家早早起床,准备了各种礼品,开始了新年的拜访活动。
第一站是老村支书李大壮家。
"李叔,新年好!"郑昊提着礼品进门,"给您拜年来了!"
"昊子,快进来快进来!"李大壮满面红光,"正好,我也有话要跟你说。"
坐下后,李大壮神秘地说:"昊子,告诉你个好消息。市里决定,要把咱们西尧村作为全县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村。"
"试点村?"郑昊来了兴趣,"具体是什么内容?"
"就是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文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李大海兴奋地说,"市里准备投资100万,把咱们村建设成现代化新农村的样板。"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有了市里的支持,村里的发展会更快更好。
"不过,"李大壮话锋一转,"县里也有要求。希望西尧重工能够发挥带头作用,不仅要发展自己,还要带动周边村庄一起发展。"
郑昊想了想:"这个没问题。我们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可以考虑在周边村建立分厂或者配套企业。"
"那就好!"李大壮高兴地说,"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
从李大海家出来,郑昊一行又到了村长王大力家、村里几位老人家,以及一些困难户家中。
到困难户家时,郑昊不只是礼节性地拜年,还送上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给王大娘家送了50斤面粉和10斤猪肉,给张瘸子家送了100块钱和一些日用品。
"昊子,你这是......"王大娘感动得直抹眼泪,"我们素日也没什么帮助你的地方,你怎么对我们这么好?"
"大娘,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人,应该互相帮助。"郑昊真诚地说,"现在我的条件好了,帮助大家是应该的。"
张瘸子拄着拐杖,激动地说:"昊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我还说过你的闲话,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
"张叔,过去的事就别提了。"郑昊扶着他坐下,"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
拜年的路上,郑昊明显感受到了村民们对他态度的变化。以前还有一些人对他搞工厂持怀疑态度,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对他充满敬意和感激。
"郑厂长真是咱们村的福星!"
"有了昊哥,咱们西尧村才有今天!"
"昊子不仅自己富了,还带着大家一起富!"
这些赞美声让郑昊既高兴又感到责任重大。他知道,村民们的期望越高,自己肩上的担子就越重。
下午,郑昊和赵晓兰一起到学校看看。虽然放假了,但学校的变化也很大。
原来破旧的教室刷得雪白,课桌椅都是新的,黑板也换成了新式的。最让人高兴的是,学校有了自己的图书室,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
"这些书都是哪来的?"郑昊好奇地问。
"一部分是县教育局配的,一部分是我自己买的,还有一部分是热心村民捐的。"赵晓兰自豪地说,"现在孩子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书了。"
郑昊仔细看了看书架上的书,发现种类很齐全,不仅有文学作品,还有科普读物、历史书籍等。
"晓兰,你真用心。"郑昊感动地说,"这些孩子有你这样的老师,真是幸福。"
"我也是为了他们好。"赵晓兰温柔地说,"现在农村的孩子见识少,多读书能开阔眼界。"
两人正说着话,几个孩子跑了进来。
(https://www.lewenvxs.cc/5506/5506942/1111076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