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调研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开始了他的调研计划。
"晓兰,今天我们去村里各家走走,了解一下大家对医疗、教育这些方面的想法。"郑昊说。
"好,我也想听听村民们的真实想法。"赵晓兰赞成这个计划。
两人先来到了村东头王大娘家。王大娘今年65岁,是村里的老人,平时身体不太好,经常腰疼腿疼的。
"王大娘,您身体怎么样?"郑昊关心地问。
"还是老样子,腰疼得厉害。"王大娘叹气道,"想去县里看看,但是路远不说,光挂号费就要5块钱,太贵了。"
"平时疼了怎么办?"赵晓兰问。
"就忍着呗,或者找李大娘要点草药。"王大娘说,"昨天听说建军媳妇难产,幸亏昊子有车。我们这些老人要是有个急病,可怎么办啊?"
这话说到了郑昊心里。老年人确实是最需要医疗服务的群体,但在农村,他们往往也是最难得到及时医疗的。
接下来,他们又走访了十几户人家,了解到的情况大同小异:
村西头的张瘸子,腿脚不便,从来没去过县医院;
李家的小孩经常发烧咳嗽,每次都是硬扛过去的;
赵家的老太太有糖尿病,但根本不知道需要控制饮食;
还有好几家的妇女,都曾经历过生孩子的险情。
"看来大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确实很大。"赵晓兰总结道,"关键是要就近、便民、便宜。"
下午,他们又到村小学了解教育情况。
村小学现在有6个年级,120多个学生,但只有3个老师。教室是几间破旧的土房,课桌椅也很简陋,有的还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
"赵老师,您看我们学校最缺什么?"郑昊问教学经验丰富的赵晓兰。
"教室太破了,一到下雨天就漏水。"赵晓兰指着屋顶说,"课桌椅也不够,很多孩子要挤着坐。最重要的是缺教学设备,连个像样的黑板都没有。"
"师资力量呢?"
"也不够。现在3个老师要教6个年级,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老师的水平也有限,很多课程都教不了。"
郑昊在心里记下了这些问题。教育是百年大计,再穷不能穷教育。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村委会,与村支书李大海和村长王大力进行了深度交流。
"昊子,你今天怎么想起调研这些问题?"李大海好奇地问。
"昨天二嫂难产的事让我触动很大。"郑昊说,"我想为村里做点实事,改善一下医疗和教育条件。"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资金是个大问题。"王大力直言不讳,"建卫生所至少要几万块钱,学校改造也要不少钱。村集体经济薄弱,拿不出这么多钱。"
"资金方面我来想办法。"郑昊说,"我想了解的是,如果真的建设这些项目,会遇到什么政策上的问题吗?"
"政策上应该没问题,上面一直鼓励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条件。"李大海说,"关键是要符合规范,比如卫生所要有执业医师,学校要符合建设标准等等。"
"那你们觉得应该先从哪个项目开始?"
两人商量了一下,王大力说:"我觉得应该先建卫生所。昨天的事情给大家触动很大,现在提这个事,村民们肯定支持。"
"教育方面呢?"
"学校的问题也很急迫。"李大海说,"现在孩子们上学条件太差了,家长们都有意见。有些人甚至想把孩子送到县里去读书。"
"那就两个项目一起搞。"郑昊决定道,"先紧急的,后长远的。"
当天晚上,郑昊又到周边几个村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都差不多:医疗条件差,教育设施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隔壁的柳树村,情况更加严重。那里没有接生婆,妇女生孩子只能靠老经验;孩子们上学要走15里山路,雨天根本没法去;全村只有一口井,到了旱季经常没水喝。
"看来这不只是咱们一个村的问题。"回家路上,赵晓兰感慨地说,"整个地区的农村都面临这样的困难。"
"所以更应该做好示范作用。"郑昊说,"如果咱们西尧村能够率先改善这些条件,就能带动周边村庄一起发展。"
回到家里,郑昊把今天调研的情况整理了一下:
医疗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村民看病难、看病贵,小病拖成大病,突发急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教育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是校舍破旧,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上学路远,安全隐患大
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有道路泥泞,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水质不佳,通信落后,信息闭塞
"问题确实很多,但也说明改善的空间很大。"郑昊对赵晓兰说,"如果我们能够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整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那你准备投入多少资金?"赵晓兰问了关键问题。
郑昊算了算:"卫生所建设需要3万左右,学校改造需要2万,基础设施改善需要10万。总共15万左右。"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赵晓兰有些担心,"会不会影响厂里的发展?"
"不会的。"郑昊信心满满,"现在厂里每月利润有40多万,拿出15万来搞村建设,完全承受得起。而且这不是纯粹的消费,是投资。"
"怎么说?"
"村里条件好了,能吸引更多人才回来,为厂里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而且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郑昊分析道,"最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赵晓兰点点头,她理解郑昊的想法。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先富群体,确实应该承担起帮助乡亲们共同富裕的责任。
"那就干吧。"赵晓兰支持道,"我全力配合你。"
第二天,调研还在继续。郑昊专门到县里了解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
在县卫生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建设村卫生所是好事,政策上我们全力支持。但要符合卫生部门的规范要求,有执业医师证的医生,基本的医疗设备,还要定期接受检查。"
"医生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可以聘请退休的医生,或者在职医生兼职。我们可以帮忙推荐。"工作人员很热心,"设备方面,基本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是必须的,有条件的话,可以配个简单的化验设备。"
在县教育局,情况类似。教育部门对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很支持,表示可以在师资培训、教材配发等方面给予帮助。
"关键是要规范化建设。"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教室面积、采光、通风都有标准,课桌椅、教学设备也有基本要求。"
通过两天的深入调研,郑昊对项目的可行性有了清晰的认识。技术上没有问题,政策上有支持,资金上能承受,关键是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现在可以制定具体计划了。"当天晚上,郑昊对家人说,"明天我召集大家开个会,把想法说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https://www.lewenvxs.cc/5506/5506942/11110742.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