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电视
冬天到了,雪花纷飞,寒风呼啸。郑昊处理完厂里的事务,踏着厚厚的积雪往家走去。
远远地,就看到自家院子里透出温暖的灯光。郑昊加快了脚步,推开院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昊子回来了!"李秀花听到脚步声,从屋里迎了出来,"快进屋暖和暖和,外面冷得很。"
郑昊跺了跺脚上的雪,走进堂屋。屋里温暖如春,炉火烧得正旺,整个家都笼罩在橘黄色的灯光中。
郑大山坐在炉子旁抽着旱烟,郑建国在翻看账本,郑建军在逗弄刚满月的儿子,郑国庆在收音机旁调着台,小妹郑丽在一旁做针线活。这样的场景让郑昊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爸,您歇着呢?"郑昊脱下棉袄,在炉子旁坐下。
"忙了一天了,该歇歇了。"郑大山放下烟袋,"厂里今天怎么样?"
"挺好的,卫生所那边孙医生说村民们都很满意,每天都有二十多个人去看病。"郑昊烤着手说,"学校那边的课桌椅也都到了,赵老师说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
"你这钱花得值。"郑大山满意地点头,"村里人现在提起你,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昊弟做的这些事,确实让咱们全家脸上有光。"郑建国合上账本,"今天我去县里办事,县里的干部都夸咱们企业有社会责任感。"
"别光说我,这都是咱们全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郑昊看着家人们,"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一个人什么也干不成。"
这时,郑国庆调好了收音机,里面传出了悠扬的音乐声。
"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郑国庆说,"每天晚上都有,我最爱听了。"
一家人围坐在收音机旁,静静地听着音乐。偶尔音乐停下来,播音员会介绍歌曲的名字和演唱者。
"要是能看到歌手长什么样就好了。"郑丽天真地说,"光听声音,想象不出来。"
"那得电视机才行。"郑建军抱着儿子说,"听说城里有些单位有电视机,又能听又能看。"
"电视机?"郑大山来了兴趣,"那是什么样的?"
"就是一个大盒子,里面有个屏幕,能显示图像。"郑建军比划着,"我在县里见过一次,围了一大群人看。"
"真神奇。"李秀花感叹道,"现在的科技真是了不得。"
"咱们能买一台吗?"郑丽期待地问。
"买不到。"郑国庆摇头,"我打听过了,电视机要凭票供应,而且价格贵得吓人。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要六七百块钱,比一台拖拉机还贵。"
"六七百块?"李秀花咋舌,"这么贵啊!"
"关键是有钱也买不到。"郑建国说,"整个县里一年才分配几十台电视机,都被机关单位要走了,个人根本买不到。"
郑昊静静地听着家人们的议论,心里开始有了想法。电视机确实是个好东西,不仅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供应这么紧张,说明需求很大,如果能生产电视机...
"昊子,你在想什么呢?"李秀花注意到儿子若有所思的样子。
"没什么,就是觉得如果咱们家也能有台电视机就好了。"郑昊说,"这样晚上就不会这么单调了。"
"想有电视机的不只咱们一家。"郑大山说,"整个村里的人都想要,但谁能买得到呢?"
是啊,不只是他们家,整个村子,整个县,甚至整个国家,有多少家庭在盼着能有一台电视机呢?
晚饭后,一家人继续围在收音机旁听节目。今天播的是评书《三国演义》,播音员声情并茂地讲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要是能看到刘备、关羽、张飞的样子就更好了。"郑丽又提起了电视机。
"听说电视里不光有戏剧,还有新闻、体育比赛呢。"郑建军说,"我在县里看过一次,里面正在播足球赛,可清楚了。"
"体育比赛?"郑大山来了兴趣,"什么样的?"
"就是两队人在踢球,能看到球场、观众,还有运动员跑来跑去。"郑建军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比听收音机有意思多了。"
郑昊越听越觉得电视机的市场潜力巨大。现在城里人都想要,农村人也开始有这个需求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会越来越高,电视机绝对是个朝阳产业。
"昊子,你怎么老是不说话?"郑国庆注意到弟弟一直在沉思。
"我在想,咱们厂能不能也生产电视机。"郑昊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生产电视机?"全家人都愣住了。
"这个...技术要求很高吧?"郑建国有些疑虑,"咱们现在生产农机和汽车已经很不容易了,电视机是不是太复杂了?"
"我也觉得难度很大。"王师傅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正好听到这个话题,"电视机里面全是电子元件,跟咱们的机械产品完全不同。"
"难是难,但不是不可能。"郑昊认真地说,"我了解过,现在很多电视机厂都是组装生产,关键元件从外面采购,然后组装调试。"
"那也需要懂电子技术的人啊。"郑建国说,"咱们厂里哪有这样的人才?"
"人才可以招聘嘛。"郑昊说,"现在大学里有电子专业,应该能找到合适的技术人员。"
"可是市场呢?"郑建军问,"电视机这么贵,有多少人买得起?"
"现在买不起,不代表将来买不起。"郑昊分析道,"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提高,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且价格也会逐渐降低,到时候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买得起了。"
家人们听了郑昊的分析,都觉得有道理,但还是有些担心。
"昊子,你的想法是好的,但这个跨度是不是太大了?"郑大山语重心长地说,"咱们现在的农机和汽车生意正红火,何必去冒这个险呢?"
"爸,我不是要放弃现有的业务,而是想多元化发展。"郑昊解释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几种产品,风险更小。"
"那倒是。"郑大山点头,"但是电视机投资会很大吧?"
"肯定比农机投资大,但收益也会更高。"郑昊说,"而且我们可以从小规模开始,先试试市场反应。"
收音机里的评书结束了,播音员开始播报明天的节目预告。一家人继续讨论着电视机的事情,气氛很热烈。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昊子的想法值得考虑。"李秀花最终表态,"咱们家现在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试试呢?"
"我也支持。"郑丽兴奋地说,"如果咱们厂能生产电视机,我们就能有电视看了!"
"那就再仔细研究研究。"郑大山做出了决定,"明天昊子去厂里跟大家商量一下,看看具体怎么操作。"
夜深了,一家人陆续回房休息。郑昊躺在床上,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心里却很兴奋。电视机项目如果能成功,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还能为改善人们的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这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业。
(https://www.lewenvxs.cc/5506/5506942/1111073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