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订单

第三百七十八章 新订单


"三哥,好消息!"郑国庆兴奋地说,"济南百货大楼的采购经理来了,要订购500台电视机!"

"500台?"大家都惊呆了,这是他们接到的最大订单。

"是的,而且他们要求下个月就要交货。"郑国庆说道,"价格也能接受,每台430块。"

郑昊快速计算了一下,500台电视机,总价值21.5万元,利润至少有5万元。

"但是有个问题。"郑国庆接着说,"他们要求每台电视机都要有质量保证书,而且要保修一年。"

"这个没问题。"郑昊立刻答应,"我们本来就对质量有信心。李师傅,你觉得我们能按时交货吗?"

李明华想了想:"现在月产量是200台,要完成500台的订单,至少需要两个半月。"

"那就加班加点生产。"郑昊决定道,"可以适当增加工人,提高产量。"

"还有个情况。"郑国庆说道,"济南那边还有几家百货商店也想要我们的电视机,但是他们要求价格再便宜一些。"

这让郑昊陷入了思考。如果降价,利润会减少,但市场份额会扩大。如果不降价,可能会失去一些客户。

"具体他们要求什么价格?"郑昊问道。

"410块一台。"郑国庆回答。

郑昊快速计算着成本和利润。现在电视机的成本是320块,430块的售价利润是110块,410块的售价利润是90块。虽然单台利润减少了,但如果销量能大幅增加,总利润反而可能更高。

"我的意见是可以适当让利。"郑昊最终决定,"但是要有条件,一次性订购200台以上才能享受410块的价格。"

"这个主意好!"王师傅赞许道,"既保证了销量,又维护了价格体系。"

下午,郑昊来到财务室,想了解一下企业的财务状况。

财务主管是从县里请来的会计师,姓刘,四十多岁,业务很熟练。

"刘师傅,给我汇报一下这个月的财务情况。"郑昊坐下来。

刘师傅拿出账本:"7月份的营业收入是68万元,其中拖拉机45万,汽车18万,电视机5万。总成本52万,净利润16万。"

这个数字让郑昊很满意。月利润16万,年利润就能接近200万,企业发展速度确实很快。

"现在账上的资金情况怎么样?"郑昊问道。

"流动资金280万,固定资产560万,总资产840万。"刘师傅详细汇报,"负债主要是银行贷款150万和应付账款80万。"

"不错,财务状况很健康。"郑昊点头,"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年底前总资产能突破1000万。"

"郑总,我建议加强成本控制。"刘师傅提出建议,"现在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如果能降低5个百分点,利润率会大幅提升。"

"这个建议很好。"郑昊认真考虑,"你具体分析一下,哪些成本可以优化?"

"主要是钢材和电子元器件。"刘师傅拿出分析报告,"钢材可以考虑直接从钢厂采购,减少中间环节。电子元器件可以寻找更多供应商,通过竞争降低价格。"

"好,这件事你和采购部门配合,制定具体方案。"郑昊安排道。

傍晚时分,赵晓兰从县里回来了,带来了好消息。

"昊哥,教育局的同志说了,师资交流是支持的,特别是优秀教师。"赵晓兰高兴地说,"小张妻子的调动应该没问题。"

"太好了!"郑昊放下手中的文件,"这样小张就能安心工作了。"

"对了,我还打听到一个消息。"赵晓兰继续说,"县里准备成立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培养技术工人。"

这个消息让郑昊很感兴趣:"什么时候开始筹建?"

"明年春天开始招生,现在正在选址和招聘老师。"赵晓兰说道,"我想这对我们企业是个好机会。"

"确实是好机会。"郑昊点头,"我们可以和职业学校合作,定向培养我们需要的技术人才。"

"而且我觉得,你也可以去学校兼职当老师,讲一些实用技术。"赵晓兰建议道。

"这个想法不错。"郑昊眼睛亮了,"通过教学,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学生。"

晚上,郑昊在家里的书房里制定企业发展计划。现在西尧重工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三条生产线都在正常运转,特别是电视机项目前景很好。

但他也意识到,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刚才收到消息,青岛和天津的几家电视机厂都在扩大产能,价格战可能很快就会打响。

"必须提前布局。"郑昊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圈,然后在圈里写下"彩色电视机"几个字。

他停顿了一下,又在旁边写下"北京销售点",接着是"技术学校合作"。写着写着,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整张纸很快就被各种想法填满了。

"现在的黑白电视机只是开始,真正的机会在彩电。"他自言自语道,"还有那些大城市的市场,我们一个都不能错过。"

想到青岛那些厂家的挖角行为,郑昊皱了皱眉头。人才是根本,如果核心技术人员都被挖走了,再好的计划也是空中楼阁。

"看来得加快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了。"他在纸上重重地画了个圈,"还要想办法找到新的赚钱路子,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正想着,郑建国敲门进来了。

"老三,这么晚还在工作?"大哥关心地问。

"在想一些事情。"郑昊放下笔,"大哥,你觉得我们企业现在的发展速度怎么样?"

"已经很快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快。"郑建国坐下来,"不过我总觉得有些担心。"

"担心什么?"

"担心摊子铺得太大,管理跟不上。"郑建国坦率地说,"现在工人200多个,产品线三条,每天的事情这么多,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郑昊也意识到,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确实是个挑战。

"大哥说得对。"郑昊点头,"所以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

"具体怎么做?"

"首先是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其次是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是培养中层管理干部,让他们能独当一面。"郑昊详细解释道。

"那我们兄弟几个的分工是不是也要调整?"郑建国问道。

"是的。"郑昊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和重大决策,你负责生产管理,二哥负责行政和人事,三哥负责销售和市场。"

"这样分工确实更清楚。"郑建国点头,"我支持。"

"还有一件事。"郑昊说道,"我准备建立股份制,让核心员工都能参股。"

"股份制?"郑建国有些不理解。

"就是让大家都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样积极性会更高。"郑昊解释道,"比如王师傅、李明华这些关键人员,都可以给他们一些股份。"

"这个想法好!"郑建国眼睛亮了,"这样他们就不会想着跳槽了。"

"不只是不跳槽,而是会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企业发展得越好,他们的收益就越大。"郑昊进一步解释。

兄弟俩谈到很晚,把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都讨论了一遍。最后郑建国感慨地说:"老三,跟着你干,我们全家都有了奔头。"

"大哥,我们是一家人,要一起努力,一起发展。"郑昊真诚地说,"我的目标是把西尧重工做成全国知名的企业,让我们村成为全国的明星村。"

"我相信你能做到。"郑建国坚定地说,"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尽管说。"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案上,兄弟俩的身影显得格外温馨。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书写着一个农村企业的创业传奇。


  (https://www.lewenvxs.cc/5506/5506942/1111072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