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 第961章 《载酒堂》(23)

第961章 《载酒堂》(23)


建个影视城?

    脑子有问题!

    我踏马拍个文艺片,也建个影视城?

    再说了,儋州故城本身就有东坡遗址…

    建个影视城干嘛?

    当地官员陪同一天,聊了很多畅想,类似影视城跟海花岛文旅城相结合之类的…

    沈言始终没有接话…

    见沈言没有兴趣,第二天就换了俩接待…

    这次顺利多了…

    《载酒堂》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苏轼在儋州的三年…

    苏轼到了海南,就觉得这辈子应该回不去了,大概率要死在这里了。

    所以,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到:“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在写给苏辙的信中,也提到“海南万里真吾乡”。

    章惇为了整治苏轼,还对贬谪后的苏轼有如下三条禁令:一不得食官粮,二不得住官舍,三不得签书公事。

    据说好友佛印一度要来海南看他,他写信回绝,称自己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生活。

    苏轼用手里仅存的一点点积蓄,在儋州城南的桄榔林下,买了一块薄地,并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建了几间茅屋,起名“桄榔庵”。

    一般来说,流配之人的开销由其自费负担,与当地无涉。

    但苏轼名满天下!

    而且海南的黎人淳朴善良,豪爽好客,经常有人给苏轼父子送些吃的、用的。

    当然,苏轼自是苏轼,颓唐只是一时,现在自己生活了,就又开始琢磨起吃的来。

    然后,非常开心。

    当地人以山芋为主食,父子俩自创了一道美食,名曰“玉糁羹”。并以诗记之:“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这还没完,他还大大拓展食谱。在给弟弟苏子由的诗《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中,还写道:“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吃猪肉、鸡肉也就罢了,还熏老鼠肉、烤蝙蝠…

    当然啦,苏轼不可能只琢磨吃食,据儋州史料记载,苏轼在儋州三年多的时间里,向当地的黎族百姓传播中原文明,可谓不遗余力。

    为了传播文明,大力制墨。

    当时的海南缺笔缺墨,尤其是墨,十分昂贵。

    苏轼小品文《书潘衡墨》中记载,金华墨商潘衡来儋州制墨,得到的松烟很多,但是墨的质量很差。苏轼教他把炉灶与烟囱之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让炉灶再宽大一些,结果得到的松烟虽然只有原来的一半,但是墨却比以前更黑,质量更好了,这就是著名的“海南松煤,东坡法墨”的由来。

    顺便,传道受业解惑,创办了“载酒堂”。

    载酒堂,是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而命名的。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正式改称“东坡书院”。

    表面上看,“载酒堂”是苏轼与朋友饮酒求乐的“会所”,实际上,是他以文会友、“问奇请益”、敷扬文教的地方。其中最显著的贡献,是亲手培育了几个优秀的本土学子。

    此前,海南一直没人参加科举考试,中原地区也一直没有海南人为官。

    古代的士大夫浸淫在“诗书礼易”营造的道德世界,追求的是修齐治平的宏大抱负,在“君子远庖厨”的教导下对底层事物大多心怀不屑!

    但在当时“黄口充丁”、“白骨征布”——未成年和死人都被作为征税对象的环境下,圣人之学的光辉只残留于典籍和口头,根本不会映照在朝堂殿宇和黎民众生身上。

    姜唐佐本是当地学堂的一位老师,也是一位饱学之士。

    他一面认真教书,一面潜心读书。

    可惜几次参加科举,均屡试不第。

    得知苏轼被贬儋州,姜唐佐便带着老母亲从琼山赶来拜师,并一直侍奉左右,深得苏轼真传。

    姜唐佐气质不俗,文风磊落大方,错落有致,很有中州之风。

    去广州应考前,苏轼在他的扇子上题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并鼓励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

    第二年姜唐佐带了这把扇子,前往北方赶考。

    等到了汝州时,去拜会了已经摆脱贬令,赴汝州上任的苏辙。苏辙感慨万分,拿起了那把哥哥提的扇子,为姜唐佐续了后两句“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同时,苏辙告诉姜唐佐,苏轼的贬令也被解除了。但是,苏轼在北返的途中已经去世了。

    姜唐佐听闻此言,如五雷轰顶。

    于是,他对苏辙表示不再参加任何考试,要回到家乡开办学堂,把老师苏轼播下的中原文化火种继续播撒下去。

    姜唐佐回到家乡,开坛讲学,终老乡里。

    有了姜唐佐的破天荒,才有后来海南的人才辈出。从此以后,经宋元明清几代,海南共出举人与进士近千人。比如明代的海瑞是海南琼山人,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女性”的宋庆龄是海南文昌人…

    很简单的故事…

    就是人物记录。

    姜唐佐就由沈言扮演…

    剧本很简单,最重要的是电影的表现形式!

    按照沈言的构想,他想要近乎黑白色调的画面,山林薄雾里、羁旅途中吟咏着诗句遣怀,烟波浩渺间、对月对海对星空无言唏嘘,诸多桥段里都要传达出古典婉约的美感。

    至于服装设计,官员白色的官服、黑色的官帽,人民深色的粗麻衣服、散乱的黑色头发。

    只用黑白二色就可以轻易的将官与民区别开来,在黑与白之间讲述着官和民的故事,也让观众跟随着不同人的人生轨迹,看时代洪流中的人物如何飘荡于黑白之间,黑或白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估算了一下搭景进程,沈言跟摄影师说了句:“估计要到六月才能开拍,我先回象山了…”

    摄影师是邵丹老师,邵丹老师的摄影风格就是明显的色块和干净的用光…

    他的代表作有《王勃之死》、《天山的恋人》包括《村戏》,还有《天机·富春山居图》、《奔跑吧兄弟》大电影…

    沈言之所以找他做《载酒堂》的摄影师,主要是因为刘寅的推荐…他是刘寅的师哥!

    听到沈言要离开,邵丹没有一点意外:“你走呗…后续的搭景我会盯着…我准备去越南拍一些外景…”

    “越南?”

    “…儋州这边还是太发达了,不太像北宋!”

    “行吧,那你带上他们几个…”

    沈言指了指旁边正在讨论的几个新人导演…

    都是沈言找来的副导演!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5499/5499073/1111038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