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年代影综:1947我来了 > 第262章 从容

第262章 从容


最开心的要数承平和承安,看到姑姑和叔叔都来了,家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玩伴,两个小家伙兴奋得小脸通红,咯咯笑着,像两个甩不掉的小尾巴,跟在小石头和小丫后面跑来跑去,院子里充满了他们稚嫩的欢叫声。

徐慧真在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准备着丰盛的团圆饭。切菜声、炒菜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院子里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大人们的招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热闹非凡、充满生机的生活交响乐。

李天佑站在院子当中,看着眼前这喧闹却无比温馨的景象,看着钱叔坐在塾房小院门口那把新打的靠背椅上,眯着眼睛,晒着太阳,脸上洋溢着满足而平静的笑容;看着弟弟妹妹们和孩子们欢快的身影,他心中那股因为调查受阻而积郁的沉闷之气,仿佛被这浓郁的生活气息一扫而空,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温暖的力量。

他想,这才是父母当年奋不顾身所要守护的东西,这才是“家”真正该有的模样。

接下来的日子,南锣鼓巷95号院这个曾经沉寂、甚至带着几分诡谲色彩的东边角落,真正地、彻底地焕发了勃勃生机。

每天清晨,李天佑依旧在天蒙蒙亮时起床,但不再是独自一人对着空旷的院子发呆或沉思,而是和同样早早起来准备一家子早餐的徐慧真一起忙碌。一个捅开炉子烧水熬粥,一个准备小菜热馒头。

有时,钱叔也会早早醒来,在小院里慢慢活动活动筋骨,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他们忙活,脸上带着慈祥的笑。然后,孩子们像一群小鸟似的,陆续叽叽喳喳地起床、洗漱。早餐的餐桌变得空前热闹。

二丫会微微蹙着眉,说起初三新增的化学课有点难,摸底考试物理没考好;徐慧真便会一边给承安喂饭,一边耐心地开导她,让她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慢慢来,有不懂的可以问哥哥或者留到周末集中解决。

小石头则往往是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吃完,心早就飞到了学校和同学那里,盘算着下课后的游戏。承平会叽叽喳喳地报告幼儿园的新鲜事,哪个小朋友哭了,老师又表扬谁了。承安则乖巧地坐在徐慧真旁边的特制高脚椅上,由妈妈耐心地喂着饭,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热闹的餐桌。

早饭过后,李天佑顺路送承平、承安去街道办的托儿所,然后骑着自行车去钢厂上班。二丫、小丫和小石头也各自背上书包,去不同的学校上学。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徐慧真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的声音,以及钱叔在小院里听收音机里传来的咿咿呀呀的戏曲声。

徐慧真忙完家务,会去“四季鲜”照看生意,中午准时回来给钱叔做午饭,陪老人吃吃饭,说说话。下午,孩子们像归巢的燕子般陆续放学回来,院子里又重新沸腾起来。

二丫通常会回到东跨院自己安静的房间,或者就在东厢房明亮的窗下写作业,神情专注;小石头则可能一放下书包,就带着同样放学回来的承平在院子里玩弹珠、拍洋画,弄得满头大汗;小丫和承安年龄相差不大,也能玩到一块去,过家家、看小人书,有其乐融融。

周末更是成了全家人的欢乐时光。孩子们不用上学,可以尽情释放天性。李天佑会检查小石头的作业,辅导他那些令他头疼的算术题,或者拿起二丫的试卷,帮她分析错题的原因。

徐慧真则会带着二丫和小丫做点简单的女红,教她们缝缝补补,或者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蒸包子、烙饼,厨房里热气腾腾,欢声笑语不断。钱叔身体爽利的时候,也会搬把椅子坐在廊檐下,听着孩子们的吵闹声,看着他们活泼的身影,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偶尔还会把小石头或承平叫到身边,给他们讲个古老年间的小故事。

他们依旧没有忘记回来的初衷,依旧留意着院里的动静,和易中海、闫埠贵、贾张氏等人保持着必要的、不深不浅的邻里交往。但心态,却已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是那种焦灼的、带着明确目的的探寻,而是转变为一种更平和、更从容、更自然的观察。

家,这个由血脉和亲情凝聚成的温暖堡垒,成了他们最坚实可靠的后盾和最治愈心灵的港湾。因为有了家人的相互扶持和欢声笑语,面对前方未知的艰难和调查可能长期受阻的困境,他们的内心反而变得更加笃定、更有力量、也更充满韧性。

浓郁而真实的生活烟火气,终于冲散了往日的阴霾,在这座承载着太多悲欢离合、秘密与伤痛的古老院落里,重新袅袅升起,温暖了每一寸砖瓦,也照亮了他们继续前行的道路。

七月的北京,像被塞进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进入了盛夏里最难熬的“三伏天”。虽已是黄昏时分,西坠的太阳收敛了刺眼的光芒,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橙红色的火球,但它积攒了一整天的威力却毫不留情地倾泻下来,炙烤着大地。南锣鼓巷的青石板路面,用手摸上去,依旧滚烫,仿佛能烙熟鸡蛋。

空气黏稠得如同化不开的糖浆,吸进肺里都带着一股灼热感。院子当中那棵老槐树上的知了,似乎也受不住这酷热,拼尽了最后的力气,发出声嘶力竭的、连绵不绝的嘶鸣,这声音非但不能带来一丝凉意,反而像无数把小锉刀,磨得人心头发焦,凭空又添了几分燥热。

好在,前院东厢房与东跨院连接的拐角处,因着独特的建筑格局和那棵老槐树巨大树冠的遮蔽,形成了一片难得的、异常阴凉宽敞的所在。这里成了全家人在炎炎夏日傍晚最重要的纳凉和活动基地。

钱叔就被安置在这片阴凉最核心的位置。他坐在李天佑特意从旧货市场淘换来的、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旧藤椅上,椅子随着他身体的轻微晃动而发出有节奏的、舒缓的“吱呀”声,像是夏日里一首慵懒的伴奏曲。他上身只穿了件洗得发白、甚至有些透光的旧汗衫,下身是宽松的黑色绸裤,手里握着一把硕大的、边缘已经起毛的蒲扇,不紧不慢地摇着,带来微弱却持续的风。

虽然脸色比起健康人还是显得有些苍白,嘴唇也缺乏血色,时不时还会压抑着低低地咳嗽几声,胸腔里发出轻微的嗡鸣,但若与一个多月前刚搬来时那副面色灰败、气息奄奄的病容相比,已是天壤之别,精神头明显足了太多。

他那条在多年前惨烈的战场上受伤、落下了残疾的腿,此刻正松弛地伸展着,脚上趿拉着布鞋,鞋跟踩在一个矮矮的小马扎上,这个姿势让他受伤的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他微微眯着有些浑浊却透着慈祥光芒的眼睛,目光柔和地追随着在眼前空地上跑来跑去的孩子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着,勾勒出深深浅浅的皱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安稳的、属于“家”的笑意。

徐慧真刚用井绳从院中那口深井里提上来一桶真正的“井拔凉”水,冰凉的井水还在桶里微微荡漾,冒着丝丝寒气。她将几个刚从合作社买回来的、红得透亮、饱满欲滴的西红柿,还有一根顶花带刺、翠绿欲滴的嫩黄瓜,小心地放进水桶里浸泡着。井水的凉意迅速渗透进果蔬里,这是夏日里最天然、最经济的冰镇方式。

四岁的小承安,像只嗅到鱼腥味的小猫,立刻就成了妈妈最忠实的小尾巴,亦步亦趋地跟在徐慧真身后,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桶里那根诱人的黄瓜,小舌头不自觉地舔了舔嘴唇,奶声奶气地催促道:“妈,黄瓜好了吗?冰冰的,我想吃。”

徐慧真忙碌中腾出手,爱怜地摸了摸儿子被汗水濡湿的、软软的头发,声音温和:“安安乖,再等一小会儿,让井水多冰镇一下,吃起来才更爽口,解暑气。”她直起腰,用手背擦了擦额角的汗珠,又朝院子另一头正蹲在地上、专心致志地鼓捣着一堆湿泥巴的十二岁男孩喊道,“石头!别光顾着自己玩,看着点儿你妹妹,别让她跑到太阳底下去晒着了!”

小石头,正全神贯注地用他那双脏兮兮的小手,试图将泥巴捏成一辆威风凛凛的坦克,嘴里还模仿着“轰隆隆”的炮声,对于嫂子的叮嘱,他只是头也不抬地、含糊地“嗯”了一声,显然心思完全沉浸在他的“军事工程”里了。

而四岁的李承平,则和十五岁的二丫、十岁的小丫一起,坐在东厢房廊檐下那相对凉快些的青石台阶上。三个女孩子正玩着“抓子儿”的游戏,五颗磨得光滑的小石子在空中抛接,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她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爆发出银铃般欢快的笑声,给这闷热的黄昏增添了许多生机。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自行车铃铛声和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动静。帘子一挑,李天佑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半旧的蓝色劳动布工装,显然是刚下班,额头上、鼻梁上全是亮晶晶的汗珠,后背更是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结实的肌肉轮廓。自行车把手上挂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黄澄澄、看起来十分水灵的大鸭梨。

“回来啦!”徐慧真脸上立刻绽开笑容,迎了上去,很自然地接过网兜,掂量了一下,“哟,这梨个头不小,看着就水灵。正好,一会儿用冰糖熬点梨水,钱叔和孩子们喝了都能润润肺,这天气干热干热的。”

“嗯,下班路过合作社,看着不错就买了点。”李天佑把自行车稳稳地支在墙根阴凉处,用挂在车把上的毛巾胡乱擦了把脸上的汗,然后大步走到槐树荫下,先冲着藤椅上的钱叔关切地问道,“钱叔,今儿个感觉咋样?咳得比昨天轻点没?”

钱叔摇蒲扇的速度稍微快了点儿,脸上堆满了舒心的笑纹,连声说:“好多了,好多了!慧真这孩子,心细得像头发丝儿,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软的、烂的、有营养的。天佑你这屋子给收拾得,亮亮堂堂,干干爽爽,一点儿霉湿气都没有。我这把老骨头啊,住进来这些天,感觉一天比一天松快,像是又活过来一回似的!就是这三伏天,忒闷得慌,气儿有点短,不碍事,不碍事。”

“伏天就是这样,憋得人难受。您就多歇着,尽量少动弹,心静自然凉。”李天佑说着,走到院子角落的大水缸旁,拿起飘在水面上的葫芦瓢,舀了半瓢沁凉的井水,仰起头,“咕咚咕咚”大口喝了下去,冰凉的水线从喉咙一直滑到胃里,带走了一身的燥热和疲惫,他畅快地长舒了一口气。

这时,二丫玩完了最后一轮游戏,拍拍手上的灰,走了过来。她脸上因为运动泛着健康的红晕,额前的碎发也被汗水打湿了,贴在光洁的皮肤上。她看到李天佑满头大汗的样子,乖巧地拿起旁边椅子上放着的一条干净毛巾,递了过去,轻声说:“哥,擦擦汗。”她的眼神里带着妹妹对兄长的自然关心,但细看之下,似乎还藏着一丝犹豫和难以启齿的神情。

李天佑接过毛巾,道了声谢,一边擦着脖子上、胳膊上的汗,一边敏锐地捕捉到了二丫细微的情绪变化,他放柔了声音,问道:“二丫,怎么了?有事跟哥说?”

二丫抿了抿嘴唇,双手下意识地捏住了自己的衣角,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用几乎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音量,低声说道:“哥,嫂子,我们......我们班主任今天下午专门给我们初三毕业班的开了会,说......说要开始考虑填报考志愿的事了。我......我想了好几天了,我想......我想报中专。”


  (https://www.lewenvxs.cc/5498/5498720/43982519.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