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双喜临门,航海圈地的时代到来了!
半个月后,中都城春明楼外的大街上。
“卖报!卖报!南方新大陆,已得朝廷确认,地方万里!”
“王上有旨,将新大陆命名为澳洲!”
“发现澳洲之陈有明,赐爵瀛海公,赐澳洲周长八百里之田土,世袭罔替!”
“陈有明将一个半月后入京,献上澳洲所得珍奇异兽,王上诏礼部尚书元好问出迎,军民百姓皆可观礼!”
“澳洲风土人情,尽在《中都商业报》!报上有对瀛海公的独家访问啊!”
……
报童们在大街上高声吆喝,售卖着报纸。
今日最大的新闻,就是朝廷确认澳洲的情况,以及对发现澳洲的陈有明的封赏了。
事实上,早在半年之前,陈有明的船队返航之时,就向朝廷报告了发现新大陆的好消息。
各大报纸上也有所刊载。
不过,到底是不是新大陆,这片新大陆到底有多大,总不能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朝廷还得派官员船队,按照他们提供的海路,航行到那片大陆,并且勘察确认大小,所以直到今日才算尘埃落地。
事实上,以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别说赵朔提供了荷兰式样的远洋船只了,就是单凭华夏本身的技术,发现澳洲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历史记载中,元代航海家汪大渊,搭乘商船从泉州港出发,航行至东南亚时因季风偏离航线,意外抵达澳大利亚北部海岸。
在汪大渊的著作《岛夷志略》中,详细记录了澳洲北部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红土连绵,沼泽密布,土著“披鸟羽、住洞穴、生吃兽肉”。
汪大渊在笔记里称为“麻那里”(后世达尔文港)的地方,还记录下震撼一幕:六尺高的“仙鹤”听到拍手声,竟展开翅膀原地起舞。这种鸟在后世叫澳洲鹤,习性分毫不差。
直到三百年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戴福肯号”,才沿澳大利亚东北部约克角半岛西岸航行。
又过七十年,詹姆斯·库克,正式命名澳大利亚东海岸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其归属英国。
所以,后世华夏学者普遍认为汪大渊是首位发现澳洲的人,而西方主流教科书仍以詹姆斯·库克为准。
甚至有西方人狂妄地宣称“华夏人没殖民,就不算发现。”
不管怎么说吧,在赵朔改变的历史上,照样是华夏人首先发现的澳洲,而且将要进行移民!
澳洲完全可以称作“自古以来”了。
春明楼三楼的一处雅间内,陆子步目光透过窗户,似在遥望那未知的万里新大陆,而后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万里新大陆啊,不知能迁多少移民过去?此乃我华夏百姓之福祉,单凭这片新大陆,几十年内都会有耕种不完的土地。”
自九年前金国覆灭之后,陆子步便重返草原,教授蒙古孩童读书识字。
如今,贵由将草原上的少年们调往西方征战,陆子步这才得空,再度南下,回乡祭祖。路过中都时,他特意前来探望老友辛褎。
只是辛褎身为黑冰台之主,掌管着整个赵朔汗国的情报网络,公务缠身,分身乏术。
直到今日,才抽出时间来,和陆子步一起,来春明楼饮酒。
辛褎所知的澳洲的情况,当然比陆子步多得多,微微摇头,道:“其实也不能高兴得太早。据初步勘测,这澳洲的确广大,但当地都是一些茹毛饮血的野人而已。”
陆子步闻言,神色未动,只是沉声问道:“此等情形,难道不是好事?至少,可免我军将士浴血厮杀之苦。”
辛褎仔细解释道:“也不尽然。那些野人以游牧和打猎为生,并无现成田地。我们向其他地区移民,尚可利用现成田地耕种。但到了澳洲,却需先开荒垦地,实乃艰难。如今,有现成田地可供移民之地颇多,谁愿远赴澳洲?”
陆子步微微点头,缓缓道:“如此说来,向澳洲移民,不仅少有人愿往,即便去了,亦需长时间入不敷出,需华夏持续扶持?”
辛褎沉声道:“正是如此。”
“那朝廷有何打算?”
“朝廷首先考虑分封。将澳洲土地分封给一些爵爷,他们既有财力又有人力,更有为子孙后代打造基业的意愿。其次,便是流放犯人。朝廷不久就会发布政令,除十恶不赦之徒外,其余皆流放澳洲。但即便如此,人数亦难增多。要将澳洲变为华夏熟土,至少需百年时光。”
陆子步面色沉凝如水,缓缓道:“此等工程,确是不易。”
然而,他很快便收敛了神色,重新露出笑容,摇头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当真是人心不足了。移民澳洲虽难,但较之当初周朝分封诸侯,筚路蓝缕奠定华夏之基,又算得了什么?还有,三十多年前,你我前往呼伦贝尔大草原面见王上之时,可曾料到华夏今日之风光?”
辛褎自斟自饮一杯酒,神色复杂道:“当时,我们只愿潜移默化影响王上,劝其归于宋国。若实在不行,便劝其自立,保住宋国这块华夏最后的根基。如今想来,若王上真听了我们的,我们简直就成了华夏的罪人了。”
陆子步道:“是啊,谁能想到,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提出了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的理念。如今,宋国虽已不在,但华夏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南方北方的汉人,重新凝为一体。从东方的扶桑高丽,到西方的拜占庭罗马尼西亚;从北方的蒙古草原,到南方的澳洲,皆有我华夏人的足迹。”
辛褎接话道:“还有,王上鼓励航海才几年?便已发现了澳洲。日后,定会发现更多的陆地。我们华夏人,终将遍布世界的每一片土地。”
……
二人越说越是高兴,酒到杯干,不过多时,便已微醺。
陆子步面色泛红,眼神却愈发清亮,道:“我这些年遍览史书,也算略有所得。大凡王朝初建之时,皆朝气蓬勃,官吏清正廉明,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时日一长,便会渐渐走下坡路,直至王朝覆灭,被新朝甚至胡虏所取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辛褎目光一亮,放下酒杯,正色道:“愿闻其详。”
陆子步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神色凝重道:“其一,便是钱荒之患。承平日久,物资渐丰,而金银却日益匮乏,钱荒便随之而生。原本繁华的盛世,受此影响,便难以继续向前发展,反而走向衰落。”
辛褎微微一笑,道:“此事王上早已解决。我华夏金银虽少,但他处未必如此。比如,扶桑便能贡献四五亿两的金银。而且,如今汇票已逐渐替代金银在民间流通。汇票以纸为基,永不匮乏,钱荒之患自然迎刃而解。”
陆子步,继续道:“其二,便是大灾大难。金国虽灭于蒙古之手,但黄河三次决口,民不聊生,金国朝廷亦因此捉襟见肘,这也是其覆灭的重要原因。然而,此问题亦也被王上解决。前年江南大灾,就被王上轻松平定。”
辛褎目光灼灼,追问道:“那其三呢?”
陆子步神色一肃,道:“其三,亦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天下承平日久,人口滋生,土地难以养活更多的人口。百姓们无奈之下,只能揭竿而起,寻求活路。所谓均田制,不过是治标之法,难以治本。甚至可以说,古往今来,除了王上之外,无人能想出解决之道。”
辛褎微微颔首,道:“一方面,王上征服四海,土地广袤,可供朝廷移民,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便是发展航海技术,发现新的大陆,以拓宽生存空间。”
陆子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点头道:“是啊!这三个导致王朝倾覆的问题,都已被王上解决。我如今唯一担忧的是,王上的种种策略,能否顺利施行下去。”
辛褎道:“你是指安南之事?”
陆子步神色凝重,道:“正是安南。听说我军与安南军已隔富良江对峙大半年。我军虽天下无敌,但安南山高林密,瘴疫横行,此非纯用武力所能解决,我确实有些担忧。”
正在此时——
“大捷!世子已取得富良江大捷!”
“斩首百万级,伏尸九百里,富良江尽赤啊!”
“安南主力,已被我军歼灭!”
……
一声声大喝,从远方隐隐传来,且声音越来越大。
什么?富良江大捷?
辛褎与陆子步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他们急忙打开窗户,往楼下看去。但见六十四名汉军甲士骑着高头大马,簇拥着八杆白底红字的大旗,在大街上缓缓而行,高声宣告着这些消息。即便有人没听清楚也没关系,那八杆大旗上的红字,已将他们所要宣扬的事情写得清清楚楚。
这有个名目,叫做露布飞捷!
别看辛褎掌控着黑冰台,却还真不知这个消息。因为这“露布飞捷”的队伍,虽肩负广传胜利消息的使命,但速度要求极快,八百里加急。也就是到了中都城目的地后,他们才开始缓行。
八百里加急,已是这个时代最快的传信速度。辛褎的黑冰台再厉害,传递消息的速度也不可能超过。
“怎么样?现在陆兄还担心吗?”辛褎笑吟吟地向陆子步看来:“安南的高山密林又算得了什么?照样挡不住朝廷的大军。富良江大捷,我军斩首百万级,伏尸九百里。”
陆子步闻言,从桌上拿起一杯酒,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欣慰的光芒,道:“不担心了,完全不担心了。今日,我华夏既确认澳洲大陆的存在,又有富良江大捷,可谓双喜临门,当浮三大白。干!”
“干!”辛褎亦是豪情万丈,与陆子步一同举杯而饮。
事实上,何止是辛褎和陆子步?
随着露布飞捷的到来,中都城内一片欢腾。
现在谁不知道,国家的命大与否,和他们的个人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前年那场江南大灾的饱和救援,就是明证。
就更不用提,朝廷取了安南之后,安南的各种特产会更加便宜,工坊的商品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商人们也能大发其财了。
而且,安南从秦汉时期,就是华夏领土了。从唐末以来,才分离出去。
如今安南主力被歼灭,整个安南纳入华夏掌控之中已成定局,也算收复故土了。
“哦?赫儿不仅斩首百万级,还修了九个巨大的京观?很好!这和马援当初在交趾立铜柱,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皇宫内的赵朔,看了详细的军报之后,也非常高兴。
当初东汉初建,交趾地区爆发了征侧、征贰姐妹领导的“二征起义”。她们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响应,击败汉朝驻军,取得六十五座城池。
东汉朝廷大怒,封马援为伏波将军,率领大军镇压。
平定交趾征氏叛乱后,马援立下铜柱,并且铭刻“铜柱折,交趾灭”,象征汉朝南疆边界。
这铜柱具体设置在哪里,已经找不到了,到了后世更是变得不可考证了。
马援到底设了几根铜柱,也不可考证了。
但不管怎么说吧,马援立下铜柱,立下了“铜柱折,交趾灭”的预言。
现在铜柱已经找不到了,继交趾而后兴起的安南,也被汉军所灭。
这么多人口的损失,安南已无复起的可能。
赵赫的九大京观,将代替马援铜柱,成为汉人占领此地的明证。
当然了,虽然安南主力覆灭,但是还有诸多南部郡县,在安南人的掌控之中,还有许多收尾工作要做。
蒲寿庚,这个无论在历史记载中,还是赵朔改变的历史上,都进行了反叛的异族,都需要诛除。
甚至,不仅仅是蒲寿庚,所有追随他们的色目人都要诛除。
在历史记载中,元朝末年,蒲寿庚的孙婿割据泉州,妄图率领泉州的色目人,进占整个福建,独立于元朝之外。在他统治泉州期间,搜刮财产和掳掠民女,屠戮当地汉人,无恶不作,史称亦思巴奚兵乱。
这些色目人,即便暂时屈服,也完全没有留着的必要。
“赫儿,得知你富良江大捷,我心中很是高兴。但是,如今安南皇室未灭,色目蒲氏未灭,心中甚憾。你宜率领大军,趁势追击,全歼安南皇室,尽灭蒲氏,不留叛逆色目一人,将安南彻底纳入掌控之中,不为后世之忧。”
赵朔亲笔,给赵赫写了一封信。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5498/5498538/1111079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