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朝议之上,国策施行根本!朱元璋再
今日之事!
到了此间已经说定了。
摊丁入亩。
已为国策。
不仅如此,明日朝议之上,诸多国策施行后,必会震动朝纲,震动天下。
待得朱应从文渊阁离开。
“摊丁入亩。”
“没想到雄英能够想到这等利国利民之策。”
“待得明日宣布之后,咱甚至都可以想到满朝之人的脸色了。”
朱元璋十分感慨的说道,也是带着一种期待来。
“这一策的确是称得上跨时代的国策,意义非常。”
“幸亏雄英还在啊。”
“不然大明才立国二十多年竟然就有这么多隐患,而且我们也根本没有发现。”朱标也是笑着附和道。
不过话音回来。
“标儿。”
“刚刚雄英教的动作你可一定要好好练,每天必须给咱打一遍,不,五遍以上。”
“雄英这小子虽然刚直,但他不会乱说话的。”
“你的身体肯定是有些问题了。”朱元璋十分严肃的说道。
听到这。
朱标笑着点头:“放心吧爹,如今雄英都回来了,我肯定是要活久一点,好好帮他。”
“毕竟……”
朱标目光落在了大殿内的巨大地图上,也是充满了向往:“他的目标可是一统整个天下啊!”
“做父亲的,怎能不帮他?”
……
翌日!
奉天殿!
三日一朝议。
今日的朝议。
看似与以前一样,并无变化。
但。
今日国策之施行,将会迎来真正的天下大震。
“皇上驾到。”
云奇一声嘶喊。
随之。
“臣等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恭敬参拜山呼。
在满朝文武注视下。
朱元璋一身龙袍加身,端坐龙椅之上。
在他俯瞰扫视了朝堂一眼后。
一抬手:“诸卿免礼。”
“谢皇上。”群臣高呼道。
分为文武而列。
朱标站在了阶梯上。
而今日。
已经多日未曾来上朝的朱应也来到了,此刻站在了武臣之首的位置。
许多朝臣今日在看到了朱应来了后,也是十分惊讶。
毕竟皇长孙可是一个多月都未曾来上朝了。
“有本奏,无本退朝。”云奇大声喊道。
声音落。
赵勉立刻站了出来:“启奏皇上,一个多月前,臣奉命统计吾大明田亩在册量,以及百姓拥田亩情况,如今已经全部统计,已上奏文渊阁。”
话音落。
朝堂上不少大臣此刻的心底也是充满了忐忑。
在户部统计时。
就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有些人配合,有些人想尽办法来阻扰。
只不过。
随着众多淮西悍将全部老实的将自身掌握的田亩情况都上禀后,许多大臣也是听到了风声,也不敢再隐瞒什么。
毕竟淮西如今可是朝廷显贵,在朱应归来后,他们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淮西这帮人都如此老实的上禀了。
可见这一次事情之大。
不过。
许多人的心里还是抱着一种侥幸的,毕竟他们的田地也都是通过朝廷律法,处于合法的手段得到的,并没有违逆朝廷律法。
“你直接告诉咱,告诉满朝文武,如今吾大明的田地情况如何吧。”朱元璋十分镇静的说道。
“回皇上。”
“吾大明自皇上建元开始,如今不过二十四载。”
“经臣与户部众官吏,文吏统计。”
“如今天下万民还拥有在册田地的,占据了我大明在记录田地不到六成,其余…其余皆是被拥爵在身,还有官位在身,进士等名下。”赵勉有些忐忑的说道。
听到这。
满朝文武的脸色也是为之一变。
“诸卿。”
“这个数字,可听明白了?”
朱元璋似笑非笑的看着朝堂之上,但了解朱元璋的都很清楚,这已经是盛怒即将爆发了。
面对朱元璋这话音落下,满朝鸦雀无声。
因为土地兼并,这站在这朝堂之上的大臣几乎都有参与,只有极为少数的清流未曾参与其中。
当然。
他们兼并了这么多的土地也并非违逆了朝廷律法,一切都是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着。
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合理利用了规则。
在如今的时代,田地便是命脉,便是真正的财富。
“大明立国不过区区二十四载。”
“可土地兼并就到了如此地步了。”
“元庭尚且支撑了百年才亡国,被咱赶出了中原。”
“可从如今看来,咱的大明再这样下去,或许比元庭亡得更快,等到天下百姓无田可种,等到朝廷无赋税可收,我大明就真的要亡国了。”
这一刻。
朱元璋带着一种冷意的怒喝道。
话音落。
满朝皆惊。
“皇上息怒。”
许多大臣已经全部都躬身参拜,无比惶恐。
“说起来。”
“这土地兼并如此,咱也有错。”
“咱当初恩泽开国功臣,恩泽子孙,恩泽天下有才之人,这才造成了大明在短短二十四年土地就兼并到了这等地步。”朱元璋话音一转,也带着一种自责的语气。
朝堂上的大臣低着头,不敢直视。
但此刻他们也拿不准朱元璋究竟有什么心思。
“既有错,那必须要改。”
朱元璋抬眼,俯瞰着朝堂,声音带着一种毋容置疑。
此刻。
无人敢启奏什么,也无人敢去触朱元璋的眉头。
至于提及让权贵交出田地这等话,作为户部尚书的赵勉都不敢开口去说。
毕竟这可是会惹得众怒的。
“咱与太子,虞怀王。”
“已经商定了解决之法。”
“现在咱的说的话,拟定旨意,昭告天下。”朱元璋看了一眼在侧落座,提笔记录的大学士。
“自今日起。”
“废除一切免税之权。”
“王爵,拥爵,进士。”
“一律不再免税。”
“税,国之根本!不容有失!”
“凡吾大明之臣民,皆需纳税。”
“以前咱定免税国策,乃是咱之过,当下罪己诏,昭告天下咱之过错。”朱元璋大声说道。
此话落。
朝堂皆惊。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有如此决断,更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会下罪己诏。
对于皇帝来说。
他就是至高无上的权,至高无上的法。
没有律法能够影响到皇帝,在这皇权独尊的时代。
罪己诏,便是认错,而且向着整个天下万民认错。
这,毫无疑问。
便是皇帝对于自己最大的苛责。
能够做到这一步,可见这一次朱元璋是真的对土地兼并的震怒,还有对那些权贵利用原本赋与他们的恩泽去大肆祸害国本的愤怒。
这一刻。
满朝寂静。
无人敢出声,但每一个大臣的心底或许都在翻涌。
免税之权一夺。
的确是足可短暂的解决土地兼并之事。
但下一刻。
才是朱元璋真正的重磅。
“除此外。”
“再拟定一封昭告天下圣旨。”
“日后,吾大明征收赋税,以此为准。”
“从圣旨昭告天下之日起,废原按人丁征收赋税之策,改为按田亩征收赋税之策。”朱元璋大声宣布道。
此话落下。
朝廷群臣全部都是脸色一变。
在朱元璋废除了爵位,士族免税之权后,他们日后也都需要缴纳赋税了,此番朱元璋的宣布自然是与他们息息相关了。
至于违逆?
反对?
谁敢啊?
昔日不可一世的胡惟庸下场如何?
牵连多大?
这一切都是历历在目。
无人敢反对的。
反对就是死。
因为朱元璋从来不认为他自己是一个仁义之君,不会与你讲道理的。
“敢问皇上。”
“何为按田亩征收赋税之策?”赵勉带着几分忐忑,试探着问道。
这一问自然也是代表着所有人的好奇,更是忐忑。
面对这一问。
朱元璋直接从龙椅上站起来,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势,威压朝堂。
在他的目光之下。
朝臣皆不敢直视天威。
“摊丁入亩。”
朱元璋缓缓开口,说出了四个字。
随之。
他抬起手,指向了站在武臣之首的朱应,带着一种骄傲,带着一种欣慰的大声道:“此国策乃是咱孙子所提。”
“此国策将会是我大明不会更改之国策,更是利国利民之策。”
“此国策施行,天下万民受益,吾大明也将走向真正国力强盛,万世不衰。”
所有大臣全部都看向了平静而立的朱应。
在所有人的目光下。
朱应也是缓缓站了出来。
同时。
他也明白了朱元璋的深意,他想要将这可以得到天下万民感激的国策之功,再次落在自己的身上。
再次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民间的声望。
“诸卿是好奇这征税之法是有如何改变吧?”
“那今日。”
“本王便告诉诸卿。”
“此番为何要改国策。”
“其根本就在诸卿,天下藩王,天下权贵,天下才俊,你们当中有九成九都辜负了皇上原本的施恩以待,更是皇上高估了你们的贪婪。”
“土地兼并,人性贪婪。”
“这便是国运走微之本。”
朱应扫视朝堂上的大臣,毫不客气的大斥道。
这一刻。
毫无疑问。
朱应直接将他们身上的遮羞布给撕了。
直接将话摆在了明面上来。
面对朱应这一话。
几乎所有朝臣全部都低下了头,他们也知道朱应这是在点他们,但他们许多人心底实则也有怨,或许他们是贪婪,但如若不是因为俸禄太低,他们有很多人也不至于如此。
“本王知道。”
“你们当中还有人心中有怨,觉得是我大明朝的俸禄太低。”朱应又开口了。
此话一落。
立刻就让朝堂上不少大臣都面带惊愕之色。
似乎谁也没有想到朱应竟然会直接点破这大明无人敢提及的禁忌。
曾经。
的确是有人向朱元璋提及大明的官员俸禄过低,想要请命朱元璋涨俸禄,可最终却遭到了朱元璋的驳斥。
自此之后,无人敢再提。
但如今。
朱应忽然提及这俸禄之事,实则是让群臣都按没有想到的。
“的确。”
“相对于吾大明如今的国力而言,吾大明官吏的俸禄是低了,文臣比武臣的还要低上不少。”朱应话音一转,又开口说道。
一听这话。
朱元璋也是有些意外的看向了朱应,目光里也是充满了问询,似乎在问为何朱应忽然提及这俸禄之事?
这似乎并非今日之主题。
而且大明俸禄。
真的有那么低吗?
在朱元璋看来,如今给予臣子的俸禄根本不低,相对于平民而言,已经算是很高了。
但朱元璋没有考虑到官吏的一大家子,没有考虑到家中仆从等。
“所以今日在宣布这国税更改之事后,本王会代表皇上宣布一件有关于满朝文武,天下官吏俸禄相关之事。”朱应又开口说道。
此话一落。
群臣都能够听出朱应话里的隐含意味,这是要给大明的官吏涨俸禄了。
朱元璋狐疑不解的目光看向了朱标。
朱标则是略微摇头,并且给了一道放心的眼神。
显然。
朱标就是一个意思,相信朱应,他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臣等恭听皇长孙圣言。”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
对于朱应的话,他们自然不会不信的,毕竟未来整个大明都是朱应的。
甚至于。
此刻朱应做出的承诺在根本上还比朱元璋做出的承诺更加有用。
“雄英是认真的。”
“难道真的要给我们涨俸禄了?”
蓝玉等淮西将领目光对视,都是透出了一种期待来。
“原本我大明将赋税征收放在了户籍人丁之上,按人丁来征收赋税。”
“此法,自历代王朝沿用至此,但其中弊端太大。”
“一则,土地兼并。”
“许多被征赋税之平民甚至手中无田可种,还需在地主手中比赋税更高代价租赁田地,名为佃租,交了这一层后,再交赋税。”
“纵我大明赋税再低,终究是落入了地主的口袋,天下万民仍旧承受高昂代价,最终活不下去。”
“如此。”
“本王就想说一句,凭什么?”
话到此,朱应脸上也是闪过了一抹怒容:“那些无田可种,无地可耕的百姓为何要承受最大的苦楚?一年劳作到底,却朝不保夕,一年辛苦却换来人丁凋零,亲手种植的粮食大半要落入地主的手中,残存的粮食还要上缴赋税?”
“凭什么?”
“你们告诉本王,凭什么?”
朱应扫视着满朝文武,也是带着一种对天下万民的不忍,还有对那些真正为富不仁地主,权贵的不满。
在朱应这话音落下。
许多朝臣都低下头,不敢对视。
他们当中,十之八九就是那种地主。
朱应点的正是他们。
“本王今日说出了这凭什么。”
“天下万民或许也想来到应天城内问一问皇上,凭什么。”
“而今日。”
“本王可以告诉诸卿,告诉天下万民。”
“这种不该存在的人丁赋税,早就不该存在了。”
“既然你们要兼并土地,对民间万民的土地巧取豪夺是吧?威逼利诱是吧?”
“那本王就如了你们的意。”
……(本章完)
(https://www.lewenvxs.cc/5498/5498045/1111077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