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前往皇宫
千年以来,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早已经将世人培养出来一种惯性思维。
在儒家学子们的眼中,天下间的事情,只有他们儒家才是正确的。
哪怕是皇孙殿下开办格物苑,但其背后依旧有着儒家的影子。
从未有人觉得格物苑日后会取缔儒学。
包括那些在格物苑内任教的先生,其中也有不少人是出自儒家。
哪怕是他们现在前往格物苑教习格物致知,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放弃了儒学。
像林鸣这种狂悖之人,恐怕数千年之中,也就这么独一份。
即便是有些人对儒家的做法有所不满,却也没有胆子像林鸣这样表达出来。
朱高炽能够代替燕王朱棣掌管整个燕王府的人,绝不是一个草包废物,
这就注定朱高炽考虑问题绝对不会站在单一的角度上,片面的去考虑问题。
而是会顾全大局,考虑整个王朝。
世人眼中的老好人,朱高炽现在很愤怒,很生气。
不客气的说朱高炽现在就算是一个统治者,站在这个高度上,他能够看清楚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想要治理好一个王朝,凭借的根本就不是贤官能吏,也不是武将治臣。
因为在真正统治者的眼中,这些人皆为自己手中的工具。
即便是贪官污吏,只要用的得当,也能够做到这些。
真正的统治者需要的就是一个字,那就是“稳”。
说白了,这个天下就如同一个大家族。
皇帝富有四海,享有四方。
而诸王皆是跟着吃肉,勋贵们跟着喝汤。
王朝这是一张大桌面,上面摆放着各种珍馐美味。
百姓们则是用来铺垫桌角的垫脚石,桌子不稳,大家又如何能够安心吃饭?
想要维持桌子的稳定性,除了要拥有强大的武力外,还需要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
而在这最需要的时候,儒家挺身而出。
说起来好像是儒家很是优秀,如何高明。
实则不然,只因为儒家能够十分有效的渗入各个阶层,从中起到牵线的作用,固定的作用,共同维持王朝的稳固。
当然,也不是说兵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不行。
而是经过着上千年的时间推移,儒家早已经和封建王朝达成了一种合作关系。
你帮我稳固江山社稷,我帮你儒家发扬光大。
不然的话,为何历朝历代的君王都要大封孔圣。
只有让孔府效忠自己,那么天下间那些饱读孔孟典籍的读书人,对自己才不会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而这也就是让朱高炽动怒的真正原因所在,林鸣今日的做法不是在质疑圣人,而是在掀大明的桌子。
当下暴怒道:“放肆!”
朱高炽的一声“放肆”,如同惊雷炸在皇家学院的广场上。
周遭围观的学员们瞬间噤声,连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都变得清晰可闻。
这位燕王世子平日虽以宽厚待人著称,可此刻眉宇间的凛然杀气,却让在场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谁都清楚,他手中握着的不仅是燕王府的权柄,更代表着军方势力对朝堂的态度。
大儒周敦儒(此前授课先生)见状,仿佛找到了支撑。
上前一步躬身道:“世子英明!此子林鸣妄议圣人、诋毁儒道,若不严惩,恐日后天下学子皆以悖逆为傲,我大明的教化根基何在?”
他这话特意抬高了声调,不仅是说给朱高炽听,更是说给周围那些仍在窃窃私语的学员们,想借此巩固儒家在众人心中的正统地位。
可林鸣却丝毫没有退让之意。
他挺直了单薄的脊梁,迎着朱高炽的目光朗声道:“世子殿下,学生并非悖逆教化。
敢问殿下,当年汉武帝尊儒,为何能北击匈奴、开拓西域?
而宋高宗亦尊儒,为何却要向金人称臣、偏安一隅?
同是尊儒,为何结果天差地别?
难道不是后世儒者曲解圣意,将‘进取’改为‘守成’,将‘经世致用’变为‘空谈义理’所致吗?”
这番话如同尖刀,直刺儒家的要害。
广场上瞬间炸开了锅,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格物苑学员们,此刻纷纷交头接耳。
格物苑本就讲究“实证”与 “变通”,林鸣的质疑恰好契合了他们所学的理念。
其中一个身材高瘦、穿着格物苑青色校服的学员忍不住喊道:“林兄说得对!我们格物苑做实验,讲究的就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难道学问就不能质疑了?”
这声呐喊如同***,瞬间点燃了不同学派间的矛盾。
儒家学堂的学员们立刻反驳:“一派胡言!格物不过是小道,岂能与圣人之道相提并论?
你们懂什么是‘礼义廉耻’吗?”
就是!林鸣这是妖言惑众,你们跟着起哄,难道也想被逐出学院?”
双方你来我往,眼看就要动手。
朱高炽脸色更沉,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
皇家学院乃是大明人才摇篮,若是在这里发生学派斗殴,传出去不仅丢皇家的脸,更会让朝堂非议。
他厉声喝道:“都给本世子住手!皇家学院岂容尔等撒野?”
可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世子殿下,并非老臣要闹事,而是此子实在罪该万死!”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翰林院侍读学士、当朝大儒方孝孺拄着拐杖,在几个儒家先生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方孝孺乃是洪武年间闻名天下的儒者,连朱元璋都曾对他礼遇三分,他的出现,瞬间让这场冲突的规格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方孝孺走到林鸣面前,目光如炬:“林鸣,老臣问你,‘仁义礼智信’是不是圣人所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不是天下纲常?你敢说这些都是错的?”
林鸣躬身行礼,语气却依旧坚定:“方大人,学生不敢说纲常是错的。
可学生想问,当年文天祥以‘仁义’拒元,为何能名留青史?
而秦桧亦以‘仁义’为名,主张议和,为何却成了千古罪人?
可见‘仁义’并非万能,若脱离了‘实力’与‘时机’,便是空谈!
如今我大明虽强,可若一味信奉‘以德服人’,忽视武备、轻视格物,日后若遇强敌,岂不是要重蹈宋朝覆辙?”
“你!”
方孝孺被噎得说不出话,气得浑身发抖,手中的拐杖重重砸在地上。
“好一个伶牙俐齿的竖子!老臣今日便要以死明志,劝谏朝廷清除你这等异端,保全圣人之道!”
说罢,他竟真的要往旁边的石柱上撞去,幸好身边的先生们及时拉住。
这一下,事态彻底失控了。
围观的学员们惊呼连连,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向学院外扩散。
有人说“皇家学院学员逼死大儒”。
有人说“儒家与格物苑决裂”。
甚至还有人添油加醋,说:“林鸣受燕王世子指使,意图颠覆儒道”。
(https://www.lewenvxs.cc/5215/5215035/5034120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