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阴谋(二)
二人的谈话仍在继续。
“这样的人,要是当作对手,确实可怕。”
“嘿嘿,但若是站在公爵这边,就没有比他更可靠的盟友了。”
当然——
即便是自己人,汉斯也会把利益算得一丝不苟。
当初开罗会议之后,汉斯经过一番谨慎“考虑”,终于答应了与“托洛茨基”适当合作,共同对付日本与斯大林这两个敌人。
“我迟早有一天要去解放莫斯科......”
托洛茨基心念如火,双眼闪光。并且他的坚持也并非只有执念与野望。
在他看来,再强大的德国也难以用蛮力彻底征服苏联。
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不是靠武力摧毁俄罗斯帝国,而是扶持布尔什维克发动革命,才让巨兽倒下。
对付这样辽阔的国家,光凭铁与火,连普鲁士军人都要掂量。哪怕《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Friedensvertrag von Brest-Litowsk)》后俄国割地、远东大半落入“俄罗斯共和国”名下,但苏联依旧庞大无比。
他坚信,正如当初德国扶持列宁,如今能承担“历史车轮”角色的,只有自己。作为与列宁同等级的革命家,他相信只有自己能在最小反弹下结束战争。
“不过,盟国真的会放任苏联吗?光是列宁格勒,就有传言说要割给芬兰。”
“那是斯大林自作自受。可就算战败,俄国幅员辽阔,也没有任何列强能一口吞下。想当年列强瓜分xx,也不过将其变成半殖民地罢了,那幅疆域谁吃得下?”
托洛茨基语气坚定。
“况且,也不用焦急。这是我来xx后学到一件事”
“什么?”
“人不能急躁,要懂得忍耐与从容。”
“慢慢来,是吗?”
“没错,那正是过去的我所缺少的。”
托洛茨基望向远处巍峨的蜀地群山。那是汉高祖刘邦龙兴之地,也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燃尽生命的战场。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会成为再一个从川蜀起举天下的开国者,还是如昭烈帝般燃尽一切,孤志难偿,倒下于旧时代灰烬之中。
......
“您好,曼施坦因总参谋长。我是《法兰克福报》的理查德·佐尔格。”
“幸会,理查德·佐尔格先生。听说您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真吗?”
“没错。若是可能,我真想再为祖国战一次。但如您所见,上次大战我失了手指,腿也落了残,征兵官根本没把我看在眼里。”
几日后。
从法兰克福抵达柏林的理查德·佐尔格,带着一副精心打理过的笑容,面对着德意志帝国陆军参谋总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佐尔格这次以《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来,自然是要采访这位对法国投降与列宁格勒陷落有巨大贡献的将星。
而以苏联间谍的身份来说,他的目的则是趁着这场私人采访,从这位德军实际上的最高大脑口中撬出些许军事情报。
这是足以让他身份暴露的危险举动,但能与参谋总长面对面谈话的机会实在凤毛麟角。
更何况,因为列宁格勒的失守,斯大林此时怒火如焚。这座城市自彼得大帝以来便是俄罗斯帝国的荣光所在,守不住它,是触及苏联政权神经的耻辱。
——佐尔格同志,你的功绩曾多次助力我们的联邦。但如今列宁格勒失守,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为了祖国苏维埃联邦,你必须更加奋力,不得有丝毫松懈。
这是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委员长拉夫连季·贝利亚命令他务必带回能安抚斯大林东西的原因。
于是,佐尔格怀着决意,前往那处与帝国总理府相邻、在苏联眼中堪称“恶之总部”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部。
“哈哈!征兵官们确实挑剔得很。那么,你是代表《法兰克福报》来做私人采访的?”
“是的。曼施坦因总长,您堪称掌控帝国,不,整个同盟国攻势战略的中枢。尤其这次震惊世界的八周法国战役与列宁格勒陷落,都是您的杰作。我认为这是让德国国民认识总长与德军功绩的良机。”
“哈哈!若没有我曼施坦因,联军机器确实运转不起来。”
然而雄心与决心归雄心与决心,佐尔格却发现幸运女神依旧站在自己这边。
外界说曼施坦因渴望功名倒也不假,但真正见到本尊,他竟远比想象中轻浮,仿佛沉醉在自己的战功里,满心得意。
而佐尔格的职业经验告诉他:这种人不仅漏洞百出,还常因傲慢绊倒自己。
“时间有限,那就开始吧。”
“遵命,总长。那么首先......”
佐尔格唇角微不可察地翘起,开始引导访谈。
他必须在这场充满自夸与无用细节的对话中,悄悄捕捉任何缝隙,榨取能带走的情报。
“所以说,若没有您,要在八周内攻陷巴黎是不可能的啰?”
“自然。要不是总理担心拉罗克会逃跑,下令先完成法兰西岛的包围圈,我们还能再提前两周!”
“明白。那接下来想请您谈谈列宁格勒的陷落......”
“列宁格勒!那可有说不完的话。”
“我也很感兴趣。虽尚未官方宣布,但传闻说,列宁格勒的陷落是因为前线指挥官安德烈·弗拉索夫中将投降了。是真的吗?”
“哈哈,这还不止呢。”
“?”
“只告诉你一人,弗拉索夫其实早已与我们合作。”
“什么?!”
佐尔格失声惊呼。此刻远在战俘营、正在接受审讯的弗拉索夫若听见,也会一脸茫然地反问一句“啊?我什么时候?”
但他的惊愕与辩解,此刻毫无意义。
“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是叛徒?”
关键在于让佐尔格,乃至贝利亚与斯大林相信,苏军内部另有叛徒潜伏。
“嗯。比你想得还多得很。苏军里对斯大林与他那套体制不满的人不在少数。弗拉索夫只是其中一个。斯大林把他放到列宁格勒前线时,我们总理高兴得都快跳舞了。”
汉斯确实高兴过。因为在原本历史上弗拉索夫最终叛逃,所以此刻得知他“提前反叛”自然欣喜。
“这......该死!”
然而佐尔格不可能知道这一层。他只觉冷汗直流,牙关紧咬——
曼施坦因刚才的话分明暗示:
在苏军中,还有第二、第三个弗拉索夫。
这是足以令苏联流血成河的讯息。
无论如何,他必须把它传回去。
佐尔格压下狂跳的心,重新挂上欺骗性的微笑。
“如此说来,斯大林从一开始就落在帝国算计里了!”
“全靠我们总理的远见。哦,这可是机密,别写进报纸里?”
“放心。我不会糊涂。只是我个人很好奇......还有其他与帝国合作的苏联军官吗?”
“产生兴趣了?”
“职业习惯。”
“嗯......本不该说。但看在你份上特别透露。”
曼施坦因低下头,贴着佐尔格耳畔,一笔笔报出名字。
每一个名字响起,佐尔格的瞳孔便骤缩一次,又剧烈放大。
这是将给苏联带来血雨腥风的佐尔格名单,就此诞生。
......
“看来根本没必要担心。若他去当演员,大概也能演得有模有样。”
当然,曼施坦因的举止并非全是装出来的。
“总之,现在只剩下等待了。”
关于托洛茨基的诱饵早已抛出,那是斯大林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忽视的名字。
托洛茨基本是十月革命的第二号人物,苏军的奠基者之一,却与斯大林反目,被逐出苏联。历史上他流亡至墨西哥,终被斧凿刺杀身亡。如今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点燃怀疑和猜忌的火种。
而故意透露情报、成功换取斯大林与贝利亚信任的佐尔格,也毫不犹豫地咬住了他们放出的钩子。
剩下的,只是等斯大林看到佐尔格送回的报告,怒火攻心,再度开启第二轮大清洗。
那时,他眼中的苏联未来之星,将一个不剩地被打入深渊。
无需多言,首先被盯上的便是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这位被誉为苏联战神的将领,在历史上指挥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反攻、库尔斯克会战等关键战役,是击垮希儿帝国的最锋利铁拳。
紧随其后,则是比朱可夫更常被军界推崇的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Aleksandr Mikhaylovich Vasilevsky),被称作苏军最高智囊,策划满洲战略大捷的幕后之脑。
还有温和谦逊、统兵严谨,深得部属信赖的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Fyodor Ivanovich Tolbukhin);
二战后负责远东军区的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Kirill Afanasievich Meretskov);
名气不及前者,却是苏军当时最杰出的名将之一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Vasily Danilovich Sokolovsky);
以及在斯大林格勒战场上以铁血意志抗衡德军、苏军凶猛猛虎般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Vasily Ivanovich Chuikov)等等。
这些人,毫无夸张地说,是苏联苏军的未来,是那个铁与雪铸成的帝国尚未到来的希望与脊梁。
除去选择以波兰人身份活下去的罗科索夫斯基,以及留在祖国乌克兰的罗季翁·雅科维奇·马利诺夫斯基(Rodion Yakovlevich Malinovsky)之外,汉斯所知的苏军名将几乎全都被卷了进去。
当他们带着“叛徒”的污名倒在清洗的绞肉机中,当真正所有能扛起苏军未来的将领尽数被送上断头台,那个亲手剪断帝国脊梁的斯大林,又会摆出怎样的表情?
至少,不会是好看的表情。
......
“贝利亚同志,‘拉姆齐’(Ramsay/也就是佐尔格的密报名)发来的紧急报告抵达了。”
“紧急报告?”
“没错,他说事态刻不容缓,请您务必第一时间阅览。”
就在编剧般的汉斯与整个RND屏息守望苏联动向时——
终于,写着苏联内部叛徒名单的“佐尔格名单”送到了贝利亚手中,第二次大清洗的序幕在这冰冷的克里姆林宫阴影下缓缓展开。
“佐尔格措辞竟然如此激烈?到底抓到了多大的情报......”
还不知道自己不过是被推上舞台的演员、被操控命运的提线木偶,贝利亚推了推眼镜,翻开报告第一页。
“......咦?嗯?什、什么——?!”
不过数分钟,他脸上的血色彻底褪尽。
骇然的表情像冻霜一般凝固在面上,仿佛连呼吸都僵住了。
向来铁石心肠、双手沾满鲜血的贝利亚,也久违地感到真正的震惊。
“弗、弗拉索夫从一开始就是德军的走狗?”
贝利亚说出这话时,喉咙都仿佛被冰封。
就算是贝利亚,也无法保持镇定。
因为佐尔格的报告内容实在太过惊心动魄。
“而且军内还有更多叛徒?!”
还不是一两个——
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梅列茨科夫、索科洛夫斯基......一个个都是苏军声名赫赫的将星,随便数数,十指都不够。
这些名字,在三十年代末的苏联军界如雷贯耳。正如后人评价,若非斯大林偏执多疑,苏军本有机会在1941年的灾难前保持锋芒。
‘当然,他们不一定像弗拉索夫那样彻底卖身给德国......’
哪怕RND再厉害,也不可能全盘渗透到这种程度。NKVD又不是瞎子,若德国间谍如此猖狂,绝无可能不察觉。
——然而,报告中出现了一个绝不能出现的名字。
托洛茨基。
(https://www.lewenvxs.cc/5149/5149572/43100885.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