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黄林和徐小娥,赵总工来了,李铁锤的论文
由于这年代没有网络,跟火箭回收有关的技术实在是太难查阅了。
李铁锤在图书馆肝了足足四五个小时,才把论文的第一版写出来。
五人小组早就完成了自习,见李铁锤这边搞了完了,黄林走上前笑着说道:“铁锤哥,走,哥们请你去吃晚饭。”
“今天还是我请你们吧。”李铁锤想了想回答道。
他这毕业论文搞定后,估计很快就要离开北航了,几乎没有机会再跟这些同学见面。
再说了,他早就参加了工作,哪能总让几个学生请吃饭。
“去东来顺!”
听到东来顺的名字,黄林和那几个家伙都乐开了花。
这年月航天人的工资并不高,他们父母也没有给多少生活费,虽然学校有补助,也只是够维持生活而已。
来到京城这几年,还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饭。
毕竟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李铁锤来到东来顺,点了羊肉火锅,和一桌子菜。
大家在桌前围了一圈。
一开始五人小组的其他人还都比较拘谨,不过很快大家伙都放开了许多,开始热闹的聊起天。
尤其是黄林和徐小娥,他们算是五人小组里面健谈的人了,气氛很快就热烈起来了。
“铁锤哥,听说你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是因为远征一号火箭的事儿,能跟我们讲讲火箭的发射情况吗?”黄林夹起一片羊肉问道。
“这个....还真不行。”李铁锤摇了摇头。
他并不是不愿意讲,而是现在整个远征火箭一号的情况,全部被纳入了保密范围内。
“老黄,亏得你是航天大院里出来的,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徐小娥扫了黄林一眼,站起身倒了一杯酒,递给了李铁锤。
“铁锤同志,不管怎么样,现在远征一号上天了,我代表我自己感激你。”徐小娥说着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嘛,这姑娘看上去挺柔弱,作风倒是彪悍。
李铁锤也没端着架子,没搞什么你三个我一个那一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徐小娥见李铁锤如此痛快,又站起身倒了一杯酒,还要端起来先干一杯。
黄林连忙站起身拦住她:“小娥,你酒量不好,现在也轮到我敬铁锤哥了。”
“黄林,不就两杯酒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值得这样婆婆妈妈的。”徐小娥推开黄林的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铁锤看看黄林的样子,顿时明白过来了。
这家伙是喜欢上人家姑娘了,不过人家姑娘对他好像有点疏远。
唉,该死的青春啊。
五人组的其他几人应该也知道这情况,见黄林下不了台,纷纷主动站起身给李铁锤敬酒。
一人一杯,一杯接着一杯,不到片刻功夫,一瓶茅台酒就干掉了。
李铁锤也不小气,又让服务员同志送上来了两瓶。
黄林这会憋了一股子气,酒刚端上来就斟满一杯一饮而尽。
眼见又是一瓶喝完了,李铁锤是真担心他喝高了,正准备去劝阻一下。
然后,就在这时,捏着瓶子坐在旁边的黄林,忽然咚的一声,脑袋磕在桌子上歇逼了。
“吆喝,黄林,你怎么了?”
其他几人连忙和李铁锤检查黄林的状况。
“别看了,他喝多了。”徐小娥也不来帮忙,反倒指着趴在桌子上的黄林笑道:“他这人就这样,没酒量还喜欢充男人,我最看不惯这种人。”
然而。
她话刚出口,只听得咚的一声,这货也倒下了。
好嘛,这两人可真够般配的,李铁锤腹诽了一句。
饭还没吃完就撂倒了两个,不过这年代吃完饭也没什么节目。
李铁锤开着战锤100将两人分别送到宿舍,有其他几人的照顾,也不用担心。
回到中关村大院,李母和小妹他们已经睡了,李铁锤又翻开论文做了一些修改。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铁锤就是在图书馆渡过了的。
五人小组跟以前那样经常来帮忙,只不过有了那天晚上的事情,黄林和徐小娥之间好像有什么隔阂。
李铁锤不是知心大姐,帮不上忙,也没打算帮忙。
时间一天天过去。
周一上午,李铁锤将论文誊写了出来,装在档案袋子里,来到了刘教授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刘教授看到档案袋,笑着说道:“怎么这么快就完成了,也是,像本科论文对于你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等会我检查一下,你就能参加答辩了。”
“还望老师高抬贵手。”李铁锤谦逊的说了句。
刘教授笑着说道:“呵,你小子还怕我挑刺?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这次你的答辩评委,都是咱们学校的教授,他们也了解你的情况,不会刻意为难。”
说着话,刘教授打开了档案袋,掀开了第一页,看到上面的名字,他忍不住“咿”了一声。
“《论发展火箭可回收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是你上次跟我提过的那个吧?”
“没错,我觉得火箭的可回收技术是未来的火箭发展方向,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就写了这篇论文,还请老师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李铁锤回答。
刘教授作为多年的老教授,自然清楚目前国际上,乃至国内的火箭技术发展进度。
对于火箭可回收技术这种连影子都摸不着的东西,刘教授本能是有一些反对的。
只是他翻阅了几页,越看越觉得这技术确实可行。
虽然李铁锤没有在论文中提供详细的技术细节,但是原理却行得通。
“铁锤,现在提出火箭可回收技术,是不是有点早了?”刘教授看完之后,手指头在稿纸上敲了敲,问道。
“老师,这技术您也知道,确实不是现在的技术水平能造出来的。
但是咱们要是不发展,不做一些技术储备。
被外人抢了先,使用火箭可回收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射,到时候咱们再想追赶,就很难了。”
李铁锤倒不是危言耸听。
在后世猎鹰系列火箭发射后,极大的降低了卫星的发射成本,抢夺了一大半的商业发射订单。
失去了这些订单,就等于失去了资金,没办法继续投入研究,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现在咱们已经有了远征一号火箭,在短期内并不需要在重载火箭上投入太多的研究力量,也有时间研究火箭的可回收技术了。
“嗯,你这个观点倒是新颖。”刘教授并没有赞成,也没有否定,毕竟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篇论文罢了。
“这样吧,我先把这篇论文递交上去,让学校组织答辩的事情。”
“好的,老师。”李铁锤点了点头,便离开了办公室。
现在毕业论文已经搞定,正好内江所的赵总工也即将抵达了京城,是时候帮着改进约翰牛家的雷达了。
李铁锤带着老鬼来到火车站的时候,从南边来的火车还没进站,等了好一会才听到了清脆的汽笛声。
火车轰隆隆驶过来。
停下之后,赵总工带着两个工程师从车厢里走了下来,他们拎着几个箱子,乘务员想要帮忙,被拒绝了。
“哎呀,老赵,好久不见了,你还是这么精神。”李铁锤看到赵总工,快步迎了上去,跟上一次见面相比较,赵总工好像更加精神了一些。
也是,自从内江所研制出千里眼雷达之后,赵总工也就成了雷达领域的大佬,被授予了勋章,还多次去开报告会。
“铁锤,你这人就是嘴巴甜,我一把年纪了,哪能有你们年轻人精神啊。”赵总工也一脸感慨的看着李铁锤。
李铁锤当初来到内江所的时候,他本来并没有在意。
谁承想,这会成为了他的一个天大的机缘。
两人闲聊几句,老鬼看看站台上的人越来越多了,提醒道:“铁锤,咱们应该马上回去了。”
赵总工这次带了不少保密资料,虽然老鬼已经做了安排,但是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铁锤点了点头,几人上了轿车,一路朝着工程厂奔驰而去。
“京城的变化挺大的,去年我来这里开会,路边还没有这么多楼房,这道路好像又宽了不少。”赵总工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风景有些感慨的说道。
也是,现在随着各种工业品的出口,国内的资金越来越充裕了,京城这边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建工作。
也许要不了多久,五环内就会完成改建,然后是五环外....
李铁锤看着车窗外的房子,突然眯起了眼睛,是不是应该多买几套房子攒起来呢?
这两年因为京城的扩建速度增加,以前的房产政策也松动了。
原本的公房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能变成私房,拿到蓝戳的证件。
每套房子的价格并不高,只有三四百块钱的样子。
李铁锤现在一个月工资就有两三百块钱了,更别说从红星公司拿到的分红,还有《少林寺》的分成。
不过要买房子,也应该买那些靠近广场的地方,这里以后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
李铁锤把这个想法记在了心中。
到了工程厂实验室,赵总工参观了一圈,连连称赞:“铁锤,没想到,你这里竟然有这么多先进的设备,有些连我们内江所都没有。”
他有些眼馋的看着那台五轴联动的机床,这玩意可以制造高精密的设备。
“你别想了,这是我们花费大价钱从国外搞来的,只有这么一台。”李铁锤拦住赵总工。
开玩笑,钱倒是小事,为了把这台机床从小美家带回来,还动用了局里面的力量。
“我就是看看....”赵总工也知道没喜欢,围着机床转了好几圈,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两人进到办公室内,李铁锤关上了门。
“老赵,对于这次帮着约翰牛家改进雷达,你有什么看法?”李铁锤给赵总工递了根烟,直截了当的问道。
“上面的意见是全力以赴提供帮助....”赵总工点上烟回答。
“不是这个意思,是咱们该提供何种程度的帮助。”李铁锤打断他。
赵总工愣了下,才明白李铁锤的意思,压低声音说道:“你的意思是,咱们只做有限的适配?”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约翰牛家现在虽然跟咱们走得越来越近,但是他跟小美家的关系也不错,谁知道会不会把这些雷达卖给小美家。”李铁锤站起身说道。
“也是,反正约翰牛家的要求是只要能够识别出海面上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并没有其他要求。
咱们只要针对这个要求进行改进就可以了,原来你把我请到这里来,就是想让我帮你做海面地形识别...”
赵总工话说一半,猛地一拍大腿:“你小子是没操好心啊。”
千里眼雷达升级版本跟原版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内置了一套微型计算机系统,里面存储了各种地形数据。
雷达根据这些,才能甄别出哪里是地面、海面,真正的飞机在哪里。
只是这种地形数据的编撰是非常机械,非常枯燥的事情,李铁锤曾经帮着编纂过一段时间,头发掉了不少。
“老赵啊,话不能这样说,这是你的特长啊,你是数据专家啊。”李铁锤一脸理所当然。
“也是哈。”赵总工仔细一想,也乐了。
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编纂出海面的模型和数据,也只有他了。
李铁锤站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老赵,我把计算机给你准备好了,请吧!”
****
就在李铁锤和赵总工忙着编纂数据的时候,航空工业部的领导带着一个档案袋出现在了一间书房的门口。
“领导刚忙完工作,你们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别耽误领导休息。”助理走出来叮嘱道。
“你放心。”
这几个领导面对助理也格外恭敬,等助理推开门后,这才缓步进入。
上级领导看到航空工业部的领导进来了,放下了文件,笑着说道:“老陈,老赵,最近你们那边是捷报频传啊,今天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消息?”
“领导,这是北航递交上来的一篇论文,我觉得挺有意思。”陈领导说着话,将档案袋子递了过去。
上级领导接过来,看了一眼封面:“《论发展火箭可回收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这想法挺超前啊....论文的作者是李铁锤?”
“没错,正是李铁锤同志,这是他的毕业论文。”陈领导回答。
“那我要仔细看看了。”上级领导知道两人急匆匆的过来,肯定是因为这论文有点特殊。
他坐直身体,翻开了论文。
...
(https://www.lewenvxs.cc/5065/5065729/4204676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