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京圈公子历练,全汉东疯了 > 第847章 攻守同盟

第847章 攻守同盟


大家结成一个产业同盟!

到时候,我苏哲说在哪里搞风电光伏,哪里才能搞!

一方面,威尔逊早已利用基金,入股了宁得时代和比亚笛以及阳光电源等等储能龙头。

另一方面。

接下来要做的产业同盟,是由苏哲组织光明区的产业投资基金,连同京海市财政局出资搞的。

至于为什么加入光明区...

没办法!

京海市财政哪有多少钱?

光明区现在一年财政收入500亿,GDP都干到3000多亿了。

北方的一些省会城市,现在都不如光明区!

再加上光明区攥着之前收购的京州市城商行,又成立了大批产业投资基金。

有钱啊!

京海市呢?

现在GDP不过1200亿,财政收入一年勉勉强强100亿...

实在是没钱搞这么大的事情!

只能把光明区拉来了。

反正...

光明区的,不就是我苏哲的么?

到时候,我苏...我们京海市就是大夏的储能王者!

你黄江市也想搞?

对不起,我苏哲说不行,就不行!

接下来的几天,京海市表面一切如常。

项目的常规推进工作仍在继续,但节奏似乎比之前放缓了一些,在一些非核心的细节上,甚至出现了一些看似“犹豫”的迹象。

这种微妙的變化,自然被一些有心人捕捉到,并解读为苏哲在高层压力下开始退缩的信号。

而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由张朋飞亲自挑选的几名核心骨干,开始与数家国内顶尖的储能技术机构进行了接触。交流是秘密进行的,通常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地点不在市政府,而是在光明区管委会提供的保密会议室,或者某些不引人注目的商务酒店。

专家们对京海市的设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震惊。

他们没想到,一个地级市竟然有如此前瞻和大胆的规划。

技术论证会开得深入而高效,一份融合了最新技术成果和京海实际需求的《海上风电配套储能系统初步方案》的雏形,开始在绝密状态下悄然成形。

苏哲并没有亲自出席所有这些秘密会议,但他通过杨青和张朋飞的直接汇报,牢牢掌控着方向和进度。

他每一次的批示都极其简洁而精准,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方案的关键点和需要进一步强化的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动用了威尔逊这条隐秘的渠道,获取了一些国际上关于海上风电与储能结合的最新研究数据和项目经验,为京海的方案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扎实的数据支撑。

这些来自海外的信息,被他巧妙地转化为“国内专家团队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了初步方案之中。

一切都在静水深流之下,紧锣密鼓地推进。

苏哲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这座他决心要带领它走向新高度的城市,目光平静而坚定。

风暴来临前的宁静,往往最是压抑,但也孕育着最大的能量。

他期待着,当京海的秘密武器亮出的那一刻,那些试图用“平衡”来压制他的人,脸上会是什么表情。他深知,这场博弈,才刚刚进入最精彩的章节。

而他,已然成竹在胸。

......

京海市的天气逐渐转暖,但市政府大楼里的气氛却依然带着料峭春寒般的紧张。

关于海上风电项目的各种传闻,如同无法驱散的薄雾,弥漫在走廊和办公室之间。

有消息灵通人士窃窃私语,说看到发改委的张主任最近频繁往省里跑,回来时脸色一次比一次凝重。

能源局的李局长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在相关人员的头上。

私下里,几个副局长凑在一起抽烟,交换着听到的风声。

“听说了吗?申省那边下了血本,钟晓春亲自坐镇,据说上面...更倾向他们。”

“我也听说了,苗主任那边口风好像变了。咱们京海这次,悬了。”

“唉,可惜了。苏市长为这个项目付出了多少心血,眼看就要成了,结果...”

“没办法,有些因素,不是咱们能决定的。听说苏市长最近也很沉默?”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也传到了苏哲的耳朵里,但他仿佛没听见,日程依旧排得满满的,会见客商,视察工地,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只是关于海上风电的公开动员,似乎比前一段时间少了一些。

有些人开始暗自揣测,这位年轻的市长是不是也开始感到无力,在高层博弈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暂避锋芒。

他们并不知道,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一个由市发改委主任张朋飞亲自牵头,成员经过严格筛选的工作小组已经运转了相当一段时间。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秘密打造一把能一锤定音的“杀手锏”。

周末,京海市光明区,一栋不起眼的商务酒店会议室。

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长条会议桌上,摊满了各种技术图纸、数据分析报告和笔记本电脑。

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空气有些浑浊。

张朋飞眼睛里带着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环顾在场的五六个人,这些都是他从各个部门挑选出来的精干力量,政治可靠,业务过硬,并且都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

“各位,专家那边反馈的技术参数都消化透了吗?”张朋飞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坚决,“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可行性报告,而是一份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颠覆现有评判标准的方案!”

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的技术干部推了推眼镜,指着屏幕上的数据:“主任,比亚笛那边的储能方案,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完全能满足大规模储能的需求。这是他们的最新技术,还没大规模商用。”

另一个来自财政局的成员则皱着眉头计算着:“成本还是太高了。虽然长远看,通过峰谷电价差和参与电网调频服务可以收回投资,但初始投资比传统方案高出将近40%。评审会上,这很可能成为攻击我们的靶子。”


  (https://www.lewenvxs.cc/5018/5018826/4397235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