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随着乞力徐的降唐,吐蕃的最后一支军事力量土崩瓦解,大唐从此彻底掌控了这片雪域高原。
虽然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三人加起来带走了将近十万人,但整个高原上目前还有超过三十五万的唐军,以及十余万吐蕃降军,必须尽快做出分配,合理运用这些军事力量。
李瑛命信王李瑝、内侍省知事吉小庆携带圣旨赶往波窝,宣布对李光弼及其麾下将领的封赏。
虽然李光弼没有打到逻些城,但正是由于李光弼的谋划以及坚持,才把气焰嚣张的吐蕃拖入了战争泥潭,才把吐蕃的主力吸引到了马尔敢,给李瑛从西线奇袭逻些城创造了机会。
从这方面上来说,李光弼乃是灭亡吐蕃的首功,要在哥舒翰、高仙芝等人之上。
在反攻吐蕃之前,李光弼就因功被册封为琅琊郡公、四川大都督,再晋升一级那就是国公,相当于跟王忠嗣平起平坐,而李瑛也需要出现这么一个人物来分化王忠嗣的影响力。
故此,李瑛在圣旨中宣布加封李光弼为正二品的骁骑大将军,赐爵楚国公,从而与王忠嗣的晋国公平起平坐。
在大唐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大名鼎鼎的国公,譬如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梁国公房玄龄、郑国公魏徵、邢国公苏烈等,大部分国号已经被使用,仅剩秦、楚、齐、魏等国号未被使用,因此李瑛给李光弼册封了一个“楚国公”的爵位。
作为李光弼副将的田神玉同样获得了封赏,赐爵嘉兴县公,升从三品的云麾将军。
至于率十万唐军从山东前来支援的仆固怀恩,在攻克沧州灭亡安庆绪的时候已经被加封为枣阳县公,所以这次不予封赏。
李瑛开疆拓土的计划才进行了一半,还需要这些将帅继续卖命,还不能让他们吃的太饱,必须让他们保持饥饿感,才能让这些将领有足够的动力去建功立业。
有句话叫做“养将如饲鹰,饥则噬主,饱则飏去”。
一个手段高明的君主一定要让麾下的大将保持一定的饥饿感,但又不能有功不赏,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的为国家不断的建功立业。
能够灭亡吐蕃,除了将士们英勇杀敌、上下一心之外,在后方供应粮草、保障后援的岑参与颜真卿同样功不可没,李瑛也对二人进行了封赏。
颜真卿除了由陇右元帅调任卫藏大都护之外,李瑛又降旨册封他为武昌县公,授金紫光禄大夫。
岑参继续担任四川布政使,授金紫光禄大夫,赐爵蓬莱县公。
李瑝与吉小庆携带圣旨,昼夜兼程,用了四天的时间抵达了波窝城,宣布了对李光弼、田神玉以及他们麾下将领的封赏,并下达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要求仆固怀恩率领本部人马在波窝城休整三个月,等到明年开春天气变暖之后走茶马古道,联合南方的张巡、夫蒙灵察、李晟等人,合力平定南诏国,力争荡平大唐南部地区的所有反抗势力。
李光弼则率本部人马从波窝城撤退到四川成都休整半年,等待下一步的作战部署,这支军队与吐蕃打了三年多,也该让他们歇歇了。
仆固怀恩这次没有捞到功绩,铆足了劲头继续打拼,对于挂帅讨伐南诏国自然是喜出望外。
但作为副将的辛云京与他性格不合,因此仆固怀恩上书恳求皇帝给自己更换副将,免得相互掣肘。
李瑛接到吉小庆带回来的奏折之后,马上做出批复,调田神玉担任仆固怀恩的副将,一起讨伐南诏国,辛云京则调到李光弼手下担任副将。
接到圣旨后皆大欢喜,李光弼与辛云京率领十万人调头向东,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返回成都过冬,在气候温润的天府之国休整,自然远比在高原休整舒服。
波窝虽然是个只有两万人口的小城,但距离逻些城太远,来回一趟需要跋涉三千里,仆固怀恩率领的十万唐军只能在这里休整三四个月,等明年春天再讨伐南诏国。
除了逃跑的吐蕃士兵之外,向唐军投降的吐蕃军队还有十万人,李瑛命吕奉仙、马璘等人从中挑选精锐,保留五万人,将那些凑数的老弱病残遣散回家,老老实实的耕地种田。
在李白的打击下,逻些城境内的吐蕃寺庙被悉数关闭,大量的僧人被强制还俗,最后剩下两千多名虔诚的佛教信徒,被一名中郎将率领一千唐军押送着前往陇右安置。
经过了一个月的忙碌,李瑛总算把吐蕃的军事与政事梳理的井井有条,而这时候已经到了九月底,高原上的夜晚已经变得十分寒冷。
接到圣谕的颜真卿安排好了手头上的事情,带了数百随从沿着李瑛进军的路线抵达了逻些城,他惊讶的发现这条新开辟的道路比原先的唐蕃古道竟然近了三四百里的路程,骑马可以节省两天的时间,徒步则可以节省七八天。
“臣颜真卿参见陛下!”
颜真卿在布达拉宫参拜大唐皇帝,并歌功颂德,“陛下雄才伟略,超秦皇迈汉武,便是太宗文皇帝也要略逊一筹。
此番平定吐蕃,彻底解除了悬在大唐头顶的利剑,足以载入史册,名垂千古。”
李瑛抚须笑道:“颜卿过奖了,能够灭亡吐蕃,靠的是大唐将士勠力同心,与你们这些文官不遗余力的保障后勤密不可分,功劳是整个大唐的,朕焉能据为己有!”
随后,李瑛把自己的部署对颜真卿说了一遍,并介绍他与副手李抱玉相见。
“朕给你二人留下八万将士镇守高原,防止吐蕃残余势力反扑,回头再从京城调拨一批青年才俊来担任地方官,并在吐蕃各地建设学堂,传播汉人文化,让这些化外百姓沐浴大唐的恩泽。”
颜真卿与李抱玉一起领命:“陛下的部署天衣无缝,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李瑛又道:“仆固怀恩率领的十万将士屯驻在东边一千五百里的波窝城,计划休整三个月之后讨伐南诏,如果高原上出现叛乱,你们的兵力应付不过来,可以向仆固怀恩求援。”
颜真卿领命:“臣遵旨!”
李抱玉道:“尺带丹朱、东则布、苏毗、琅支都等有影响力的吐蕃权贵都相继死去,就算有小股的余党作乱,凭逻些城的八万人也完全能够镇压。”
李瑛抚须笑道:“卫藏西边的勃律国境内有封常清率两万人坐镇,西域有哥舒翰、高仙芝,朕相信高原上应该会太平无事。”
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李瑛决定班师返回长安。
由他自己带着一万骑兵,协同金城公主、赤松德赞、尚东赞等原来的吐蕃贵族骑马先行一步,顺着唐蕃官道返京。
李钦、李楷洛、来曜率领剩下的十万唐军向东奔四川,经汉中返回长安。
再有一个月,青藏高原的气温将会变得极为寒冷,从青海班师显然不如气候温暖的四川利于行军。
李瑛等人骑乘快马,日行两百多里,可以在二十天左右走下青藏高原进入陇右地区,从而避开高原的冬季。
而投降的五万吐蕃军队则混合两万唐军,由张守瑜、高秀岩两人统帅奔赴安西,继续驰援西域,给趁火打劫的大食人一点颜色瞧瞧。
在呜咽的号角声中,李瑛率领一万骑兵策马向西,李钦、李楷洛等将领则率领十五万唐军向东班师,两路扬镳,但目的地却都是大唐国都长安。
颜真卿率领留守的将校出城送行,一直把班师的队伍送到城西五十里,方才挥手作别。
李瑛一行快马加鞭,顺着驿道风驰电掣,日行三百里,很快过了达木城、抵达了阁川驿。
九月时节,高原上的阳光金光灿灿,照耀在逶迤的唐军身上,犹如披上了一层金光。
大唐皇帝策马控辔,豪气直冲云霄,忍不住放声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今得猛士兮镇四方……”
(https://www.lewenvxs.cc/4256/4256593/11109844.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xs.cc